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数字校园>>省常中图书馆>>好书推荐>>文学哲学
《唐诗是不想告别的聚会》
发布时间:2011/3/28 8:46:5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慧灵

    者:郭梅
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4
图书分类:文学研究/I207.2
馆藏地点:三楼学生阅览室(E库)
作者简介:
   郭梅,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生在钱塘,求学沪上,从教多年,桃李和文友加起来遍及天下。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评论家,杭州市优秀作家。2006年获第二届“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二等奖。应约在北京、杭州、深圳、昆明等地的报刊上开设专栏,颇受编辑和读者好评。已出版随笔集、评论集、小说等著作20余种。
 
内容提要:
   这里有最朴实的文字,一如散落在草原上的星星般的小小花;这里有最温柔的文字,一如娇艳的玫瑰,即便在最寒冷的冬天里也让人觉得温暖;这里有深刻反省自己、解剖自己的文字。一如铁骨铮铮的长满了尖锐长刺的灌木;这里还有最严谨的、表达深沉的爱与恨的文字,一如沉稳的梧桐,撒播一地的绿荫,让人感到彻骨的清凉、彻骨的清醒……
 
本书前言: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阅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乏经典的阅读,就会思维停顿,思想风干,思路堵塞,造成生命的空虚死寂和精神家园的荒凉颓圮。已故诗人海子曾经如是咏叹:“到我的花园里漫步吧。这里有最朴实的文字,一如散落在草原上的星星般的小小花;这里有最温柔的文字,一如娇艳的玫瑰,即便在最寒冷的冬天里也让人觉得温暖;这里有深刻反省自己、解剖自己的文字,一如铁骨铮铮的长满了尖锐长刺的灌木;这里还有最严谨的、表达深沉的爱与恨的文字,一如沉稳的梧桐,播撒一地的绿荫,让人感到彻骨的清凉、彻骨的清醒……”阅读,是心灵的灌溉和休憩,是精神的洗涤和升华,好书开卷有益,好书,是人的精神故园。古人云:一日不读,饮食无味;三日不读,面目可憎。我们现代人虽然不需要去盲目效仿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前贤,也无需过于相信“一生中必读的50本书”之类的书单,更不必强求自己去体验古人“雪夜闭门读禁书”式的乐趣,但阅读的习惯必须建立必须提倡。因为,阅读使你心灵充实,阅读使你永葆青春,阅读,还能使你如此美丽——岂不闻“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仅仅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不够的,因为,现在早已不是开卷就一定有益的时代了,何况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早已不是书生骑着毛驴或乘一叶小舟上京赶考,慢悠悠地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吟诗作赋顺便寻求风雅艳遇的时代了。阅读,需要选择——显然,经典的文学作品是我们阅读的首选,比如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传奇等。
      这些年来,我除了给中文系的同学上专业课之外,还一直担任非中文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在和同学磨合,逐渐摸索最佳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其实我们年轻的80后、90后并不是只喜欢网游而缺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欲望,他们只是有些迷惘,不知道读什么好,更不清楚怎么读好。而且,阅读绝不仅仅是文科生的事情,写作也不仅仅是中文系同学的事情,阅读和写作,尤其是把阅读的愉悦和心得写下来,是很多人非常乐意做的——否则,我们就不能解释为什么诸多网站诸多论坛里有那么多的写手孜孜不倦地发帖子,和网友交流阅读的经历和快乐。而且,网络藏龙卧虎,写得好的帖子不少,有的点击率相当的高,最后因此被出版社看中成为正式出版物甚至畅销的也不在少数,其中有些例子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
    所以,我选择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传奇中的经典作品作为教学重点,每次选择一两篇最上乘的作品请同学阅读、咀嚼,细细体会其文字深处的情感、意趣和纹理深处的优美、芬芳,或如品香茗而齿颊留芳,或如饮美酒而微醺陶然,或如沐甘泉而神清气爽。有时候,我们陶醉于文字所酿的气韵氛围,顺便讨论一下作者笔下的美景我们是否亲眼见过,作者描述的场景、感情,我们是否也曾有过亲身的体验?!有时候,我们津津乐道作者的逸事和作品的本事,从作者的人生道路和人生哲学中汲取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并得到有益的启迪;有时候,我们惊讶于古今情感的相似相通,齐声慨叹“古今一也!”……
   有道是文无达诂,选择美文,其标准可以见仁见智;欣赏美文,也自然不需要定规和框框。唐诗,是公认的经典,也是我个人之至爱。在接到本书的写作任务后,我陆续选择个人最喜欢的和讲课时最能赢得同学共鸣的篇章进行第N次的品读,并将品赏心得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以期与读者诸君切磋交流。由于一开始就没有刻意追求大家、名家的齐全和初、盛、中、晚各期的平衡,所以,在完成书稿之后,我发现,有不少知名度极高的诗人及其作品,这次没有出现在我的笔下。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本人对这些诗人和作品的忽视和贬低。弱水三千,且只能取一瓢饮,本书的选择,只代表在本书写作期间笔者的阅读趣味和审美倾向,比如,较多地关注女诗人其人其作显然和我的女读者身份紧密相关。自然,囿于闻见识养,偏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祈读者诸君海涵并不吝赐教。
    郭梅戊子·冬于杭州西溪
 
本书目录:
天淡云闲今古同
静夜思——《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远离尘嚣——《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明月清浅——《白石滩》王维
朗月 浊酒谪仙人——《将进酒》李白
半轮秋月忆平生——《峨眉山月歌》李白
酒里乾坤大,月下孤寂长——《月下独酌》李白
星夜的孤独——《旅夜书怀》杜甫
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韦应物
悲悯的心——《观刈麦》白居易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期待和渴望——《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
彼岸的风景——《天上谣》李贺
沉默的骏马——《马诗》李贺
天淡云闲今古同——《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
千首诗轻万户侯——《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二十四桥明月夜——《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秦韬玉
桃花依旧笑春风
心有灵犀不点通——《听筝》李端
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菊花》吴履垒
锦瑟·无题——《锦瑟》李商隐
听听那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
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云想衣裳花想容——唐诗与唐诗中的美人
那时花开——《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流水轻舟落花羞——《江南曲》储光羲
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相思怨》李冶
红叶是良媒——《题红叶》韩氏
青青翠竹,清清我心——《酬人雨后玩竹》薛涛
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
蜻蜓飞上玉搔头——《春词》刘禹锡
水云间——《离思》元稹
秋夕·浮沤——《秋夕》杜牧
无处安放的美丽——《赋得江边柳》(一作《临江树》)鱼玄机
只想和你一起种胡麻——《怀良人》葛鸦儿
两心喜相得
大唐时世妆——《时世妆》白居易
两心喜相得——《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孟浩然
海日生残夜——《次北固山下》王湾
人生·参商——《赠卫八处士》杜甫
父爱如山——《送杨氏女》韦应物
母爱的光辉——《游子吟》盂郊
家有儿女——《幼女词》施肩吾
何处话凄凉——《行宫》元稹
美人远嫁泣西风——《赤壁》杜牧
可怜金谷坠楼人——《题桃花夫人庙》杜牧
 
本书文摘:
在这种心境下,诗人像是在劝客,又像是在劝自己,斟满酒杯开怀畅饮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遗恨。这几句不由得会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是想用偶然的开怀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郁积在心中的苦闷。可是郁闷仍然存在,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日余晖毕竟就在眼前。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这里有个典故,春秋时,齐景公游览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垂泪,觉得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人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读这首诗最大的感触是诗人的内心情感既矛盾又复杂,诗人心中郁结着愁思苦闷,登高远望的欣喜和心旷神怡让他暂时摆脱了抑郁的心情,而这种摆脱是暂时的甚至只是表面的,他内心的郁闷和痛苦太深太重,很难让他真正超脱和放达,内心的痛苦矛盾通过诗句一丝丝地传达出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他情感上的挣扎。
诗人的愁苦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排遣呢?我们都知道杜牧是个有着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的诗人,无奈生活在晚唐那样的政治环境中,无以施展,一无所成。除此之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说到这,又要扯几句题外话——杜牧和张祜的交情很深,而元()、白(居易)在官场上多对张祜有压抑和排挤:当年元稹执掌政权的时候,令狐楚很赏识张祜的诗才,曾上表推荐,元稹因为和令狐楚有党派之争,便从中作梗,说“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或奖激之,恐变陛下名教”,说张祜只有雕虫小技,大丈夫是不屑于像他那样的,如果嘉奖重用这样的人,怕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风气,因此,张祜不得重用。而和元稹私交甚好的白居易当时十分赏识徐凝而轻视张祜。也正因为张祜的文学才能不被元、白所欣赏,所以皮日休说,“祜在元、白时,其学不甚持重。杜牧之刺池州,祜且老矣,诗益高,名益重,然牧之少年所为,益近于祜,为祜恨白,理亦有之。”(《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杜牧做池州刺史的时候,张祜已经年老,诗写得更好了,名气也更大了,而杜牧少年时也和张祜有着类似的经历,所以杜牧为张祜抱不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8号    联系电话:0519-88107119    E-mail:scz88107119@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