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数字校园>>省常中图书馆>>阅读分享>>教师优秀作品
在作品中读出自己
发布时间:2010/5/6 7:57:4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钱静芳

 

——剖析《梅雨之夕》人物的心理轨迹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钱静芳
 
当一个作家把他的作品奉献给我们,或者把他认为是他个人的白日梦告诉我们时,我们就会感到极大的快乐。作家使我们从作品中享受到自己的白日梦,而不必自我责备或感到羞愧。
《梅雨之夕》是一篇情节极其简单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坐办公室的中年男子在梅雨之夕与一位美丽女子邂逅的故事,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扣人心弦的场面,却让人有内心的共鸣,让人在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与其说《梅雨之夕》是篇小说,不如说它是一篇短暂的心路历程。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真实的内心写照,剖析了人所共有的情愫,反映了人的矛盾而微妙的情感世界。
小说选择了一个梅雨的傍晚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下雨天总是给人朦胧的美感,也特别容易邂逅美丽。小说的主任公——“我”是一位办公室职员,人到中年,成家立业;整日来往于家和办公室,每天都走那几条一成不变的路。那些路名早以滚瓜烂熟了吧:江西路—四川路—天潼路—文监师路……“我”在他人眼中是一个古板的中规中矩的人,“我”的生活也是那样平淡没有波澜。
可是这个梅雨之夕却有写反常,“我”竟然偏离了原来的路径,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撑伞,并送她回家,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有,他逃避着:繁忙的工作;一成不变的生活;妻子的管束……也许没有原因,纯粹是感情的驱使。而本篇小说最成功之处,就是将“我”为女子撑伞这一路上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惟妙惟肖:开始,兴奋紧张;接下来,忐忑不安,生怕引起他人的误会和猜测。就象一个长期受禁闭的人,好不容易有勇气跨出一步,却又迫于另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而缩了回来。而善于表现人物心理的作者抓住了一个细节,“我将伞沉下了些,遮蔽到我们的眉额”,“我开始觉得手臂酸痛,但并不以为是一种苦楚。”后来,“我”在这位女子身上看到了初恋少女的样子。其实两个人毫不相象,但“我”却将她们联系在一起,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她们都是人生道路上可遇而不可求的美丽风景,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主观地把这位女子和初恋少女想象成同一人。
思绪仅仅是短暂的游离,回到家,一切恢复正常,恢复到原来的秩序中。梅雨之夕,如梦如幻……
   读这篇小说,必须了解人类共同的心理,有点幻想精神。大多数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时地创造幻想,但幻想的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到,人们的幻想比儿童的游戏难于观察,孩子并不掩饰自己的游戏,而成年人却为自己的幻想而害臊,并在别人面前把它们隐藏起来,因此,幻想受到压抑,进入无意识之中。小说的人物潜意识活动与现实的想法互相辉映,珠联璧合,完成一次完整的心理过程。
小说男主人公潜意识活动有点幽默,有点调侃。
雨天,路上看不见人力车电车行人,一句“都躲到那里去了”和“不懂他们这些雨具是为了怎样的天气而买的”充分反映了主人公在心理上对正常现象的一种调侃。
“我并且还甚至觉得那些人力车夫是可恨的,为什么你们不拖着车子走过来接应这生意呢,这里有一位美丽的姑娘,正窘立在雨中等候着你们的任何一个人”,这句话将女子的无助怪罪于人力车夫,显得幽默。
“她好象在等待我拿我的伞贡献给她”,“贡献”二字充分反映了主人公当时对女子心理活动的遐想,从侧面反映出自身心理的幽默与调侃。
“上海真是个坏地方”更是直截了当得表现了主人公诙谐的一面。
“刘吗?一定是假的。她已经认出了我,她一定都知道了关于我的事,她哄我了。她不愿意再认识我了,便是友谊也不想继续了。女人!……她为什么改了姓呢?……也许这是她丈夫的姓?刘……刘什么?”这段话来自主人公了解到女子姓后的遐想,从这段话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主人公思想上的“愤怒”,当然这只是一种幽默调侃的表现而已。
当人们长大以后,我们停止了游戏,与美好的初恋失之交臂,好象也放弃了快乐,但是,让一个人放弃他曾经体验过的快乐,几乎比放弃任何事情都困难。事实上,我们只不过把一件事情转换成另一件罢了,被换上了代替物。人们用幻想来代替游戏,代替初恋,在空中建筑城堡,让精神滑出“壳”,作一次短暂的逍遥游。智力本身就是一种冲动,两者是协作的,倾向于殊途同归,非理性不一定是反理性,而常常是亲理性的。
小说中的男子也许会回顾在童年时代做游戏时怀有那么认真的态度,在年轻时候对初恋怀有那么纯洁的感情,在他工作了多年以后,以相当严肃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时,他会抛弃强加在他身上的负担,但几十年规规矩矩的套中生活,他滑出套子,又不可能走得太远。
男子应该又是沉稳的,细腻的,又不乏矜持。
男主人公是一位办公室文职人员,每天有“案牍之劳形”,上班下班,本应见识过形形色色的女性。在上海这个大都市,匮乏的绝不是香艳的美女。然而,一场原本令人心烦意乱的雨,赶走了街上匆匆的脚步。男人与少女美丽的邂逅就此开始。若是平时男人或许丝毫不会在意,但这场雨便如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男人终究停下了脚步。思想斗争是激烈的,一方面是家庭伦理道德的约束,另一方面,潜意识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涌动。终于,男人还是将他的伞伸向了少女,不管是对是错他都认了。少女没有拒绝,报以一句甜美的吴侬软语:“谢谢你!”在我们看来,她怀有戒心但也没有太多的理由拒绝一位绅士善意的帮助。就这样,男人和少女在雨天的街道上走着,一切都那么自然。一把伞,成了他们隔绝世界的屏障。男人并无目的,他只是在随着少女缓步前趋,心中偶尔还会闪过他那在家守望的妻。雨渐渐停了,少女也不能和他再同行了,或者说是他不能再和少女同行了。他似乎还不愿回到现实,只目送着少女渐行渐远……
回家的路上,男人终于从幻想中醒来。值得一提的是,男人自始至终都深沉细致,这也是有原因的。主人公作为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办公室白领,应该表现得文雅而彬彬有礼。这才与他的身份相符。对于美丽的小姐,他可以表现出有礼貌的欣赏和关怀,这无可非议。但不应表现出过于露骨的殷勤的谄媚。否则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形象就大打折扣了。而且作为一位已婚的男人,他肩上是担着责任的,他必须对他的妻子,他的家庭负责,也得为身边这位美丽的小姐负责。这许多的责任使他的深沉内敛成为必然。另外,主人公始终有着一种恍惚朦胧的感觉,其主要原因有二,一:下雨天,世界都笼罩在薄薄的水雾中,给人一种隐约的感觉;二:与一位在雨中窘立的美丽小姐邂逅如梦一般,毫无预兆地闯入他的世界,又不留痕迹地离他远去,妙不可言,梦境般的经历使他相信虚幻的东西在此时成为现实。主人公始终处于一种踌躇的状态,总是在进行一种“该不该出壳”的思想斗争,然而对于美的邂逅,他最终选择了“出壳”。生活的压力与空虚,加上这“该不该”的迷离,便是他恍惚朦胧的感觉之所在。温馨而浪漫的故事发生在梅雨季节,梅雨之夕,朦胧而富有诗意!
我们都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遵循着各种条条框框,偶尔,我们也会象小说中的“我”那样邂逅短暂的美丽,体会到另一种不寻常的感情,这应该是生活给我们的馈赠吧。
什么时代的人都有焦虑苦闷,而今许多人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于是寻找释放压力的方式和空间,当然挣脱“壳”应是有度的,潇洒和堕落有时仅一步之遥,我们在接受生活馈赠的同时,可不要忘记肩负的责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8号    联系电话:0519-88107119    E-mail:scz88107119@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