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新政触及了人民群众关切的核心利益,也抓住了教育改革的重点。但是,“双减”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要取得全面胜利,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
1. 协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是根本。
学生作业量过多,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把握不住教学要求,希望通过学生做大量题目来弥补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带来的问题。课堂教学中一些孩子不能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如果学校课后没有适时提供个别化辅导,就会造成校外补课的需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是去参加补课,而是参加超前学习培训,“剧场效应”由此产生。因此,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要义是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精准把握教学内容,让没有参加超前学习的孩子能够自信地完成学习,同时由学校来提供更丰富的免费课后服务,包括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来支撑,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在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需要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教师的收入待遇,引导更多优秀人才来做教师。
2. 完善对区域与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是核心。
很多人认为,高考选拔制度是导致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的原因,实际上各国都有相应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总体上来讲,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好制度,目前的高考综合改革是对其的完善,基本框架并没有改变,高校是不可能通过摇号来招生的。进一步讲,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承受负担的能力,教育改革不是要消除学生所有的学业负担,而是要消除没有意义的负担。上海推出的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把学生的学业负担、身心健康、师生关系都纳入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的评价范畴,就是要教育者知道,学习是有代价的,只追求学业分数高了更高,无视全面质量提升,是有风险的。科学评价能产生科学导向作用,完善对区域与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着力引导有意义的学习、减少机械式操练,引导增值进步、淡化绝对结果,引导改进、淡化区域和校际比较,是可以大幅度减轻学生无意义负担的。
3. 培训机构主动作为是平稳实施“双减”要求的重点。
各培训机构应严格按照中央要求主动整改,立即停止双休日及寒暑假培训,课中的培训也要回归到针对学习困难孩子答疑解惑的方向上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补充。政府部门要坚决落实文件要求,摸清底数,指导机构做好减少文化学科类培训的方案。对于非文化学科类培训,也要形成有效的审批制度和预收费资金监管制度,提高培训质量,确保未成年健康成长。
4. 家长教育观念的新启蒙是长期主动“双减”的重要基础。
如果家长观念不转变,学校减少作业量,家长会自己布置作业给孩子;校外培训机构严格监管了,家长就会转向家教和团课。如果这样,“双减”工作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演变为更加无序的校外补课。家长应该支持国家有关“双减”文件的要求,让孩子们在周末和节假日有更多的亲子活动,参加有意义的家庭劳动和体育运动。政府部门应该形成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积极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动员学校和全社会力量,创设更多主动学习休闲的空间和机会,为孩子们和家长提供更充分的多样化服务,让家长没有后顾之忧。
总之,“双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行动,要让所有校长、教师明白,通过教育系统自身努力是可以在减负上有所作为的;也要让全体家长明白,只关注学业成绩是有风险的,孩子的全面发展不是靠学科培训实现的;更要让培训机构明白,无论是校内教育还是校外教育,其根本都是立德树人,不能把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