栏目列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数字校园>>省常中图书馆>>阅读分享>>学生优秀作品
朱笑语同学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3/3/6 10:22:26   点击:   来源:语文组   录入者:陈慧灵

近日,“新闻晨报·周到”杯第二十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落下帷幕,我校高三1班朱笑语同学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全国十四所著名高校和《萌芽》杂志社共同联合发起。

大赛的理念为:“新思维”——创造性、发散型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提倡无拘无束。“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

此项大赛是被教育部认可的全国性竞赛活动。


初识大赛



01


初次接触新概念作文,是小学时在新华书店偶然拿起一套《第17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编》。书中别出心裁的故事和不同于众的文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于是成为了我每周温习的“床头书”。

再逢新概念,是在初中老师的建议下订阅了上海作协编写的《萌芽》杂志。它在最后一页附上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初赛报名表,于是,以“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为宗旨的比赛再次进入我的世界。随着我对它了解的深入,这一有着“青年文学中的茅盾奖”之称的比赛便成为了我的人生目标。





参加大赛



02



如果要我给我的比赛写作总结一个关键词,我想那一定是,“真实”。

回忆了一下,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赛了。吸取高一时投稿情节拙劣的小说未果的教训,我投了一篇在高二暑假写的散文,名字是《爷爷的电瓶车》。写这篇文章的那天,我正好骑着共享单车去学校自习,在校门口的凹坑处稍微绊了一下,共享单车发出一声“库咚”声,让我忽然间想起小时候爷爷送我上下学的电瓶车。回家之后,我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篇散文。

拿到复赛通知后,我在网上才查到新概念初赛的淘汰率是99.7%。我能通过初赛,实在是极大的幸运。在幸运之外,我愿把我的小小成功归于自然而真实的表达。爷爷和我的童年时光是我18年人生中最珍惜的故事,我希望也有能力把他们讲得很好。我私自揣度,也许就是隐在字里行间的真情打动了严格的评委,让我有了更好表达自己的机会。

复赛很快到来。因为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往年在上海举办的线下比赛只能改作线上。让历届参赛者津津乐道的选手们的赛前切磋成为了梦想,我们只能隔着手机屏幕看到彼此在电脑上专注打字的侧影。25届新概念大赛(也就是本届)复赛的作文题是“这一年”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两个固定命题二选一。相比与以往更加天马行空的命题(譬如上一届的《震颤的时间》、《世界难题》),这回的题目很明显表现出了某种回归。题目更加侧重于生活,但脱离了宏大和想象,贴近自己的东西其实更难书写。

经过短暂的纠结,我选择了《这一年》。题目描述中说,“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极端天气、俄乌战争、封控、放开……如果是你,你将如何为未来的人讲述这一年?”

我将如何为未来的人讲述这一年?

或者说,未来人想从我这里,看到什么样的2022年?我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史书上看不到的2022年?

我的回答是,宏观的世界自有史官叙述,而叙述个人小视角的真实,我责无旁贷。

我于是开始回溯我的2022年。我在2022年被一把推进了高三,我在2022年充满了茫然、焦虑和无能的愤怒,我在2022年失去了一段我视为生命的友谊;同时,我在2022年学着和自己共处、接受自己的普通,我在2022年学会了适时放下,我在2022年学会了抬起头直面世界……这些体验是我切身感受到的,我想要把我个人的得失与成长,说给我未来的读者听。

文章的写作过程并不顺利。短短1300多字的文章,放在以往我只要一小时不到就能写完,但我在比赛时却花了两个半小时,在反复删了又写、写了又删中完成。我在这次的写作中感受到了一种使命感,好像从我笔下流出来的这些话因为真心而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我几乎都能想象未来的人们捧着它、从充满个人色彩的描述中寻找时代留下的痕迹的样子。我一边写着,一边觉得我好像成了一个另类的史官,孜孜不倦地写下以我命名的编年史。

朱利安·巴塞斯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文学是说真话的最好方式。诚如其言,直到今天,我反思我复赛的作品,也只能用“真实”来形容。我写了我的切身发生的生活,我也只写了我真实的经历的感受。也许这就是我并不清奇也并不绰约的文字的唯一不同之处吧——相比于用宏大的事件让2022年变得波澜壮阔,我选择认真记录下日常的平淡和微波。

一等奖的消息传来,对我无疑是巨大的肯定——我自己一直坚持的原则,得到了我所敬重的文学大家们的认可。它也让我向更真实处漫溯,让我重新去思考,真实的背后,是否还有更深的隐喻?

我想是有的。答案就是,我选择真实,意味着我选择接受现实,我选择走进世界、走进人生。我拥抱这个不尽完美的世界,我接受它的全部,但我又以文学为喙,宛转成声。真实是一种不逃避的态度,我没有用幻想构筑出一个千里婵娟的理想世界,而是我手写我心,把瑟缩和前进都放在桌面上,如数家珍。

真实的载体,方可承载真实的力量。






回顾与展望



03


高中的生活小了点,处于补偿心理,我们总是会倾向于关注那些身外的“大事”。比如,会为全球变暖忧心忡忡,会为俄乌战争得面红耳赤……但生活并不只是由宏大的叙事组成的,那些宏大叙事下的不真实感,往往是我们焦虑的来源。写作也是一样,把万物包揽为己任,将会导致个人话语体系的丧失。

所以,请时时把真实谨记心间。我手写我心,无论文字是否浅白是否简短,只要它足够真实,本身就已经足够动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8号    联系电话:0519-88107119    E-mail:scz88107119@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