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数字校园>>省常中图书馆>>读者之窗>>读者论坛
“电击”——教育or医学or经济?
发布时间:2013/1/18 8:38:5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慧灵

 

2010年自主招生五校联考语文作文题:
  卫生部日前发出通知称:“电击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尚不确切,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中国青年报》:在过去三年里,已有近3000名网瘾少年在某网瘾戒治中心接受过电击治疗。
  《亚太经济时报》:从电击疗法寿终正寝推及其他对青少年的教育方法,问题的根本在于教育已到了革故鼎新的时刻。
  《东方早报》:当孩子网络成瘾后,学校除了把孩子当作“差生”、“问题生”推给家长之外,并没有针对这些孩子开展相应的教育。
  《新民晚报》:治疗网瘾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有效的治疗手段,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利润。
  新浪网:一旦网瘾确实能被电击治愈,那么如烟瘾、酒瘾等好多棘手问题都将成为科学实验室的目标。
请联系社会实际,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探讨,发表你的见解。
对此问题,许多同学也写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篇以飨读者。
 
“电击”VsWOWER
高二(1)班 赵嘉隽
我曾经在网络上听到过某个戒网瘾联盟的一名迷途少年,大声呼喊出这样一句:“杨叔,救救我吧!”我也曾在网络上看过那段“脍炙人口”的网瘾辩论;当然也欣赏过那场没有硝烟的“网瘾战争”……
当网络逐渐成为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一场实实在在的论战与交锋俨然登上了时代的舞台。
杨永信,一个走在时代“网瘾战争”风头浪尖上的大人物,是“战网魔”的先锋队,是广大家长的英雄。他所创造的时代先进技术——“电击”,已然成为了决定“网瘾战争”走向的关键一笔。有的专家乐了,终于有治疗网瘾的好法子了;有的家长乐了,自己的小孩终于有救了;有的教育者乐了,自己那群不务正业的学生终于可以少让自己担忧了……但是千万不要忘记,网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快面对杨永信“电击”绝招的回击就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来,充斥了网络。其中,WOWER们的反击最具震撼力。
这其中,WOW游戏玩家“水妖”吐露出了广大WOWER们的心声:“我是为了权力和义务而战,因为玩家总是被代表!”“网瘾之说因不明确不科学不能作为治疗、圈禁的凭据,更不能随意以此定义青少年,造成歧视性的伤害。”“我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千千万万的玩家……”而自从在好友家里看完了“平民巨制”《网瘾战争》,我更加觉得这场现实中的“网瘾战争”已然进行到了白热化阶段。片中的WOWER们疾呼出:“为了真心喜欢的游戏,我们委曲求全,我们被迫离开。我们冒着被封号的危险去美服欧服,他们骂我是金币农民;我们顶着上万的延迟去台服,他们说我们是大陆蝗虫。这些何其贬低的称谓,我们都在默默地承受。我们评什么不能拥有每小时四毛的廉价娱乐?就凭我在国服?就凭我是国服的WOWER ?你们从小就对我灌输金窝,银窝不如我们自己的狗窝。那现实呢? 你们已经让我们只能暂住在自己的国家,难道我们精神上的家园,连暂住在自己的家园,都不行吗?”我真的被震撼了。
网络的确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然而,当网游深入校园,WOWER们,我想问你们:当我们的价值观开始追求自我,反对之声就会铺天盖地。面对家长、老师的苦口婆心,你会放弃自己喜爱的游戏吗?或者换句话讲,你有把握学习游戏两不误吗?当然,也有善玩网游的优秀学子,但你是其中的一员吗?当社会仅仅关注分数与升学率的时代,你的任性会有好回报吗?当和谐社会需要净化天网的时代,你还想顶着“法规”刷Ner'zul?当老师们不断为我们操心时,你是否还能够继续心安理得地在WOW中星月驰骋,舞剑扬威?难道说,你愿意为了一款游戏而背叛家人与老师的期望!不不不,同学中的WOWER们,我可以理解你们的感受,但是,你们很不幸地上存在了一个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上,也许你们会说:“WOW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团结、什么是持之以恒、什么是勇往直前、什么是助人为乐、什么是迎难而上。”但是虚幻世界里的来的东西就如应试教育一样,不会使你受益终生,而只有真真正正地在社会里实践、努力、创造价值,才是我们人生正道,而网游,仅仅是一个备受打压的休闲手段,不是放纵豪情壮志的场所,更不是倾己一生的梦工厂!
 
从教育谈“电击”
高一(2)班 邵嫣婷
真的可以为了治愈孩子的网瘾而不惜一切吗?包括孩子的人权、健康和尊严。
电击,被网友称为地狱治疗法,目前尚无任何根据可以证明它对治疗网络成瘾有效。接受治疗的过程是十分痛苦的,它的方法核心是使你产生一种条件反射,想打电脑时就产生一种被电击的恐怖。这种暴力的手法给治疗者带来无限的痛苦和心理阴影,出来的孩子有的只是对恐怖的颤抖和服从。难道得了网瘾的人就不是人了吗?不是从爱和感化进行的治疗,而是从暴力角度强制性的压迫,是不能根治这种瘾症的,只是表面上的捆住了暂时的欲望而已,恐惧带来的不可能是思想朝光亮上的过滤,只可能是朝黑暗上的酝酿,一旦摆脱捆绑,带来的会是什么?是对社会产生的憎恨和深深的失望,难道这不比对网络的依赖更可悲吗?
我们不妨来考虑一下网瘾的根源所在。《东方早报》说:“当孩子网络成瘾后,学校除了把孩子当做差生、问题生推给家长外,并没有针对孩子开展相应的教育。” 其实校方和家庭,对孩子网瘾的加深有很大的责任。正是因为在一个孩子成绩不好时,并没有采取很好的方式去处理,因此网络自然成了同学们对现实无望而寄托自己精神的替代品。
教育急需革新。现代教育已经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对人格的培养和对孩子的启蒙。你想,如果在一种教育制度下,出现最多的是学生的抱怨和绝望,那这种教育算成功吗?
现在的教育难道就不像电击吗?强制性的手段,而孩子必须服从。不服从的就叫叛逆,叫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孩子是多么无辜啊。
不妨改改教育,因材施教到哪里去了?教育是为了教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吗?为什么所有的学生都得学一样的教材,考一样的试?为什么学习的和考查的永远是书本上的知识体系?
所以说要想医治一种疾病,最重要的是先要防止它的传染,我想这一点谁都知道,那么现在对于网瘾呢?原来越多的青少年在面对这个社会选择了虚幻的网络,防止这种传染,从学校和家庭教育改革及对待方式入手,是否是一个良方?
 
“电击”?还是关怀?
(佚名)
近日新推出的“电击”治疗网瘾的疗法,似乎受到了广大“受难者”的欢迎。可是,这样的方法,是否真的管用?
很多人都觉得,有了这样的疗法,很多“病 ”,比如说:烟瘾、酒瘾,都可以轻轻松松地治好。且不说这样新型疗法存在的危险,即使能保证人们在接受治疗后完整地走出医院,又怎能保证,他们不会第二次、第三次地走进去?
那所谓的“电击”疗法,不过是以一张墨色的网,暂时地挡住了无所不在的阳光,把那些嚣张的烟尘暂时封闭在阴暗的角落。
真正能消除内心中那些龌龊灰尘的,同样也只有那些能够真正进入人们内心的东西:爱与教育。一些染上网瘾的“问题学生”,是因为父母不和、家庭残缺抑或是学校与老师的排斥而产生的。
不要把治愈孩子的事情推给技术,推给“电击”。这样浅薄的疗法,只会一次次的电击孩子们的心灵。孩子感到的不是关爱不是问候不是谆谆教诲不是家长老师在意他保护他,而只是怨恨只是遗弃只是痛苦只是电流划过全身引起的阵阵颤抖。孩子的心在哭泣。
只怕又会有人把“电击”当作一种依赖。
试着用爱去感化,一点一点,牵着孩子的手,慢慢地温柔地引领他走出失落的迷宫。试着将关怀化做点点飘雪,逐渐消散、替代孩子心中的烟尘。
 
电击治网瘾,电疼的是谁?
——写给家长们
高一(1)班 毛佳星
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时,我的心情,真的就像被电击了一样。疼痛,颤栗,愤怒。
真的不敢相信,在当今这样一个法治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居然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永远不会忘记,一名曾被电过的孩子说:“那种感觉生不如死,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的感觉差不多。电手基本是电头疼痛的四倍。”
当社会上的那么多评论都把矛头指向网瘾治疗中心时,作为他们的同龄人,我想说,最应该反思的是他们的家长。我想问——你们有没有权利强行押制自己的孩子进入医院,接受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我想说,这些家长是自私的。宁愿花更多的钱去伤害自己的孩子,也不愿意花点时间去好好地和自己孩子交流一下。你们那么辛苦地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啊?是要一个坚强的、遇到困难而会勇敢面对去克服的孩子,还是要一个靠所谓电击治疗好的孩子呢?有网瘾的孩子是有错,但至少在这件事上,我认为更大的错在家长。
也许家长会说,他们已经这样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之所以如此,恰恰是一直以来,家长、老师们没有他们孩子当作“人”,这种为了“孩子好”的事情,我们见得太多了,甚至我们身边都比比皆是。去书店只准我们买教辅书,不许睡懒觉,双休日被各种各样的补课排的满满当当……据称都是“为了我们好”,为了我们的安全,为了我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为了我们考出好的分数,为了我们“健康而光明”的未来。
看看我们身边,其实很多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的家庭教育都存在问题,在家庭中与父母缺乏沟通,感受不到亲情;或者是在学校里被老师“边缘”,以“差生”视之,他们在现实中体会不到尊严,只有在网络世界去发泄郁闷,获得平等甚至英雄般的感觉。
我也是孩子,我也能理解家长们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难道这就是你们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吗?你们不知道我们最需要的是家长的交流,沟通,坦诚和耐心吗?我想对那些家长说,如果你们曾经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那就得补回来。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弥补,不要以为会有什么捷径。
上周六,我参与了“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的活动,在最后的“感恩父母”环节中,在为父母系上蓝丝带的一刻,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哭了。这泪水不掺杂半点虚假,那是我们和父母敞开心扉、真诚沟通以后,发自内心的感动、感激与感恩。这,真的比什么都珍贵。
电击治网瘾,电疼的到底是谁?这也许需要孩子,需要家长,需要中国的教育,需要我们整个社会来反思。
 
关于电击
高三(9)班     顾宇炜
电击治网瘾,实际上助长了中国腐朽的“下跪文化”。在杨永信的网戒中心,所有的被治疗者都被灌输这样一个观念:“父母都是为你们好,父母的话你们要全听,不能有任何反对。”于是在电击的威胁下,孩子们对着父母痛哭流涕,下跪磕头,保证不再接触网络。我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不论出于何种目的,不论对象是谁,教人下跪和无条件服从的教育一定是错误的教育。我们已经跪了上千年,不需要再跪下去了。
电击治网瘾,是在向暴力低头。电击的实质是痛苦,而通过“痛苦”来让人放弃某个癖好(哪怕是病态的癖好),这和黑社会为了让反对者没有能力反对他们而绑架虐待有什么实质区别呢?试想那些被“电好”的孩子们,踏入社会后也用“电击”式的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他们所不喜欢的一切,这将是多么恐怖!
电击治不好网瘾,电击只会带来虚伪。杨永信有一句“名言”:“既然是装,让他们(指被电击者)装一辈子不也很好吗?”于是在电击的威慑下,被电击的孩子们学会了伪装,学会了欺骗,学会了阿谀奉承。我无法想象如果我们未来的社会充斥着这样的人,社会会如何黑暗,如何混乱。
治疗网瘾,不靠吃药,更不靠电击。治疗网瘾的关键在于要把青少年吸引回现实世界。而这又要靠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举办青少年活动,开放青少年专用的体育场馆,都是好办法。这当然要付出经济代价,但是我想,只要不沦为“面子工程”或是“政绩工程”,纳税人会愿意出这笔钱的。
写到最后,突然产生了一个神奇的想法,要使杨叔自己去电击仪上体验那么一回,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用《卖拐》里的一段对话来描述我的想法吧
赵本山:……信不信,你的腿随着我的手往高抬,能抬多高抬多高,往下使劲落,好不好?信不信?腿指定有病,右腿短!来,起来!(范伟配合做动作)
赵本山:停!麻没?
范 伟:麻了。
高秀敏:哎,他咋麻了呢?
赵本山:你跺,你也麻!
杨永信,给你电,你也痛!

《发表在省常中教育报2010年第2 总第183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8号    联系电话:0519-88107119    E-mail:scz88107119@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