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数字校园>>省常中图书馆>>阅读分享>>教育综述
优化普通高中育人的三个关键环节
发布时间:2022/12/1 8:22:45   点击:   来源:2022年Z1期《人民教育》   录入者:陈慧灵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普通高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背景下,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积极探索新的育人路径,在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领域下功夫,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充分发挥师生在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成都七中形成了“三体”办学思想,即“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们认识到教育必须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成为自主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根本规律。

  为此,学校向师生充分赋权,激发师生在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小赵对法律知识有浓厚兴趣,计划在学校创立“学生法学社”并开设相关校本课程。学校特别召开“学生新开校本课程论证会”,由教务处教师、学科专业教师、社团总辅导员、法律专家等担任评委。小赵及其团队精心准备,陈述开设社团的可行性方案、社团组建的具体实施步骤以及能够寻求到的支持资源等。听了他们的陈述,评委表示赞成。评委表示,学生开发校本课程符合陶行知先生“学生也可以做老师”的育人理念,也符合学校育人追求——人文滋养,个性成长。从2018年创立至今,学生法学社已成为开展校园普法教育,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平台。类似的学生社团还有朝花文学社、模拟联合国、松鼠生物社、服装设计社等。

  学校还鼓励教师打破学科壁垒,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开发相应校本课程。“开源硬件和项目实践”校本课程由生物、数学、技术等学科教师自主开发,因为具有“跨学科综合、合作学习、多导师制、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五大特色而深受学生欢迎。

  如“果酒酿造装置的设计与制作”,学生在生物教师的课堂上学习传统发酵技术,在技术学科教师的课堂上学习开源硬件的工作原理,学习并应用计算机建模的方法和开源硬件的应用技术,在项目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果酒酿造装置的设计、制作与搭建。在整个设计、制作、搭建、酿造实践过程中,涉及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处理,如温度值的估算、系统热惯性值的计算,以及计算机建模的数据计算,学生在完成自己个性化作品的同时,创新素养得到很好的培养。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为了突出师生在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大力推进项目式学习、混龄式组合,实现多文化交融和多学科交叉。这样的探索,不仅加强了学科组间的合作交流,也为学校建设研究型教师队伍助力。

  建构“强思辨”的反思型品质课堂

  课堂教学核心环节的改进是育人模式改进的关键着力点。新时期,学校提出课堂教学理念:启迪有方,因材施教,因人导学。截至目前,学校课堂教学改进经历了“四步”。

  第一步:变“以讲为主”的课堂为“讲、练、评”结合的课堂。“讲、练、评”结合的课堂实现了三方面突破——听懂了吗?会做了吗?做对了吗?但“讲、练、评”结合的课堂主要还是指向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步:变“讲、练、评”结合的课堂为“讲、思、练、评”结合的课堂,强调一个“思”字,就是强调要压缩教师讲授时间,注意课堂留白,激发学生思考,培养高阶思维。

  第三步:变“讲、思、练、评”的课堂为“学、讲、思、练、评”的课堂,关键是增加学生的自学,让会学的孩子进步更快,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更好。

  第四步:变“学、讲、思、练、评”的课堂为“学、讲、思、究、练、评”的课堂。关键是增加了“究”这一要素,在讲练的基础上强调自学、动手、思维、探究、反思等环节。

  这样的课堂教学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并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作文课堂上,学生以“评卷老师”的身份进行作文互评,并找出两个最突出的问题:论据不充分和观点不明确。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我感悟以及佳作品鉴等方式,寻找和生成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学课堂上,学生课前学习微课并做配套相应练习,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共探共学。教师则通过开放性问题和阶梯性问题引导学生寻找各种解决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步步走向纵深,动态建构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

  实施特色校本课程国际理解课时,学生在活动浸润、情境体验、对话讨论、探究内化中思考、审辩、训练思维。例如在废物处理一课中,以星巴克使用什么杯子切入主题,引导学生思辨地分析身边的现实问题,用破窗理论解释乱扔垃圾的现象;探究经济和文化是怎样影响废物的产生与处理;比较各地不同的垃圾桶后,让学生为学校设计垃圾桶,促进废物回收利用,等等。

  学校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改革,“课改”的关键在“改课”。我们期待,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方式的改进,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反思型品质课堂。

  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制定了《成都七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具体办法》,包括:阅读学校推荐的50本中外名著,参加一个学生社团,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做一次学生干部,策划一次班会,分别完成一次中英文演讲,做一次微报告,完成两个校本实验,学习两门选修课,掌握外事礼仪和理财常识,完成劳动教育的规定内容,参加两次社会实践,学会排球和游泳,爱好一门艺术,参加创客活动,合作完成一件STEAM项目学习的作品,完成一次职业体验活动,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能力,参加一次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具备较高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

  我们注重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指向学生能力的提升,更强调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责任感、使命感、公益心的培育。

  学校建立了立志成才职业体验活动体系,涉及金融、法律、IT、医学、传媒、教育、建筑设计、航空航天等多个类别,让学生模拟飞行体验,走进核动力研究院等,引领他们感悟科技前沿,树立远大理想,成就精彩人生。

  学校组织红色之旅研学旅行活动。走进将帅故里感受革命先辈风范,深入革命老区支教,沉浸建川博物馆感受川军英勇,让学生将爱国融入血脉。

  学校在实践中培养青年领导力。从调研民生关注焦点到PM2.5宣传与政策修改项目,再到保护川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让学生承担责任使命,成就领袖气质。

  学校还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公益心。“林荫志愿者协会”“小小义工团”“红领巾宣讲团”等是成都七中学子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代言者。他们常年开展关爱大凉山女童、街头宣传无偿献血、共享单车护卫行动等近30项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组织和学校先后获得团中央“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和“全国中学优秀志愿服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成都七中学子连续获得“全国最美中学生”及“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荣誉称号。

  作者:易国栋  (四川省成都中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8号    联系电话:0519-88107119    E-mail:scz88107119@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