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数字校园>>省常中图书馆>>阅读分享>>学生优秀作品
献给自己的礼物
发布时间:2009/12/11 8:1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再读《小王子》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三(1)班 张明磊

《小王子》是我的小学班主任送给我的一本书。老师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愿你永远像小王子一样纯真!那时我在上小学五年级。

书的封底简介上写道:“这是一本可以在孩提时代听妈妈朗读的书。”事实上,作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我没有看懂这本书。

这是一本非常精美的书,全彩页,配有插图。小学时读完这本书,很是向往小王子的世界。当时,我认为这个故事是真的。我以为好好学习就可以去沙漠,就可以看到小王子,和他成为朋友,然后和他一起去B612号小行星,去看火山,去看花儿,去看猴面包树。

故事情节已经记不清了,那就让我再看一次《小王子》吧。

第二页,是关于一幅画的大讨论——是一顶帽子还是蟒蛇在消化大象。我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看那幅插图,明明看到的是蟒蛇在消化大象,可是现在居然是一顶帽子!书没有变,插图没有变,人没有变,我对于图画理解的变化却让自己都觉得惊讶。突然想到了小时候学国画的经历。教国画的老师是一个中年男教师,戴着一副四四方方的眼镜。每次上课都是千篇一律,他先画给学生们看,然后学生模仿着画,学生画完了再给老师看,如果你透过他的眼镜片看到他在笑,恭喜你,他对你的画很满意,否则他连头也不抬一下。我就不在那些“满意”的学生行列里了。他示范时,喜欢用墨汁,偶尔会用一点颜料,但也是那种很暗的,暗到人都无法察觉的颜色。我对此很不能理解,买了一大盒花花绿绿的、漂亮的颜料,他为什么不用?他让我们画山,画水,画亭子,我就用极其亮丽的颜色铺满整张宣纸,他对我的“作品”很不满意,认为我在绘画方面是没有天赋的,后来我也就不去学国画了。现在想来,国画讲究意境,我的大红大绿确实不合适,但也不能就此认定我没有绘画天赋。我常常想,如果我当时改学油画,说不定现在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第二十四页,猴面包树的插图。我在小学时看《小王子》,最喜欢的就是第二十四页,因为这一页有三颗猴面包树。三颗树的树根缠绕在一起,向着不同的方向生长,很大、很有力的感觉,小王子拿着一把铲子站在树根上,显得的好渺小。“猴”、“面包”、“树”这四个字写在一起,引发了我无限的想像:树上长面包吗?面包是给猴子吃的吗?那猴子的家是不是就安在树上?树上的面包是什么味道?面包结在树枝上的感觉一定很棒!现在的我,对于猴面包树,已经没有任何幻想了。因为在一本地理杂志上,我看到了真正的猴面包树,它和普通的大树一样,它再也不是传说中的和我想像中的树了,我很失望。这一页,跳过,这幅插图与真实的照片相比,已经没有意义了。

第二十八页,小王子说:“你知道……一个人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他就喜欢看日落……”他是个忧伤的孩子,我想和他成为朋友,我想陪他在一天的时间里,看三十四次日落,这就是我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想法。我曾经尝试过在忧伤的时候看日落,就在学校旁边的公园里。我看着余晖一点一点在宝塔上移动,夕阳照着我的脸,感觉好热,天被映红了一大片,我觉得那时已经没有太阳了,天边所谓的太阳就像是碗里打散了却又不均匀的蛋黄和蛋清,只是更红而已。我一个人看着落日,想了很多问题,比如老师说的:“高中阶段,读书要耐得住寂寞。”我想:寂寞!已经够寂寞了!!寂寞得要发疯了!!!可是还不够!这点寂寞怎么够呢?看看公园里那些学生们的身影吧,夕阳把他们孤独的影子拉得那么长,那么长……小王子啊,让我来替你分担掉一点孤独与寂寞吧,它们好让我静下心来,度过这漫漫的苦读生涯!夕阳还在一点一点落下去,我快步往学校走,还要上晚自习,可不能迟到呢。

让我再来看看这些人。爱下命令的国王,爱慕虚荣的人,有着奇怪逻辑的酒鬼,占有欲很强的商人,只按规定做事的点灯人,还有“本本主义”的地理学家……“他们呀,其实我见多了。和他们见面比见小王子要简单的多。”这句话是我一边长大一边悟到的,小学的时候只是纯粹的看着故事,真正理解这些人物是现在的事情和将来的事情。

“他像一颗树那样,缓缓地倒下。”小王子的故事又一次结束了。这一次,我是看懂了,也许只有成长了才能理解书中的故事。我想要好好学习,然后上个大学,找份好工作,赚足了钱去沙漠,当然,我不是去找小王子的,我只是去照张相,然后回家,继续工作、赚钱,生活。

我在心底悄悄规划了一个小角落献给小王子——那个曾经的我,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永远像小王子一样纯真!

 

指导老师 沈亚东

《备注:此文获得省第二届网络读书活动网络人气奖》

2009.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8号    联系电话:0519-88107119    E-mail:scz88107119@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