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从书橱里翻出了一本旧书——《毛泽东的足迹》,看着书名,我就被它吸引住了。这完全是源于对新中国建立的一种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几乎一口气把它给看完了。
这本书记录了这位扭转乾坤的伟人留给历史的一些闪亮的足迹。他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他几乎总能在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国革命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时刻,准确而清晰的指出中国革命的方向,振奋着人民的精神。当中国革命处在低迷悲观的时候,他的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这一大胆预言,充分展现他对中国革命的信心和远见。而这“星星之火”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便烧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宰。抗战时期,毛泽东的一篇“论持久战”,给了世人尤于巨大的振奋。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由地想到了我的爷爷。他虽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但他的足迹同样精彩。
1954年12月31日对于我爷爷来说是最特别的一天,因为这天是他从马来西亚回国的一天。他选择回国的理由是十分简单的,那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张解放军解放上海时,为了保卫上海人民的安全,晚上露宿在上海人民家门口的照片,这让刚满15岁血气方刚的他很受感动,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崇敬,萌生了回国的念头——我要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于是,他用积攒了三年的零用钱,买了一张去广州的船票,不顾父母的反对,瞒着父母和兄弟姐妹,离开了安逸的家,独自一人回到了祖国。那一年他17岁。
回国后,国内物资贫乏,国家建设急需资源和人才,他抱着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个人的志愿的想法,选择了报考南京大学又苦又累的地理系地貌专业,要为国家寻找建设急需的矿产资源,要为祖国解开大自然的亘古神秘面纱。南京大学毕业后,他服从国家分配,在湖南省地质局搞区域地质调查。湖南多山、多林、多矿,地表崎岖不平,地质地貌条件复杂。虽然成天爬山涉水,总是弄得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是不管刮风下雨,山有多高,路有多险,他都坚持搞普查、测绘、采矿样。深山老林里,常有毒蛇、野猪、熊出没;六十年代初湖南溶洞里还有残余的土匪深藏,生命常会受到威胁;文革时候受到不公正的审查……尽管遇到种种困难,但是他坚信:祖国在我心中,任何困难我都能克服。在从事地质、地貌、矿产以及古生物研究的几十年中,他为祖国积累了大量基础材料,取得了众多科技成果,参编了《湖南地理志》。如今他依然从事着海外联系工作,为祖国的建设牵线搭桥。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他的足迹折射出的是对国家命运的改变;我的爷爷作为一个平凡人,他的足迹折射出的是对国家建设的执着。他们一个宏观,一个微观,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却有着共同的信念:我爱我的祖国!无论将来我们是平凡,还是伟大,这种信念必须被坚守,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高三(10)谢伊瑜
指导教师:陈国红
《备注:此文获得省第二届网络读书征文比赛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