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法)萨特
译 者: 陈宣良
出 版 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9年11月
丛 书 名:思想者随笔
图书分类:哲学
馆藏地点:三楼学生阅览室(E库)
作者简介:
萨特,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法国作家,哲学家,社会活动专家。19岁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后任中学哲学教师。1933年在柏林法兰西学院哲学系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应征入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次年获释,后参加法国地下抵抗运动。本书是萨特哲学及生活的通俗汇编。
本书简介:
《超越生命的选择》是萨特哲学及生活的通俗汇编,全书内容是从萨特大量的哲学著作、戏剧、散文、随笔、传记的精选摘录而成的,并将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贯注其中,重点突出萨特的人道主义情怀及高昂的人生态度:对抗任何可能压制我们生命本身的外部力量,实现我们自由的选择并承担。《超越生命的选择》在保留原作思想深刻的同时,力求行文浅显易懂,与读者的现实人生紧密联系。
本书目录:
序言
一 人生篇
1.谈母亲——她是唯一使我动感情的亲属
2.谈父亲——我没有超我
3.论长相
4.论读书
5.我最大的运气是出生于教师之家
6.时间是意识的存在方式
7.我永远执著于现在
8.论生活
9.论失败、希望、绝望和羞耻
10.论说谎和自欺
11.论自我陶醉和骄傲
12.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恶
13.死亡是向着自然的回归
14.唯有死者才能不朽
15.人就是其行为的总和
16.上帝是一种预制的人的形象
二 情感篇
1.我是一个同性恋者吗?
2.关于女性
3.女人是某种特定情感的存在
4.爱情是一种事业
5.一切爱都是反对上帝的
6.情欲是对情欲的劝诱
7.身体和意识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三 艺术篇
1.只有为了自由和别人,才有艺术
2.写作是为了取乐
3.论诗和诗人
4.论介入文学
5.论处境小说
6.论现实主义和典型人物
7.情境剧是对人们自由选择的呼唤
8.戏剧要如实笔录一个世界的死亡
9.演员与悲剧
10.论艺术作品
11.音乐与欣赏
12.现实的东西绝不是美的
13.我拒绝一切荣誉
14.政治是作家使命的一个侧面
四 自由篇
1.存在先于本质
2.论存在的无奈
3.面对存在的五次溃逃
4.通过超越得以存在
5.我始终是自由的
6.你是自由的,所以就选择吧
7.对于荒谬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
8.自由选择与境遇
9.自由:个体与社会
10.自由:我与他人
11.论责任
12.亚伯拉罕的痛苦
13.民主是一种生活
14.人生是一个扩展
15.先天的价值是没有的
16.外界限制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17.他人就是地狱
18.我反对种族主义
本书文摘:
3.论长相
我和同龄的孩子接触时,我认为能够解释我同他们的关系的重要东西,是我的年龄。他们的年龄跟我相同,这样,他们不比我大,不是“成人”意义上的大。身体的高矮并不使成人更有资格一些。取而代之是神态、衣着、气味、责任和说话方式的问题;这更多是精神性的而不是身体的。我就这样保持着我的看法,而我的个子也没有长很高。如果有人问我个子的大小,我就回答“小”,但这并不是我存在的确切意义。这是某种我后来逐渐地不完全认识到的东西。
是女人使我意识到自己难看。从十岁起我就得知自己是难看的,但不是在镜子中看出来的,在镜子中我有两种看待自己的方式。一种可以称为一般方式——把自己看成一种符号集合体;如果我想知道我是不是该理发、洗脸、换领带等等,我就这样看自己。这是些符号的集合体。在这个脸面上我可以看到我的头发是不是太长,我是不是太脏,但实际上我并没有抓住我的个性特征。有一个东西是一直存在的,这就是我的斜视眼。这眼睛,它一直存在着;这是我首先看到的东西。它使我进入另一种看待自己的方式,在镜子中,我看到自己是一个沼泽地。如果我从抽象的符号进入到具体之中,我以另一种方式看自己的脸——这具体就是一个沼泽地。我看到的脸面的各部分没有什么意义,而且不能结合形成一个轮廓清晰的人脸。这部分是因为我的斜视眼,部分是因为很早就有的皱纹。总之,我从神态中看到一种景象。我感到这是一片伸展的陆地,一片原野,后来这原野消失了,地面隆起,不毛之地,小丘或高山。这是一个混乱翻腾的地球。它的地层就是一个人的脸面,我赤裸的眼睛可以在周围人脸上看到这张脸,但在镜子中看自己时我看不到这张脸。我觉得这是因为我看它时是把它作为自己的创造物,而且因为我看到制造它的肌肉的收缩、脸面的变化,我看别人时,我把这脸面的变化只是看作面部的褶皱,外观上的一点改变,完全没有看作收缩的肌肉。这儿有两种毫无关系的脸,互不接续。这种一般的方式给我一张脸,但这种脸面是在一张报纸上就可以看到的用四笔就可以勾勒出来的脸;然而有这种特殊方式提供的脸,它是脸的一种缩写,是粗糙的干农活的肌肉,一个人只有在直觉中才能得到它。这是我看待自己的两种方式。当我看到我干农活的肌肉时我很伤心,因为我看不到别人能看到的脸。实际上,我以一般的方式看我自己时,我看到的东西并不代表我的脸。我缺乏的东西——我想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它——是从一种方式到另一种方式的通道,这两种方式的结合点就是实际存在的这张脸。
我觉得自己不该是一个被爱抚的小男孩。这跟我想成为的那种人完全不相符合,成人们不好看,除了我外祖父,他长得很帅。例如,西蒙先生就长得很丑,别的人也是这样。我猜想将来我会有点像他们。于是,就有一个很难看的男人,这就是我,同时又有一个极可爱的小男孩,这也是我。但我很少因后一个我而骄傲,很少因此而愉快。
因为直到十二岁,在那个事件——那姑娘对我说“丑八怪,拿着你的大帽子滚开”——之前,我并不真正意识到自己难看,这件事使我意识到自己丑。在这以前,没有。
我当然知道自己是个小个子;人们这样对我说,我被称为“小人儿”,而一开始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母亲或外祖父的身材同我的差别。但这并没有给我一种是小个子的事实的具体直观。因为我有跟每个人一样的眼睛,外观上的不同意味着我比一个成年人个子小些,我不是以成年人的方式看问题。我知道成年人很高,我的朋友对我而言也有点高。我看到这一切,但我是作为某种用我自己的词语无法解释、无法表达的体验而看到这一切。我看到的真理是,我跟别人一样高大。这很难解释。而我发觉这种区别——我仰望一个人的脸或者大声回答比我高的这个人的问题时,我的高声就考虑到了这种区别——仅仅属于动作、群体、方向的范围之内;这并不给我或我的对话者以某种资格。实际上我觉得自己跟他一样大。他搂抱我时,我会感到自己个子小。但那时这种搂抱是一种温柔的关系。我六岁时,外祖父把我搂在怀里,但这并不是一个表明我比他个小的关系。我缺乏这种看法,或者说这对我是一种抽象的看法,是我在日常直觉的生活中没有领会到的东西。以后事情继续是这样。我和同龄的孩子接触时,我认为能够解释我同他们的关系的重要东西,是我的年龄。他们的年龄跟我相同,这样,他们不比我大,不是“成人”意义上的大。身体的高矮并不使成人更有资格一些。取而代之是神态、衣着、气味、责任和说话方式的问题;这更多是精神性的而不是身体的。我就这样保持着我的看法,而我的个子也没有长很高。如果有人问我个子的大小,我就回答“小”,但这并不是我存在的确切意义。这是某种我后来逐渐地不完全认识到的东西。
这形象逐渐转移到写作中。我的主人公总是大个头——比如玛志厄,而在他之前有洛根丁。洛根丁最后同那个科西嘉人打了一架,打赢了。当然这儿并没有帕代莱恩们;这是些身体正常的人。但他,们都是大高个,而我是小个子。他们代表了我,他们就是我自己,这时我是高大强壮的。我不太注意从心理学上说这些东西是不是可以调和在一起。……P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