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高三寒假答疑至小小年夜前夕,满以为经此补缺补漏,儿子成绩能上去一点。在全市期末统考中,数学成绩三十几分,很卑微的想法是学校的期初考试会升到四十几分吧。原来天真地以为平时考试省中分数的含金量高,所以也不计较分数高低。当初中考数学成绩不如他的人,期末统考都考七八十分(当然在其他中学),面对期末统考的那些阿拉伯数字,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雷。
踏进数学办公室,气氛有些异样,备课组老师们停下手中的活,齐刷刷地看着我。当时我很不解,后来问过分数后,才缓过神来,那眼光,有惊讶,有悲悯。6分,总分160,只有6分,偶滴天哪!当初中考数学在总分120分里,他也考了98分,虽说不算好,但与现在相比,真是天渊之别。杯具!接着就有风凉话在校园传开,儿子的分数,成为某些人茶后饭余的谈资,着实议了一阵子。
回顾儿子高中历程,充满艰辛。高一时每天早7点到校,晚10点回家,天天说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磨蹭到深夜。成绩一落千丈,坠在谷底,耳边还不时叨叨要他“走”,我心力交瘁,夜不成寐,儿子的学习状况成了压垮我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我请了病假,休息在家。人在家里,心在儿子身上,经休整返校后我每天带晚饭,请了数学老师陪着一起做作业,可以说,对数学的投入是巨大的,但产出令人沮丧;可以说老师的水平是不错的,但成绩没有任何起色,原因在哪里?
中考后如果要上大专轻而易举,儿子志存高远,想上省中;先生望子成龙,要他上省中;亲戚朋友竭力推荐上省中。只有我比谁都清楚上省中的残酷,犹豫不决,无奈许多种声音主张上省中,况且作为教工子女又不要多费周折,就上吧。按现在的架势,不要说念本科,当初不屑一顾的大专也难考上,数学成了木桶上最短的板,短到几乎没有,谁之过?责任推在学校身上有失公正,推在自身也不贴切,推在老师身上更觉冤枉。面对苍天大地,纵有九十九个问,也无法给出答案。弱弱地还想问一声:期初考试用得着那么难吗?要知道失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多的是信心啊,省中数学,你想往何处走?文科班平均八九十分,这些孩子当初考进省中时都是各校的佼佼者挖,现在的数学怎么啦,本来心理就惴惴不安,为什么还要自毁志气,采取如此策略?
儿子,我要说,成为差生,你有责任。你错在当时你有虚荣心,以为跨进省中,就能展翅翱翔,搏击长空,殊不知,以你的学习能力,与省中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而这距离,到了省中后,又被无限放大。还有,你在困难面前,没有足够的韧性,容易放弃。你的自觉性也不高,没有老师看管,便不会自学,能不差吗?省中适合自觉的聪明的孩子,省中的课堂,基本的东西一晃而过,大量的是作业,对于悟性不高做题不快的你来说是致命的,能不差吗?省中的考试难度是大的,有些正常考进的学生都难以招架,对于基础不牢的你来说,能不差吗?虽说分数不是唯一,眼看着两年多的付出,回报几乎为零,只能说,儿子,你不适合省中这所名校。
我很纠结,但也很感恩。感谢丁校长,时时关注着儿子的成长,日理万机,还抽时间对他谆谆教诲;感谢数学组的一批老师,丁明明,徐文春,张云凌,范咏楠,曾经给了儿子不同程度的帮助;感谢班主任周洁及其他任课老师,没有嫌弃他,对他一直很耐心;感谢我的同事,在危机关头伸出援助之手;感谢儿子的同学们,没有因为儿子成绩差而疏远他,相反,对儿子某些方面还赞赏有加。同时还感到内疚,儿子给领导和老师添了不少麻烦,拖了班级和学校的后腿。
令人稍感慰藉的是,儿子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洗礼,没有对生活对学习绝望,只是说,自己头上的前后双顶,其中之一是数克穴。他依然充满阳光,寒冷的天,穿很少的衣服,以示潇洒;依然踢足球,打乒乓,满身是汗;依然关心国际国内大事,指点江山;依然滔滔不绝,与同学与家长谈理想;依然针砭时弊,激扬文字,粪土现今新高考。我要说,儿子,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在某些人眼里,你是差生,但你永远是我的骄傲,君不见,从去年到现在,几多常州学子的生命,犹如流星,消失在黑夜,你坚强的心理无人能及。
日子还要一天天过,每每看着不知情的先生,翻着去年的招生简章,打听着今年的招生计划,念叨着儿子可能报考的院校,我心中泛起阵阵酸楚,常有流泪的冲动。在现今视分数为命根的社会,上天赐给我不擅拿分的儿子,是否考验我忍受的极限。
我把郁闷放在青山深处,让它随风飘逝,对儿子也不言放弃,期待奇迹的出现,上帝关这扇门,一定开另一扇窗,拯救男孩,从我做起,莫让悲伤逆流成河。天无绝人之路,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