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张志敏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
图书分类:教育》中等教育/G639
馆藏地点:二楼学生阅览室(D库)
内容简介:
《格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海市格致中学教育创新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令人骄傲的传统与充满挑战的未来、学校的历史沿革等。历史老校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交集的结晶。每一所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一流学校都是在充满挑战的历程中,通过不懈的努力而成就的。
本书以格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线,从办学理念与规划、课程构建与实施、德育实践与特色、教学智慧与个性、校长领导力与教育创新等方面,生动、全面、立体化地揭示格致中学的教育创新经验,以期为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借鉴。
编辑推荐: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上海市格致中学努力实践这一理念,秉承“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的校训、“爱国”和“科学”的办学传统以及“和谐发展,理科见长”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尊重自主选择,强调经世致用”的课程精髓、“格物致知,科学爱国”的德育内涵以及“激活思维,自主发展”的教学特色,构筑了独特的“格致文化”。本书以格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线,从办学理念与规划、课程构建与实施、德育实践与特色、教学智慧与个性、校长领导力与教育创新等方面,生动、全面、立体化地揭示格致中学的教育创新经验,以期为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借鉴。
《格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海市格致中学教育创新研究》:“守望者的凝思·读懂学校、读懂校长”系列论丛 。
本书目录:
前言令人骄傲的传统与充满挑战的未来/001
第一章 学校的历史沿革
一、格致书院(1874—1915)/2
二、格致公学和上海市市立格致中学(1915—1949)/9
三、上海市格致中学(1949—1978)/16
四、改革开放后的格致中学(1978—)/19
第二章 21世纪的办学理念与规划
一、办学传统的传承与创新/26
二、格致文化的解构与重塑/28
三、学校规划的发展与引领/43
第三章 格致课程
一、“格致课艺”的精髓/52
二、格致课程的重构/56
三、格致课程的实施/93
第四章 格致德育
一、格致德育的传承/114
二、格致德育的理念/118
三、格致德育的实践/126
四、格致德育的特色/138
第五章 格致教学
一、格致教学的传统/160
二、格致教学的发展/162
三、格致学科的特色/170
四、格致教学的实施/220
第六章 校长领导力与教育创新
一、立足文化理念的领导方略/228
二、提炼价值特质的格致文化/233
三、追求时代特征的人本德育/239
四、凸显育人特色的课程生成/250
五、提升研究素养的教师发展/256
后记/278
本书序言:
学校教育创新是目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问题。如何变革学校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事实证明,以创新挑战危机,谁最先把握了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守望者的凝思:读懂学校、读懂校长”系列论丛,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策略及方法基本脉络的全面系统的反思梳理。这套论丛有着独特的时空定位,限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办学层面的改革与创新,采取自下而上的分析思路,是对学校已有的基于变革性实践的学校现代发展经验的总结提升。系列论丛中一本本研究性的专著翔实地记录了这些学校的校长基于不同的办学实际带领各自团队所走过的学校发展之路,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经验经过了时间积淀和实践的检验,是富有鲜明特色、带有中国本土气息的原创性实践。
反思总结来自实践的学校创新经验,从中解读并汇集学校教育创新力指标,从而为进一步探讨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的建构、形成有较强的实践操作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的研究,以反思与建构为主线,聚焦“两个读懂”:读懂学校、读懂校长。这套系列论丛所呈现的不仅是每个学校独特的“我”,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个独特的“我”集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学校变革性实践的基本认识。
一、学校教育创新理论反思与现实建构的战略性意义
进入21世纪,面对世界各国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诉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对高素质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面对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极不平衡的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价值取向、伦理道德问题、文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正是社会转型凸显了中国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主题。
教育创新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学校需要变革,学校必须变革,变革的目的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教育创新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学校办学模式提供一种理论分析框架
学校教育创新研究旨在对中国学校教育创新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作出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回答,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优质高效的学校教育发展模式与育人模式。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工作者的跨学科研究,跨校际的教育工作者协同研究,以及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研究,为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学校教育提供一种理论准备和分析框架,为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的相关决策与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这一研究成果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有本土性,又有国际的普遍意义。
本书后记:
作为在格致中学这所百年老校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总是被学校的文化积淀和优秀传统所感染,总是被格致先人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所鞭策,总想为格致的进一步发展作些努力。但是,我们这群默默耕耘于教育第一线的园丁,由于深感才疏学浅,望先辈而慨然仰止,一直犹豫是否落笔书写格致的历史和未来。恰逢此时,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接纳格致中学作为她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的项目学校,力促格致中学总结教育创新经验,并带领她的学术团队悉心指导我们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于是经过两年的辛苦耕耘,《格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着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风尘,带着时代变革的阵痛,带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带着21世纪中国教育的创新,带着一代代格致人的梦,在中国上海世博之年诞生。
我们努力尝试向读者忠实地传递格致“爱国”和“科学”的优良传统,传递格致“尊重自主选择,强调经世致用”的课程精髓,传递格致“格物致知,科学爱国”的德育内涵,传递格致“激活思维,自主发展”的教学特色。我们努力探索格致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格致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探索格致德育的实践与特色,探索格致教学的智慧与个性。我们以格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本书的灵魂,努力实践“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衷心感谢裴娣娜教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感谢裴娣娜教授团队的史铭之、刘荣、许林、叶阳勇、张亚男、陈瑞生、李昱辉诸位老师为本书的成稿所作的努力;感谢格致中学名誉校长高润华老师为本书提供的众多素材;感谢格致中学王丽萍书记为本书的编写所做的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