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数字校园>>省常中图书馆>>读者之窗>>读者论坛
你愿意挑粪吗?
发布时间:2015/1/21 10:40:3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慧灵

 

随着两会的闭幕,大学生应聘淘粪工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新闻之一:山东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招聘的5名大学生,经过半年的试用期近日正式签订聘用合同并上岗成为“掏粪工”。据悉,来应聘的大学生有391名,而这些应聘者中不乏有研究生。
大学生当挑粪工,是“中国挑粪”的进步还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抑或是对社会就业现状的一种无奈的反应?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支持方>
挑粪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二(1)赵嘉隽
 
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乃至博士生都会出现一群被社会“质疑”的“奇人”——这些人的择业观很是“特立独行”使人匪夷所思。想当年,北大毕业生张华锋放弃高薪IT行业而尊父母之命回乡养猪,轰动了大江南北,而他从IT精英成为“养猪状元”,又让很多人深表赞赏。而今,一则“本科生竞争上岗挑大粪”的新闻又炒得是沸沸扬扬……就我来看,此处必有隐情。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上一再强调职业平等观,但是 “养猪”“挑粪”这些“敏感”的字眼,却会引来非议。的确,中国浩浩五千年的历史,多少名家豪杰为人所称道,我才疏学浅,但仔细数数,没找到一个是挑大粪的。但时代已经在改变,出仕已经不再是我们出人头地的必由之路,北大学生养猪,是讲的高科技;如今有学识的大学生挑粪,绝对有利于挑粪事业的发展,更会推动城市环境的大发展。
其次,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某些社会责任虽然被忽视,但仍需要人承担。挑粪,便是一份与城市建设关系密切的巨大责任!试想,若没人处理粪便,城市会怎么样呢?如今,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会越来越多。如果大学生都渴望体面的生活,那势必将与我国国情产生矛盾。在当今社会,应该出现甘于肩负“挑粪”职业的年轻人。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也是大学生们转变思绪,投奔向一些不为世人所看好或熟知的职业的原因之一。挑大粪的火热,不正是激烈的社会竞争的产物吗?有雄心的人,自主创业当老板;有后台的人,风风光光当你什么长;有绝对实才的人,你死我活考公务员;有“远见”的人,直接移民飞国外;有技术的人,工厂企业当劳模;而有才不精、又无钱无后台的家伙,就只好去干干那些“惹人嫌”的职业。这是一种蕴含着黑幕与资本竞争的社会发展的正常反映。怪不得舒乙老先生会说出“有些行业不需要大学教育”的愤慨直言。不过不管怎么说,挑大粪总比等天上掉馅饼来的实际,并且也是社会人才竞争发展的体现。
唉,为什么人们如此顽固呢,明明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却还要口诛笔伐。都说“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不是天生就有的,挑粪也能挑出美好的明天!我认为,“大学生平民化”已经是我国不可能逆转也不需要逆转的时代潮流,挑粪,这不但不是对高等教育的亵渎,而是顺应时代的产物!
看到这些大学生竞争上岗挑大粪,不觉会联想到自己的将来。或许他们中的一些仅仅是为了优厚的待遇而甘于低微,但至少他们挑起了至少我不想要肩负起的重担。即使被社会投以鄙夷的目光,但仍然义无反顾地为社会做出了一番贡献!我不禁想说:
大学生挑粪不是丑陋!不是恶趣味!那是对社会责任的继承。他们站在了也许我们永远不会驻足的高峰,在一片质疑声中,挑起一份公民的责任!
                                                                                                                   
 
粪青说
高三(9)班毛燕庆
 
      “粪青”其实是古来有之的,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古代的隐士大都可以算是,只不过他们是为了自己而“挑大粪”罢了,多见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凡脱俗和“带月荷锄归”的自我陶醉。不过时代不同了,没有官场失利或者怀才不遇的经历的大学生出现在粪坑旁挤位子,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了。逛了几个论坛,网友骂声连天,表示支持的我到没有看见,“点点点”的那些人的态度就有些暧昧了。
不过,是是非非总无定论,就像那祥林嫂,不过是让无聊的人茶余饭后有了消遣的话题,让多愁善感的人有了悲伤的理由,让我有了可以写些文字的材料。
于是,我不得不赞扬一下这些人的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当下,他们愿意去挑大粪而不是当一群啃老族,这一点难道不值得肯定吗?掏粪女大学生王晓阳说:“我想当公务员,我当得了吗?我想进电力、石油、烟草、通讯这些垄断企业,我进得去吗?”关于邢鸿雁、王延峰、孟佳、张婷和宿昊五名掏粪工说的“念不好书,掏大粪也没资格”,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要知道,他们五人中四个本科一个大专。他们也有很多的无奈之处,但至少,这是在他们认真努力之后做出的决定。
所以不要问我愿不愿意挑粪,兄弟啊,咱们这会儿还没资格呢。认真学习吧。
                                                                                                                                                                                 
大材并未小用
高一(9)班储安琪  
近日,某市出现的“大学生挑粪工”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网上大部分的评论都认为这是不值得的。大学生的学历发挥不了作用。但我觉得这样的工作,恰好是对90后们的锻炼与挑战,大材并未小用。
乍一看,大家寒窗苦读也不止十载了,还有大学四年的学习,到头来却只换了份挑粪工这样低等的工作,确实让人气愤,这么多年的努力似乎就打水漂了。但仔细想想,基层打工,又未尝不可呢?
现在许多大学生在高喊要创业,踏入社会最终还是屡屡碰壁,手中的资金全部赔光,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俞敏洪说:“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是很小的。因为大学里并未开设叫人创业的课程。大学生还是应当以打工为主,积累了些社会经验了,在下海也不迟。”在加上现在金融危机,形势严峻,若没有人指点,真是输出远大于输入。
再者,进入社会打工也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许多品质例如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大都不复存在。挑粪工、卖猪肉这样的职业,正可以培养大学生们勤奋坚毅的精神,而这些,是在课本上怎么也学不到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赚钱的艰辛与不易,可以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及家人,对生活更充满一份热爱。
大学生们所拥有的文凭也并不是无所用处。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学会把握住机遇,一旦拥有了适合自己并可以胜任的岗位,也要有选择性地为自己的人生铺一条成功之路。有了经验,有了阅历,才可以避免栽跟头,才可以让自己的路更为畅通。
让这些简朴的职业,成为大学生们成功的基石,大材并未小用啊!
                                                                                    
 
<反对方>
由大学生“粪青”想到的
高二(7)班宋迪
 
我不赞成大学生当掏粪工,虽然政治老师教导我们要树立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我还是不认为这个职业是个好的出路。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大学生掏粪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极大地浪费,一个学生从小学算起,直到大学毕业,至少要花16年时间,将近六分之一的人生,其中不乏读研读博的人士,花上十六年的时间去寒窗苦读,最终换来一份掏粪工的工作,那么你之前学习的那些东西用在了哪里呢?难道你每掏一次,就要心算一下这个桶里有几摩尔粪?还是对着一堆粪吟诗作对?因此,16年的教育中,95%都被浪费了,而浪费是可耻的,所以我不支持大学生掏粪。
也许有人说,在思维和掏粪工具的使用上,大学生具有优势,其实不然,一根杆子挑两个粪桶,难道一个老农不会做吗?大学生知道挑中间省力,其他人就不知道么?挑粪,无需知道什么受力平衡,杠杆原理,只要知道怎么挑最轻松不就行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我不相信现在的大学生有过多少挑粪的实践;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第二途径,但我不知道书店里是否找得到一本详细介绍掏粪知识的书。
也许是社会的就业压力造成了今日尴尬的局面,但我想说的是,那些大学生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诚心地去找一份和自己受教育水平相当的工作,哪有找不到的理由?倘若迫于形势去掏粪,他们真的快乐吗?这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干一份自己不快乐的工作,是最痛苦的事情,到最后便会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身在其中,不闻其臭。
大学生掏粪,掏的不是粪,而是他们的青春,当大学生掏粪成为一种时尚之时,青春独特的价值也无从谈起了。        
                                                                        
 
                                        
并非最优
一(11)班丁娟娟
 
挑粪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挑粪不需要文化知识,给底层人民提供了活下去的途径,而大学生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却反过来与底层人民抢饭吃,这是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的扭曲。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都有“工作难找”的抱怨。但是,真找不到吗?不,只是在大城市中没有。他们掌握知识,完全可以去山村支教,因为虽然国家很重视教育,但仍有一些山区的孩子连老师也没有!他们完全可以去农村,把科学的生产方式,技术带给那里的人,让农民不再为收入犯愁!
艰苦环境下,磨炼人的身心,能让大学生脱去自身的傲气,学会其他人十几年无法学到的东西。在这之后,你便有了绝对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于精神。这种精神在你人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大学生,科研院所少不了他们,工程建设少不了他们,石油化工少不了他们,医院诊所少不了他们,课堂学校少不了他们,但挑粪,却多不了他们!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无法接受教育,而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就更应该珍惜不是吗?因此,我认为大学生挑粪,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他山之石>
朱军(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我为他们鼓掌,他们摘下了顶在头上的‘花冠’。”35,朱军在记者专访,谈到山东大学生当掏粪工时表示,他完全支持大学生的这一做法。
网络:“充分发挥我们大学生有思想、有文化的特点,并将其注入到粪便清除工作中”这个口号看似合理,但是以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绝对可以研究和解决很多社会意义更为重大的问题,如果仍然停留在粪便清理这个人类已经研究了几千年的问题,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五名大学生挑粪工之一王延峰自己也坦言,肯定不会干一辈子掏粪工。“任何80后都不会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那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 
商都网:对这次济南五名大学生选择掏粪工一事,笔者认为很不妥,不理性、不靠谱、眼光太短浅,即便是作为一块职业跳板,我想还是选择一块更好一点的。我尊重一切劳动者,反对不劳而获,但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这样做,我很费解,我只能说:过分看重所谓编制,就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中国教育在线:这次济南市肥城清运管理处招聘五名掏粪工,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大学生来应聘,不是因为他们的就业观念的转变,而是他们看中了掏粪工背后的事业单位编制身份,这5名掏粪工的工资是由政府财政拨款支付的,说得通俗一点,这5名掏粪工虽然掏的是粪,但端的却是公家的碗。
三峡在线:大学生当掏粪工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反对,就是因为这样的人才利用方式不符合人们心中公认的大学生社会价值尺度,让人们心里产生了不平衡感。要知道人力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我们也许不能让大学生们纯粹学有所用,但是至少让他们所学有用,不至于造成巨大的浪费。在众多原因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下,虽然出现了大学生降低身份解决就业的无奈之举,但是我们必须找到实现大学生社会价值和解决就业的完美契合点。

 

《发表在省常中教育报2010年第3 总第184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8号    联系电话:0519-88107119    E-mail:scz88107119@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