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黄全愈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年8月1日
丛 书 名: 黄全愈教育文集
图书分类:教育思想>教育学G40
馆藏地点:二楼学生阅览室(D库)
作者简介:
黄全愈,旅美作家,1982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赴美国讲学,1989获美国Villanova大学“人的组织与管理科学”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Miami大学“教育管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旅美教育学专家,现在迈阿密大学任教。
黄全愈长期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所著的中美教育比较系列《素质教育在美国》、《玩的教育在美国》、《“高考”在美国》等图书,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其素质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著有《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
主要作品有:
《中国教育的哲理困惑》(英文)
《素质教育在美国》(被评为2000年度非文艺类第一畅销书)
《素质教育在家庭》
《家庭教育在美国》
《玩的教育在美国》
《“高考”在美国》
《生存教育在美国》
《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
内容简介:
中国的家长都爱做一个神童梦,但往往无法为自己的孩子选一个神童的脑袋。这是绝大多数家长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美国的天赋教育只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向每年统考成绩达到98%以上或者IQ(智商)达到130以上的学生开放,比例为统考学生的2%~5%。
天赋教育是美国基础教育的精华,美国一流大学的学生大多经历过天赋教育。
《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的特点是不过多纠缠why(为什么)的理论论述,而是侧重介绍和分析美国天赋教育的how(怎么做)以及相当具体的what做什么),包括很多天赋教育的内容和细节,甚至还附有多个天赋教育的教案,供读者参考,从而使得《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很强。
作者强调,天赋教育不是培养神童,不是通过各种补习班和才艺班将孩子制造成天才。作者用轻松的阐述,让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们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价值,应该通过家长、老师的循循善诱,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自我教育。将孩子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培养“大智慧”的孩子是基础教育的方向。
本书目录:
我们都来写历史 代前言
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
“颠覆”美国天赋教育
读者的重托
一 造就天才是不是梦?
美国也搞神童教育吗?
丑女把父母告上法庭的启示
掀起你的盖头来
美国教育部长给“神童”下定义
“万花筒”式的天赋教育
二 你的孩子是神童吗?
现代神话——批量造“神童”
“神童”是什么样的?
怎么选“神童”?
三 谁有资格当神童的老师?
师傅的师傅
给猴子一棵树
“游戏”一回课题研究
孩子心目中的老师
天赋教育老师的特点
四 为什么要“颠覆”美国神童教育?
早学、多学是早慧教育吗?
美国“童子功”不屑早学、多学
13年早知道
美国“童子功”的第一招
美国“童子功”的第二招
培养“聪明的孩子”
还是“智慧的学生”?
“颠覆”美国天赋教育
天赋教育的目标
五 家长怎么给天赋教育“补课”?
“可以”、“需要”、“应该”
母亲成了“母老虎”
要的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天赋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给EQ(情商)补课
在家办个“家庭理事会”
六 天赋教育需要什么社会环境?
“硬件”和“软件”
德育难教
莫名其妙的恐慌
教育不是时装表演
被“禁闭”在车里的家长
别自己吓自己
七 美国的神童教育“神”在哪里?
“三脚架理论”
“教”的起点, “育”的归宿
“养成教育”的局限
自我教育的盲区
别小看香蕉从生到熟的过程
自我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
利用人的特异功能——自我教育
八 天赋教育从哪里起步?
为什么特别重视社会研究课?
历史的火锅煮些什么?
孩子的致命罩门
Care的价值观
当你帮助过的人不帮助你
九 数学是“算学”吗?
以讹传讹
数学不是算术
美国重视“双基”,还是中国重视?
怎么是上“数学课”,而不是上“算术课”?
数学也是一门艺术
十 人人都需要要领导素质吗?
当官才需要领导素质吗?
难道世界一流大学闲极无聊?
宇宙飞船着陆在何处?
如何自救?
杀一个回马枪
十一 教学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产生问题?
解决问题比发现问题重要吗?
创造需要丰厚的知识吗?
“问题成堆”好不好?
圈套套不出的问题
用问题来扼杀问题
用问题引发的问题
不该用智慧来重复他人
应该用智慧来创造自己
十二 研究性学习,还是学习性研究?
翻译的问题,还是观念的问题?
取消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
别让研究成果烂在肚子里
披露一份“武功秘笈”
点评“武功秘笈”
十三 “教是为了不教”,还是“不教是为了教”?
“美国孩子起跑落后,终点领先”
是伪问题吗?
为什么美国孩子后劲儿足?
反思“教是为了不教”
“自教”还是“自学”?
教案评点
后记
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单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学术研究总容易犯片面的毛病,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采用两种文化对比的方式,更容易找到问题和差距所在。黄全愈先生的新作《培养智慧的孩子》一书,为大家提供了最为现成中美教育比较的案例和故事。黄全愈先生是广西人,1988年赴美留学,现在美国迈阿密大学任教。身为美籍华裔的教育学专家,黄全愈既有在国内生活的经验,又有在美国教学和研究等教育实践、理论的基础,所以比单纯在一个教育环境下的作者更有多重比较的视角,更有世界的眼光,更有对中美两种教育方式差异的切身感受,所以他的中美教育比较系列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能直接化为经验进行指导。黄先生对国内教育问题充满情感的关注、和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关心,我个人是非常敬佩的。他站在中美文化的交点上,寻找国内教育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并为中国的教育能与世界现代教育接轨而进行孜孜不倦的努力、甘愿做现代教育的传教士,他的行为完全是本着一个学者的学术良知和一个华裔教授的教育忧患意识而进行的。我相信,在中国教育史上,黄全愈不是一个能被轻易忘记的名字。他给国人带来的教育思想的革命将影响深远。
大家知道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培养过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我们的大学还没有真正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这不是在故做姿态忧国忧民,这些事情确实也关注到我们的颜面和尊严。是哪里有问题?在以考为本的教育体制下,能否培养得出以人为本、以自我教育为归宿的好学生,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作为出版工作部门,除了为孩子们出版好的教材,传播先进文化、引入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观念也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所以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山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黄全愈先生的新作,并期望通过全国性的营销活动来达到普及一种新概念的目的、传播先进教育经验这一努力,我认为这也体现了一个出版社的远见和作为文化机构的主流文化意识,我们集团是非常支持和鼓励的。
天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能否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能否能为2006年主流的教育思想,我们拭目以待,但它本身的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天赋教育既是精华型的素质教育,又是一种有基础的社会化教育,一种以自我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从多个角度来衡量天赋教育的价值,它都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一种可供实践的新的教育模式,一种可以“巧取”拿来面向中国每一个孩子的“他山之玉”,在教育界缺乏新的有冲击力的话题的2006年完全可能成为主流的教育话题。它是基于孩子的天赋、独特的素质、特性、成长要求,发挥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充分的适应社会,完成自我蜕变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们来说也许面貌和表达形式是新的,但它植根深处的教育思想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如何根据孩子的天赋进行教育,在我们古老的教育方法——即因材施教中就有提到,黄全愈只是创新了因材施教的概念,丰富了它的内涵,使之具有了时代的特点。
近年中美教育比较研究成为素质教育类图书的一种出版潮流,《素质教育在美国》2000年出版后,曾畅销100多万册,成为该年度非文艺类第一畅销书,并开辟了素质教育图书门类,黄老师相继出版的《家庭教育在美国》《玩的教育在美国》《高考在美国》等图书,虽然销售成绩略有逊色,但他所制造的话题在中国教育界都不断引起强烈反响,《“高考”在美国》点到的很多教育观点,如高校自主招生等,今天已变为现实,所以黄全愈先生对问题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都有口皆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一书是他向新的研究领域探索的成果,也是出版社和黄先生今年对家长和老师们的一份献礼。
《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为什么中国孩子年年获各种奥赛金牌,但中国高校却无人获诺贝尔奖?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大智慧”的孩子?中国的实验班教学,美国的天赋教育,美国“神童”练什么童子功?“大智慧”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和老师?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中国的发展,取决于教育这块“短板”!北京101中校长郭涵;北大附中原校长赵钰琳;广西南宁二中校长何伟萍;广东深圳中学校长王占宝;广州市执信中学副校长张水平;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钟明华;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模范数师张思明;啥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沙洪浮;辽亍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晓辉;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李宝贵;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刚平联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