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数字校园>>省常中图书馆>>阅读分享>>教育综述
为什么我们无力想象?
发布时间:2011/3/11 10:53:4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慧灵
  • 作者:林高明 
  • 来源:人民教育 2011年2期

一个人想改变一点生活的境遇都如移山填海般艰难。于是,大家都开始变得服服帖帖,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似乎任何想象都是空中楼阁,都是痴人说梦,慢慢地,人们个个变得“现实而无奈”。人们小心地将想象的“蜗角”缩起来,并且将自己的心闭得紧紧的,以至于忘记了如何敞开,如何放飞,如何从尘埃中脱身而出,给自己留下一点喘息的时空。其实,放弃了想象也就放弃了改变,放弃了未来,放弃了生命中的希冀与另一次的起飞。在我的生命体验中,坚持过一种想象的生活仿佛是生命的最为本质的追求,否则,生如同未生。然而,许多教师在生活的压力与现实的逼迫下,把自己的想象与学生的想象消磨殆尽,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居然没有一丝一毫想象的色彩,没有一点一滴想象的成分。教育教学就是这样从“心灵的梦工场”蜕变为“智慧的屠宰场”。有时,甚至可以这样说,孩子们丧失美好人生就是从丧失课堂的想象开始的。
  有一次,某小学的刘老师设计了一节非常奇妙的五年级想象作文课。因为参加县里组织的赛课活动,她要借班上课,正好抽到了一个据说是学校里最好的班级,老师对于作文教学很有研究,班级里的学生个个训练有素。原班的老师问道,你们上课的课题是什么?刘老师回答,是想象作文。原班老师像是被烫了一下,说,我平时不提倡学生看想象类文章,也不提倡学生写想象类文章,这样的文章会让学生感性过剩、理性不足啊!而且五年级怎么还写想象作文?刘老师微笑着说,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保持一颗童心,不是吗?结果上课的那天,刘老师使出了浑身解数,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这个班级的学生却都正襟危坐,丝毫不为之所动。他们的无动于衷真让人感到莫名惊诧。一节课上下来,学生自始至终生硬、端正地坐在座位上,没有表现出一点活力与灵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作文不需要想象,语文不需要学生想象?”刘老师说。一个处于想象力与创造力敏感期的儿童,如果阻扼他的敏感,他便受到压抑,从而得不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我不禁想起上报这个课题到市里参赛时的情景,一位教研员看到这一课题,满腹狐疑地说,你们要不再想想,这个课题到底要放在哪一个年级上?刘老师毫不迟疑地说,就是五年级啊!他嘟囔了一句话,想象作文应该放在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啊!我哑然失笑。按照这种逻辑,初中、高中的作文就不需要想象了,作文难道真的可以与想象绝缘?不可思议。照此推论,那一年被许多人大加赞赏的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他们看来必然是大谬不然。试问,莎士比亚的创作可以不要想象?李白的诗歌可以不要想象?想象仅仅是儿童的专利?退一步讲,即使想象是儿童的专利,五年级的学生算不算儿童?
  吴非先生在《致青年教师》中写道,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然而,过早地被斫丧想象力的儿童,他的人生路上还会有梦相伴,还会有美丽的诗意相随吗?再回头看一看现实的教育教学,我们的课堂能为学生造梦吗?我们教师是不是给学生的想象留下了一隙微小的空间?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些教师对于语文与写作想象因素的运用以及想象力的培养竟然持有如此的观点与态度,实在让人惊讶。糟糕的是,想象力在科学方面的境遇自然更让人心灰意冷了。我在暑期为一位新教师作说课辅导时遇到了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担忧。当时,说课中涉及到教学法问题。我们讨论的是一篇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月球之谜》。关于教学法,新老师有些迟疑不决,不知该用哪种方法好。我提出要大胆地用想象法。她抬起头来用迷惑的眼神看着我,然后,微笑地说,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科学的东西怎么能用想象法呢?我大为惊愕,真不知该如何解释!难道想象除了艺术领域外就别无他用?伟大的科学发明创造与伟大的艺术一样,哪一种离得开想象?创新意识与创造精神必然带有想象元素,否则那就是一些按部就班的庸常,墨守成规的硬化……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生,居然对世界与人生有这样的观点和看法,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曾经读过一些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诞生的背景材料,让我感触颇深。美苏在科技领域的争霸是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直接动因。1957年,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惊了美国朝野,全国上下一致认为是教育的不力造成了美国的落后。为此教育界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10年之后,教育家们得出结论:美国的科学教育是先进的,但艺术教育落后,是两国科技人员文化艺术素质方面的差别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于是,1967年美国政府决定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由著名哲学家戈德曼教授主持。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在学校中如何加强艺术教育,开发人脑的形象思维能力。为什么要以“零点”命名呢?因为“零”代表空白,意在唤起美国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此后的20多年中,美国政府对该项目投入上亿美元,参与研究的科学家、教育家超过了百人,他们先后在100多所学校做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该项目的现任执行主席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重要成果之一。美国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也就意味着对想象力本身的重视,因为是想象力影响着科技水平,也是想象力影响着人类智慧的极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转引了列宁的观点,在讲到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中都是必要的时候说:“这种才能是极其可贵的。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理想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师生过一种想象的生活,在丰富无垠的想象世界中,不断地开创全新的世界,不断创造全新的自我。教育教学的要旨是通过教师的思想与想象力对学生做人生的导引,导引每个生命个体去探寻人生的无限可能性,去尝试与众不同的生活。如果课堂没有想象的诗意与自由,那么,学生的心灵必然趋向枯竭,思想必然趋向贫困,精神必然趋向乏味,生命必然趋向僵硬。为什么芸芸众生会从晶莹透彻、灵性四射的孩童走向平庸不堪的成人?重要的原因是心中缺乏了一种超越的意念,心甘情愿混迹尘中,以至于对胼手胝足的爬行生活心满意足,心怀眷恋。
  简而言之,失去了想象力,我们就再也无法重返生命中的“伊甸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8号    联系电话:0519-88107119    E-mail:scz88107119@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