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数字校园>>省常中图书馆>>阅读分享>>教师优秀作品
叙述文主题有效“升级”策略
发布时间:2011/3/9 8:38: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郭家海
(此文发表于2010年第2期《语文教学通讯》)
 
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最初是音乐术语,指乐曲的“主旋律”,它代表一部乐曲的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是乐曲的“核心”。古人的所谓“立意”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立意,就是写作过程中作者根据一定的写作内容及写作目的而构思、确立的意旨,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和主导情绪。文艺评论家刘熙载则称主题为“主脑”,他说:“主脑皆须广大精微,尤必审乎章旨、节旨、句旨之所当重者而重之,不可硬出意见。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治烦以简,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艺概•经义概》)
“立意”包括主题的确立和设计,设计主要指点题。从主题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叙述文(写人散文、叙事散文、人物小传、小说等,下略)分为有故事无主题的叙述文和既有故事又有主题的叙述文。相对于前者,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后者更有持久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因此,特殊写作(如考场写作、竞赛写作,下略)更注重这一点。作为对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高中生多方面检测的需要,主题还担负着人生观、价值观与思维档次等因素。
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叙述文的主题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研制“主题升级”层级目标
我们都知道做事要“有的放矢”,也就是说,有明晰具体的目标更容易完成任务。过去的写作教学往往缺乏具体的目标,更没有层级梯度“中介”目标,有的多是笼统的、高远的“终极”目标,使得学生在写作中常常找不到方向。因此,我们为叙述文的主题的提升明确一个专项总目标:
有明确的主题设立意识,学会设立正确、鲜明、积极健康的主题。
为了达成这个专项目标,我们再开发具有“中介”过渡性的四个层级目标:
C级:缺乏主题设立意识,具有以下情况之一:①没有主题、主题不清晰或虚幻;②主题肤浅;③主题错误或格调消极低沉(灰色)。
B级:有主题设立意识,但具有以下情况之一:①主题分散不够集中;②主题偏狭不够全面;③主题与标题切合度差。
A级:主题设立意识清晰,具有以下情况:①主题正确、鲜明、积极健康;②主题与标题切合度较好,能恰当点题以突出中心。
A+ 级:主题正确、鲜明、积极健康、集中专一。还具有以下情况之一:①主题具有感染性(情感真挚),情感有深度,有厚重感,很容易引发读者共鸣;②主题具有哲理性(深刻透彻),对现实生活进行概括提纯,对生活现象进行独到精当的本质开掘,对现实生活有集中穿透力,对负面问题认识全面深刻;③主题具有新颖性(角度新颖),通过犀利的观察,在人们共同经历、熟视无睹的生活中提出人们没有认识到的新问题,揭示出人们没有感知到的新意蕴;④主题表达具有艺术性,能借助精巧的构思(如“以小见大”、“对比”、“误会”等技法)表达主题;能在文章关键之处准确而恰当地点题,凸显升华主题,强化主题的表达力度;主题与标题吻合一致,标题蕴含着主题。
这是四个由低到高的层级目标。C级是最低级,检测在主题设立这方面水平最低的高中生,让有这方面问题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克服这方面问题;B级检测层次属于中等偏下一类的学生,是主题设立处于C级状态学生的发展目标;A级对应专项总目标,检测中等以上一类比较好的学生,是主题设立处于B级状态学生的发展目标;A+级是主题设立最高层级的目标,给A级水平的学生一个再发展的方向,供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尝试运用。
二、提供“主题升级”方法案例
第二步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可行的写作方法,同时,一定要提供具体、真实又有典型性的案例,以便于学生对照案例理解目标的层级和方法的使用。
有效确立主题的方法主要有:
选择提炼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常规写作,一是特殊写作。常规写作常常是先有题材后提炼主题,特殊写作多数相反,往往先有题目(命题、话题等)、引导性素材再构思选择主题。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在正式写作之前先在心里想好这篇叙述文打算向读者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和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贯穿始终在对人物、事件和生活画面的叙述、描写中呈现主题,而不能仅仅在文章的最后添上几句口号做矫饰的尾巴。
点题呼应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恰当的地方、结尾点出主题,点题可以注意和标题相呼应。叙述文写作中通过事件中人物之口点题比作者直接抒情议论点题要好。
【案例】
  夜幕渐渐降临了。我徘徊在华灯初上的街头,手中攥着那张已被汗水湿透的卷子,醒目的分数刺得我的眼睛生疼,内心矛盾着。
到了家门前,我再一次犹豫了。今晚,只有母亲在家。熟悉母亲的人都说她年轻时是温婉柔弱的女子。然而现在的她说话很大声、感叹很大声,连责骂也很大声,果敢而决断地做着一切事情。“妈知道了我的分数,会怎么想呢?”我揣揣不安地扣响了家门。
这是一个B级的案例。题为《一路有你》,文章想表达的主题是通过母亲教我绣花告诉“我”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我”走出考试失败的阴影的事。而部分内容与主题无多大关联,反而与后面母亲慈爱、温柔的形象有了矛盾,主题不能紧扣文章,给人一种分散的感觉。文章的中心人物是母亲,而“我”的笔墨过多,有点主次不分。
    再看:
“喂,喂?”电话那边是爸爸的声音,可妈妈没有吭声。“喂,说话啊!”爸爸声音中带着些焦虑。
妈妈正准备开口,突然电话那边传来一个陌生女人娇滴滴的声音:“这个行不行啊,你看看呢?”这声音降临得那么突然,猝不及防。猛的,妈妈愣住了,脸上除了疑虑更生起了愤怒。“你爱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吧!”她冲着话机就吼,重重地摔下听筒。我错愕地看着,心里一颤一颤的。
这篇题为《声音》的文章关键在于“声音”二字,本段作者借助精巧的构思,在关键之处准确而恰当地紧扣“声音”,并把母亲愠怒的声音、父亲焦虑的声音还有那陌生女人娇滴滴的声音描绘得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作者还巧用“误会法”,通过因声音而引起的美丽的误会,很好的表现了“声音”这个主题,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有时候,声音是个美丽的错误。这个主题贴近生活,给人一种真实感。发展性评价视为A级。
    上面这个A级优点在构思之巧。下面A级的例子便是主题有深度:
来自同龄人的冷酷终于使吉吉没能上完一年级,隔了很久再见到她奶奶牵着她散步时,她又患上了厌食症,变得削瘦极了,不知记不记得我,只是羞怯而和善地朝我笑。
我就那么愣在吉吉奶奶面前,表面平静可是心底暗流涌动。年少的我并不懂得爱和关怀,只是我的无知被错当作了善良。而今我稍微明白了一点生命的价值和慈悲的可贵,终于体会到吉吉成长的艰辛,她无辜而不幸的生命中自始至终只有家人的爱来点亮她黯淡的青春。
那块糖的滋味又在舌尖回荡,是苦的、酸的、甜的……还有我无限的愧怍。
文章题为《滋味》,记述了一个单纯的弱智孩子和同伴间的“友谊”。文中的“我”在很久以后醒悟了,明白吉吉的糖是她友谊的象征,而自己的默然接受就是和她建立友情的代表。在受人排斥的环境中,“我”成了她的唯一。但当作者认识到生命的辛酸后,才后悔自己当初对吉吉机械的反应。文中的“滋味”一指糖的味道,二指我内心对吉吉的羞愧,体现了作者对人与社会环境的思考。该段点题,并写出了作者的沉思,主题有深度。
三、引导自我“主题意识”定位
法国作家利昂·塞米利安在总结写作经验时说,一篇叙述文的内容就是它的主题加上作者对这一主题的态度。同样的素材,如果以不同的态度进行处理,势必产生不同的主题思想,而不同的主题思想又将产生不同的故事情节。作者的态度奠定了作品的基调,为作品提供了微妙的内在统一的因素。中学生写作往往不知道主题的重要性,常常是随性写来,主题便出现多种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写作过程中强化“自我定位”这一环节。
“自我定位”是一种自我反省认知知识,人的进步是在自我反省、调节中获得的,写作也是这样。
这一步策略操作方法可以是,教师让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写作的现成的叙述文,或者由教师统一组织写一篇带有前测意味的叙述文,从主题的角度,对照上面案例及其分析反思自己叙述文写作主题确立这方面的状态。根据这种状态,结合高一层级的目标,运用提供的方法,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例如下面的学生自我定位:
我经常会出现主题灰暗的现象,特别在自由创作中,喜欢发表自己较为偏激的看法。还有,我总是围绕亲情、友情来写,写得过多了,再写出的文章就显得十分“俗”。也正因为这些,我的主题不新颖,拘束在一个条条框框中,翻来覆去也只有这么几条。经过这个专题学习,我知道了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主题表达起来不牵强(比如通过主人公自己的言语,思想),在哪里进行点题(比如再开头,中心,结尾)。
 
四、“主题升级”演习修改完善
第四步,进入关键的演练阶段。开始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针对性强些的演练情境,以利于更好地形成这种技能。如:
请根据提供的情景进行续写,注意表现出不同的主题。
1.我的前桌是个男生,很有“个性”的男生。他总以为自己天下第一,无人能敌,在自己的名字前面他总要加上“宇宙世界超级无敌”的字样。所以无论上什么课,他总爱插嘴,像是他啥都知道。
有一天上数学课,他照例插嘴,可是……
2.我的前桌是个男生,很有“个性”的男生。他总是那么不要命地做作业,不分黑夜白昼,春夏秋冬。在他的字典李,只许寒窗苦读,不准放松休息,像是玩了一分钟也是犯罪。
可有一天他突然不疯狂地做作业了……
3.我的前桌是个男生,很有“个性”的男生。他特别爱唱歌,唱王力宏的,潘玮柏的,周杰伦的,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嘴里总要哼上两句,有时走着走着,会突然停下,闭上眼,深情地把高音唱完再走。
机会终于来了,他代表我们班去唱歌比赛,可他突然感冒,嗓子哑了……
初稿写好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同伴的演习、创作的内容进行评析,进而做些修改完善。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流程
评析交流
修改完善
1
参照专项“层级目标”对“演习”、“创作”内容进行自我分析、同伴交流,剖析得失
运用提供的一些“方法”,在自我分析、同伴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2
将修改1交流,评析是否达成预期的想法;教师、家长等介入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根据需要继续润饰
注意:“读者意识”和“修改”是贯穿一切公开写作始终的项目,应视专项写作基础、作品现状、作者达成意愿、作品达成可能性等实际问题而定,可以只进行这两个流程,也可以将第二步扩展,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的交流、修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8号    联系电话:0519-88107119    E-mail:scz88107119@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