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数字校园>>省常中图书馆>>阅读分享>>教师优秀作品
主体性教学环境下历史命题改革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1/6/21 16:20:3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许中华

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6期

 

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历史课堂中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没有相对应的考试制度与命题方式的改革,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只有进行深入的、系统性的命题改革,才能进一步推动主体性教学改革。本人拟就主体性教学改革相对应的命题改革作一探索。
一、把乡土历史引入命题,呼唤试卷的亲和力
历史考查中,选取能够最具代表性的知识点,将中国历史与乡土历史有机结合起来,把地方发展与中国历史的发展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了试卷的乡土气息。通过乡土史考查使学生对家乡产生亲近感、真实感和自豪感,以此引导学生关心本地区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建设家乡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
福州07年中考卷28题】“福州十大名片”评选活动在市民中引起极大反响。结合“福州十大名片”(20进10)选票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链接:

福州十大名片选票(20进10) 排名按笔画顺序
01三山两塔
02三坊七巷
03马尾船政
04东南汽车
05寿山石雕
06评话
07严复
08佛跳墙
09青云山
10昙石山文化
11林则徐
12闽江公园
13闽剧
14海交会
15黄乃裳
16脱胎漆艺
17温泉
18鼓山名胜区
19福州熊猫世界
20榕树
(1)选票中的哪一张候选名片是史前时期闽文化的典型代表?
(2)如果你参加投票,你会选择“严复”、“ 林则徐”、“黄乃裳”三张候选名片中的哪一张进入“福州十大名片”,请从历史角度写出选择理由。
(3)为了宣传选票中的候选名片,请你为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评析:该题结合前一时期福州评选“十大名片”热门话题,创设类似真实情境,通过体验方式,考查了乡土历史的重点知识。形式新颖、设计巧妙,在重点知识与热点结合的背景下,将乡土历史与教材叙述的历史很好地结合起来,考查学生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等能力。试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现实,激发其爱乡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尤其是第(3)问为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两种活动形式,立足学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对如何开展乡土历史教学以及乡土历史试题的命制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把热点问题引入命题,体现试卷的鲜活力
历史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和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与了解,选材更加广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现实,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将历史与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结合相关历史知识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了解国内外大事,让学生认识历史和现代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
【2007年南平中考卷30题】方寸之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仔细观察下面两枚香港回归纪念邮票,回答问题。
 
 

       邮票一                  邮票二
请以“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为主题,设计一枚邮票。
要求:①只需写出邮票的主体图案构想,并简要说明理由;②不要绘图;③文字简练。
评析:该题以两枚香港回归纪念邮票为切入点,考查香港回归十周年这一时政热点,设问为活动探究试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设计邮票是超越其年龄特征和能力范畴的事,而本题已提供了邮票的两个范例,要求考生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考试本身也是一个再学习、运用的过程,这也正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该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发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值得肯定!
三、把现实生活引入命题,升华试卷的生命力
新课程改革后,命题改革要充分体现鲜明的时代性,注意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现实问题,用现实的眼光来探究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培育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考试命题注意联系社会现实中的问题,不但能较好地体现历史教育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历史意识的培养,而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会更好发挥其导向功能的作用。选题的生活化包括两方面:一是试题的设计要关注当今世界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局势,国家大事;二是强调试题的设计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有人这样设题:
来到舟山定海竹山公园,你可以看到那里陈列着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三总兵的雕像。请你指出他们在下列哪次战争中为国捐躯的(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甲午战争
    评析:这道题目巧妙的利用了学生身边的人文资源,在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有利于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于历史总结了无数的大至国家兴衰、小到个人行为的经验教训,因此它被认为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特殊的作用。因此只要对学生观念、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命题便是联系社会实际问题的命题。
四、把综合探究引入命题,增添试卷的生产力
针对传统试卷注重陈述性知识的考查(只让学生回答是什么)而忽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考查(让学生回答怎么做)的情况,在新课程历史试卷中应强化这方面的考查,学生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必修具备综合探究的能力和较高的人文修养。例如:
近年来,上海高考命题改革中推出的历史小论文题,是近年来改革力度最大的题型,命题时,除了理论上的考虑外,还应当特别注意试题相对于特定对象的能力、素质考察的有效性、对教育的反拨作用和正在实践中的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如2005年上海高考试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指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包括虐待或杀害俘虏、人质、劳工,以及掠夺财产、破坏城镇等);“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都在深刻反思。请结合所学史实,以野蛮践踏文明,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撰写一篇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论文。(选题2分,观点10分,史实12分,结构2分,文字4分)
 注意:1.紧扣所给主题,突出个体理解;2.结合中外史实,注重材料分析;3.文章结构合理,文字流畅通顺。
评析:历史小论文题属于材料分析论证题中的较高形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高级的综合思维水平与个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情感、态度、价值观。它的推出使上海市高考命题的测量技术有了显著的突破,也是新老课程在测量评价技术上最明显的“焊接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中学历史教学迈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步伐,这使推出小论文题的条件日臻具备,便利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五、把灵性活泼引入命题,撩动试卷的创新力
1、巧改标题。以往试卷的标题为“×年×学期××测试卷”,呆板、单一,让人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如果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尝试着将新的试卷标题改成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从而使考试成为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数学活动。如: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低年级历史开心园”;为了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自信心而设置“中年级历史信心站”;为了激发高年级学生获取成功的勇气,设置了“高年级历史希望坛”。这样,在学生心目中,考试将变成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2、善用激励语。美国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曾经说:“激励最能将人的潜力发展到极限。”考试评价应传递给学生的是“考试是一份期盼”的人文关怀,因此,我们在试卷中加入情感激励的语言,处处渗透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如:试卷中有“亲切的问候”——“聪明的孩子,欢迎你来到历史快乐园,在这里你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有“温馨的提示”——“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和历史有关,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相信你一定能行!”;“恭喜你做完了,是不是再检查一遍?”;有“激励的站点”——“加油,快成功啦!”“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这别具一格的设计、激励的话语不仅缓解了学生考试的恐惧心理,而且还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体现了命题的人文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3、试卷中大量引进图片。图片的效果能起到直观、真实、活化历史的效果,使卷面图文并茂、新鲜生动、活泼美观。做题时仿佛是在和自然对话,又仿佛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和历史一起潮起潮落。做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心灵碰撞、情感交流、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就是一次品味历史和人生的过程。据学生反映,他们最喜欢这种类型的试卷与试题。
总之,考试不应该是一次“难为”学生的机会,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发挥自己才能和智慧的平台;考试不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应付和负担,而是一种愉悦、一种乐趣、一种成功、—种升华。
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历史课堂中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没有相对应的考试制度与命题方式的改革,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只有进行深入的、系统性的命题改革,才能进一步推动主体性教学改革。本人拟就主体性教学改革相对应的命题改革作一探索。
一、把乡土历史引入命题,呼唤试卷的亲和力
历史考查中,选取能够最具代表性的知识点,将中国历史与乡土历史有机结合起来,把地方发展与中国历史的发展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了试卷的乡土气息。通过乡土史考查使学生对家乡产生亲近感、真实感和自豪感,以此引导学生关心本地区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建设家乡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
福州07年中考卷28题】“福州十大名片”评选活动在市民中引起极大反响。结合“福州十大名片”(20进10)选票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链接:

福州十大名片选票(20进10) 排名按笔画顺序
01三山两塔
02三坊七巷
03马尾船政
04东南汽车
05寿山石雕
06评话
07严复
08佛跳墙
09青云山
10昙石山文化
11林则徐
12闽江公园
13闽剧
14海交会
15黄乃裳
16脱胎漆艺
17温泉
18鼓山名胜区
19福州熊猫世界
20榕树
(1)选票中的哪一张候选名片是史前时期闽文化的典型代表?
(2)如果你参加投票,你会选择“严复”、“ 林则徐”、“黄乃裳”三张候选名片中的哪一张进入“福州十大名片”,请从历史角度写出选择理由。
(3)为了宣传选票中的候选名片,请你为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评析:该题结合前一时期福州评选“十大名片”热门话题,创设类似真实情境,通过体验方式,考查了乡土历史的重点知识。形式新颖、设计巧妙,在重点知识与热点结合的背景下,将乡土历史与教材叙述的历史很好地结合起来,考查学生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等能力。试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现实,激发其爱乡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尤其是第(3)问为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两种活动形式,立足学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对如何开展乡土历史教学以及乡土历史试题的命制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把热点问题引入命题,体现试卷的鲜活力
历史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和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与了解,选材更加广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现实,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将历史与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结合相关历史知识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了解国内外大事,让学生认识历史和现代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
【2007年南平中考卷30题】方寸之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仔细观察下面两枚香港回归纪念邮票,回答问题。
 
 

       邮票一                  邮票二
请以“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为主题,设计一枚邮票。
要求:①只需写出邮票的主体图案构想,并简要说明理由;②不要绘图;③文字简练。
评析:该题以两枚香港回归纪念邮票为切入点,考查香港回归十周年这一时政热点,设问为活动探究试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设计邮票是超越其年龄特征和能力范畴的事,而本题已提供了邮票的两个范例,要求考生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考试本身也是一个再学习、运用的过程,这也正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该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发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值得肯定!
三、把现实生活引入命题,升华试卷的生命力
新课程改革后,命题改革要充分体现鲜明的时代性,注意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现实问题,用现实的眼光来探究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培育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考试命题注意联系社会现实中的问题,不但能较好地体现历史教育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历史意识的培养,而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会更好发挥其导向功能的作用。选题的生活化包括两方面:一是试题的设计要关注当今世界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局势,国家大事;二是强调试题的设计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有人这样设题:
来到舟山定海竹山公园,你可以看到那里陈列着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三总兵的雕像。请你指出他们在下列哪次战争中为国捐躯的(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甲午战争
    评析:这道题目巧妙的利用了学生身边的人文资源,在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有利于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于历史总结了无数的大至国家兴衰、小到个人行为的经验教训,因此它被认为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特殊的作用。因此只要对学生观念、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命题便是联系社会实际问题的命题。
四、把综合探究引入命题,增添试卷的生产力
针对传统试卷注重陈述性知识的考查(只让学生回答是什么)而忽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考查(让学生回答怎么做)的情况,在新课程历史试卷中应强化这方面的考查,学生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必修具备综合探究的能力和较高的人文修养。例如:
近年来,上海高考命题改革中推出的历史小论文题,是近年来改革力度最大的题型,命题时,除了理论上的考虑外,还应当特别注意试题相对于特定对象的能力、素质考察的有效性、对教育的反拨作用和正在实践中的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如2005年上海高考试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指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包括虐待或杀害俘虏、人质、劳工,以及掠夺财产、破坏城镇等);“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都在深刻反思。请结合所学史实,以野蛮践踏文明,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撰写一篇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论文。(选题2分,观点10分,史实12分,结构2分,文字4分)
 注意:1.紧扣所给主题,突出个体理解;2.结合中外史实,注重材料分析;3.文章结构合理,文字流畅通顺。
评析:历史小论文题属于材料分析论证题中的较高形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高级的综合思维水平与个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情感、态度、价值观。它的推出使上海市高考命题的测量技术有了显著的突破,也是新老课程在测量评价技术上最明显的“焊接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中学历史教学迈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步伐,这使推出小论文题的条件日臻具备,便利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五、把灵性活泼引入命题,撩动试卷的创新力
1、巧改标题。以往试卷的标题为“×年×学期××测试卷”,呆板、单一,让人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如果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尝试着将新的试卷标题改成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从而使考试成为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数学活动。如: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低年级历史开心园”;为了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自信心而设置“中年级历史信心站”;为了激发高年级学生获取成功的勇气,设置了“高年级历史希望坛”。这样,在学生心目中,考试将变成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2、善用激励语。美国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曾经说:“激励最能将人的潜力发展到极限。”考试评价应传递给学生的是“考试是一份期盼”的人文关怀,因此,我们在试卷中加入情感激励的语言,处处渗透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如:试卷中有“亲切的问候”——“聪明的孩子,欢迎你来到历史快乐园,在这里你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有“温馨的提示”——“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和历史有关,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相信你一定能行!”;“恭喜你做完了,是不是再检查一遍?”;有“激励的站点”——“加油,快成功啦!”“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这别具一格的设计、激励的话语不仅缓解了学生考试的恐惧心理,而且还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体现了命题的人文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3、试卷中大量引进图片。图片的效果能起到直观、真实、活化历史的效果,使卷面图文并茂、新鲜生动、活泼美观。做题时仿佛是在和自然对话,又仿佛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和历史一起潮起潮落。做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心灵碰撞、情感交流、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就是一次品味历史和人生的过程。据学生反映,他们最喜欢这种类型的试卷与试题。
总之,考试不应该是一次“难为”学生的机会,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发挥自己才能和智慧的平台;考试不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应付和负担,而是一种愉悦、一种乐趣、一种成功、—种升华。

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历史课堂中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没有相对应的考试制度与命题方式的改革,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只有进行深入的、系统性的命题改革,才能进一步推动主体性教学改革。本人拟就主体性教学改革相对应的命题改革作一探索。
一、把乡土历史引入命题,呼唤试卷的亲和力
历史考查中,选取能够最具代表性的知识点,将中国历史与乡土历史有机结合起来,把地方发展与中国历史的发展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了试卷的乡土气息。通过乡土史考查使学生对家乡产生亲近感、真实感和自豪感,以此引导学生关心本地区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建设家乡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
福州07年中考卷28题】“福州十大名片”评选活动在市民中引起极大反响。结合“福州十大名片”(20进10)选票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链接:

福州十大名片选票(20进10) 排名按笔画顺序
01三山两塔
02三坊七巷
03马尾船政
04东南汽车
05寿山石雕
06评话
07严复
08佛跳墙
09青云山
10昙石山文化
11林则徐
12闽江公园
13闽剧
14海交会
15黄乃裳
16脱胎漆艺
17温泉
18鼓山名胜区
19福州熊猫世界
20榕树

(1)选票中的哪一张候选名片是史前时期闽文化的典型代表?
(2)如果你参加投票,你会选择“严复”、“ 林则徐”、“黄乃裳”三张候选名片中的哪一张进入“福州十大名片”,请从历史角度写出选择理由。
(3)为了宣传选票中的候选名片,请你为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评析:该题结合前一时期福州评选“十大名片”热门话题,创设类似真实情境,通过体验方式,考查了乡土历史的重点知识。形式新颖、设计巧妙,在重点知识与热点结合的背景下,将乡土历史与教材叙述的历史很好地结合起来,考查学生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等能力。试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现实,激发其爱乡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尤其是第(3)问为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两种活动形式,立足学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对如何开展乡土历史教学以及乡土历史试题的命制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把热点问题引入命题,体现试卷的鲜活力
历史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和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与了解,选材更加广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现实,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将历史与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结合相关历史知识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了解国内外大事,让学生认识历史和现代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
【2007年南平中考卷30题】方寸之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仔细观察下面两枚香港回归纪念邮票,回答问题。
 
 

       邮票一                  邮票二
请以“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为主题,设计一枚邮票。
要求:①只需写出邮票的主体图案构想,并简要说明理由;②不要绘图;③文字简练。
评析:该题以两枚香港回归纪念邮票为切入点,考查香港回归十周年这一时政热点,设问为活动探究试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设计邮票是超越其年龄特征和能力范畴的事,而本题已提供了邮票的两个范例,要求考生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考试本身也是一个再学习、运用的过程,这也正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该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发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值得肯定!
三、把现实生活引入命题,升华试卷的生命力
新课程改革后,命题改革要充分体现鲜明的时代性,注意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现实问题,用现实的眼光来探究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培育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考试命题注意联系社会现实中的问题,不但能较好地体现历史教育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历史意识的培养,而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会更好发挥其导向功能的作用。选题的生活化包括两方面:一是试题的设计要关注当今世界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局势,国家大事;二是强调试题的设计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有人这样设题:
来到舟山定海竹山公园,你可以看到那里陈列着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三总兵的雕像。请你指出他们在下列哪次战争中为国捐躯的(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甲午战争
    评析:这道题目巧妙的利用了学生身边的人文资源,在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有利于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于历史总结了无数的大至国家兴衰、小到个人行为的经验教训,因此它被认为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特殊的作用。因此只要对学生观念、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命题便是联系社会实际问题的命题。
四、把综合探究引入命题,增添试卷的生产力
针对传统试卷注重陈述性知识的考查(只让学生回答是什么)而忽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考查(让学生回答怎么做)的情况,在新课程历史试卷中应强化这方面的考查,学生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必修具备综合探究的能力和较高的人文修养。例如:
近年来,上海高考命题改革中推出的历史小论文题,是近年来改革力度最大的题型,命题时,除了理论上的考虑外,还应当特别注意试题相对于特定对象的能力、素质考察的有效性、对教育的反拨作用和正在实践中的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如2005年上海高考试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指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包括虐待或杀害俘虏、人质、劳工,以及掠夺财产、破坏城镇等);“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都在深刻反思。请结合所学史实,以野蛮践踏文明,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撰写一篇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论文。(选题2分,观点10分,史实12分,结构2分,文字4分)
 注意:1.紧扣所给主题,突出个体理解;2.结合中外史实,注重材料分析;3.文章结构合理,文字流畅通顺。
评析:历史小论文题属于材料分析论证题中的较高形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高级的综合思维水平与个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情感、态度、价值观。它的推出使上海市高考命题的测量技术有了显著的突破,也是新老课程在测量评价技术上最明显的“焊接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中学历史教学迈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步伐,这使推出小论文题的条件日臻具备,便利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五、把灵性活泼引入命题,撩动试卷的创新力
1、巧改标题。以往试卷的标题为“×年×学期××测试卷”,呆板、单一,让人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如果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尝试着将新的试卷标题改成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从而使考试成为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数学活动。如: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低年级历史开心园”;为了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自信心而设置“中年级历史信心站”;为了激发高年级学生获取成功的勇气,设置了“高年级历史希望坛”。这样,在学生心目中,考试将变成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2、善用激励语。美国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曾经说:“激励最能将人的潜力发展到极限。”考试评价应传递给学生的是“考试是一份期盼”的人文关怀,因此,我们在试卷中加入情感激励的语言,处处渗透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如:试卷中有“亲切的问候”——“聪明的孩子,欢迎你来到历史快乐园,在这里你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有“温馨的提示”——“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和历史有关,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相信你一定能行!”;“恭喜你做完了,是不是再检查一遍?”;有“激励的站点”——“加油,快成功啦!”“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这别具一格的设计、激励的话语不仅缓解了学生考试的恐惧心理,而且还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体现了命题的人文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3、试卷中大量引进图片。图片的效果能起到直观、真实、活化历史的效果,使卷面图文并茂、新鲜生动、活泼美观。做题时仿佛是在和自然对话,又仿佛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和历史一起潮起潮落。做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心灵碰撞、情感交流、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就是一次品味历史和人生的过程。据学生反映,他们最喜欢这种类型的试卷与试题。
总之,考试不应该是一次“难为”学生的机会,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发挥自己才能和智慧的平台;考试不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应付和负担,而是一种愉悦、一种乐趣、一种成功、—种升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8号    联系电话:0519-88107119    E-mail:scz88107119@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