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数字校园>>省常中图书馆>>好书推荐>>教育理论
《学生是一本书》
发布时间:2018/3/12 9:55:4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慧灵





           者:庄华涛
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01
图书分类:教育理论
馆藏地点:二楼阅览室(D库)
作者简介:
庄华涛,男,1995年参加教育工作,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教师博览》签约作者,《班主任之友》封面人物。自2011起连续五年被评为《班主任之友》杂志优秀作者,其个人事迹曾在《中国教师报》“教育行者”栏目进行报道。201012月发表第一篇文章以来,陆续在《半月谈》《人民教育》《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报刊发表教育数百篇。
内容简介:
每个学生都是值得教师潜心阅读的“无字之书”。本书作者聚焦于每个具体的学生,以入微的观察、移情的理解读出学生的生活世界、个性特征和时代印记,以此为前提进行转化教育并加以反思。全书传达出“师生相互磨砺、相互作用而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充满人性温情的教育智慧。
编辑推荐:
教师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生命中的“贵人”。师生之间其实是相互磨砺、相互作用而共同成长的。读懂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改变点滴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一个随口就能讲述学生故事的老师,在我看来,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庄老师,正是这样的老师。
——管建刚
本书目录:
第一辑入微·做学生心理的“及时雨”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心理防范意识,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为师
生交流营造心理安全的氛围,“听其言观其行”,才有可能读识并懂得学生,从而帮助他们成长。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的
让视线超越当下
挽你的手,走向平和
别动不动就和品行挂钩
“左撇子”体验课需要设计
被学生取绰号怎么办
“对质”,还是慎用好
帮学生走出悲伤的阴霾
做学生心理的“及时雨”
一封信化解集体浮躁
教师,也得适时夸夸自己几步走,让矛盾化解更顺畅拔气门芯的“好学生”
第二辑育心·随时播下美好的种子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未完成的人。
教师只有“眼到、心到、口到”,随时发现学生细小的问题,随时小心、细致地擦拭学生的心灵,才能让他们更健康,更阳光!
 随时播下美好的种子擦拭学生的心灵
不止是一个人的成长
 修补上那扇窗
关注学生的情绪越坚强,越美丽
 让失败成为进步的阶梯
让嫉妒远离心灵
“找借口”的背后
遭遇大面积弃权之后
给学生面对过失的勇气
你的桀骜我不触摸
区别对待“不合群”现象退一步,再退一步
第三辑见人·比对与错更重要的
教育是琐碎而富有个性化的,简单的对错是非不足以解决其复杂性。要把学生置于现实中来读,读出学生的生活世界、性格特性和时代印记,如此,才能培养出完整的、独立的人。
 “针锋相对”对付“自私”遭遇“两面派”的学生有时,教育需要的只是故事
他为什么只捐了“五角钱”
与爱哭学生的较量比对与错更重要的
歧视背后的隐性歧视重塑男孩的“脱敏计划”
学生闹情绪,教师让一让
巧用明星照整仪表
一节重塑自信的班会课
给学生一个腾飞的支点处罚,莫伤了学生
只想看着学生长大
第四辑共进·教育是相互磨砺
 教师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生命中的“贵人”。师生之间其实是相互磨砺、相互作用而共同成长的。
读懂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改变点滴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显示屏上的污渍
莫让经验蒙蔽了眼睛
每一个学生都重要一切言行皆教育
给予学生犯错的权利
 由发错试卷想到的
 眼中有事,更得有“人”
“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根源
为家长的电话号码“煞费心机”
将学生托出分数的“井底”
批评学生,我学会了“察颜观色”
学生不喜欢“星星榜”
“挑作业”的学生
没有学生会“油盐不进”
第五辑合力·做沟通家校的高手
家长没有“上岗证”,往往缺乏家庭教育能力和家校沟通技巧。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教师要在理解家长的基础上,引导家长读懂孩子的言行和心理,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为学生构建有利的成长环境。
给家长明确的建议好家长,“坏”家长
“不在乎”其实很在乎
自卑的家长需要适当引导
家长不配合怎么办
“甘愿”当舅舅的爸爸
多给家长正面信息
看到集体,也要看到个体
 面对只会关注成绩的家长
山不过来我过去
该不该给孩子“加餐”
遭遇“挑剔家长”
“早恋”即“早练”
 惩罚家长要不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8号    联系电话:0519-88107119    E-mail:scz88107119@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