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青灯下的古佛 著
出 版 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图书分类:文学〉〉文学研究/I207.4
馆藏地点:三楼学生阅览室(E库)
作者简介:
本名李俊杰,学者、媒体人、心理咨询师,多年媒体生涯,曾为省级电视台记者和报社编辑,现任教于某高校传媒系,先后出版作品有《读懂人生全集》、《影响孩子一生的173个成长故事》、《100个成长细节100分人生答卷》、《一叶一菩提——我的人生私房笔记》、《这样沟通最有效》、《激活职场力》等图书。其中《影响孩子一生的173个成长故事》被评为“2007—2008年十大家庭教育图书”之一:《100个成长细节100分人生答卷》受到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好评。其著作多次位列西北、东南区畅销书前十名。
内容简介:
江湖,只要有人,就会有恩怨;只要有恩怨,就会有纷争。处朝廷是身在江湖,处梁山是身在江湖……人生无处不江湖。如何在江湖中绽放生存的智慧?
《水浒传》中,同样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同样地被高俅威逼,王进选择了小桥流水,林冲选择了大江东去,在必须的选择中,他们做到了“我会选择放弃,但不会放弃选择”。同样的率性求真、简单执着,李逵选择了忠诚于某个人,鲁达选择了忠诚于自己。同样的朝廷中人,同样的生活无忧,孙立选择了继续做官,戴宗选择了做庙里陪堂,在不是必须的选择里,选择了各自的命运轨迹……
本书通过破解“水浒”中经典人物的个性密码,透过其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命运、目标选择、练达人情以及价值创造,从中看出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本身的优劣、得失、教养和品性等等,继而给读者以人生的感悟、心灵的净化、品性的修炼以及成长的推动。
本书目录:
水浒世界之三十六天罡星:精英们的选择
晃动在冰与火的跷跷板上——宋江
君子明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卢俊义
一个知识分子的智慧沉沦与挣扎——吴用
正直的生活容易遭受风雪——林冲
霹雳了脑子火爆了悲哀——秦明
没有自我,善射者只能做他人手中的箭——花荣
丹书铁券空里花——柴进
低调比反抗更能获取生存空间——李应
江湖义气是一柄双刃剑——朱仝
水魔禅意在于即心即佛——鲁智深
仅有快意恩仇是不够的——武松
穷得只剩下枪的名字——董平
石器时代对黑铁时代的胜利——张清
黑暗下长不出灿烂的向阳花——杨志
因为简单,所以暴力——李逵
不能只知赶路而不会选路——史进
真生命要懂得拐弯——李俊
在残酷的舞台上演出喜剧——阮小七
做男人要做得“爷们儿”些——杨雄
挺拔是做人的一种气度——石秀
有情汉子真豪杰——燕青
水浒世界之七十二地煞星:“好汉们”的命运
不能总顶着一捆树枝来生存——朱武
立场不稳命运容易沉浮——孙立
胜人十筹有时候倒不如胜人一筹——凌振
女人要学会自我绽放——扈三娘
施“恩”不如施“心思”——施恩
铿锵玫瑰背后的玄机——顾大嫂
靠不住的小混混——白胜
没有卑贱的身份只有卑贱的灵魂——时迁
水浒外界之北宋世相:小人物们的戏尉
有一种后退叫前进——王进
江湖里没有教条——王伦
激情的浪花终究击碎在理性的礁石上——晁盖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武大郎
情欲不能跨过自尊——潘金莲
邻里中隐藏的贪婪黑蝎子——王婆
没主见的色中恶魔——西门庆
下层阶级里磨砺出来的生存法则——郓哥
狂妄意味着毁灭——蒋门神
二奶永远的傻和可怜的狂——阎婆惜、白秀英
遇人不淑、识人不明遭惨败——栾廷玉
偷情是婚姻中的女人最悲哀的抗争——潘巧云
寂寞长袖琴韵远——李师师
水浒外界之北宋朝堂:官场里的生存法则
用稻草实现权力的跃跳——高俅
无“网”不胜,有“网”不败——童贯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陆谦
政治场里一枝要命的毒箭——黄文炳
世故包装下的良知可以走得更远——何九叔
本书文摘:
晃动在冰与火的跷跷板上——宋江
人物点读
◆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黑三郎”。三十六天罡星之天魁星。梁山泊义军总头领。
◆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宋江之小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被救上梁山,做上了二把手。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宋江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所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
◆在征方腊成功后不久,被高俅等人所赐的“御酒”毒死。
在那个奸臣当道、民怨沸腾的时代,以宋江为首的梁山英雄,挺身而出,专爱打抱不平,曾经让人一度看到了救世主的影子,他那杆替天行道的大旗下聚集了众多英雄好汉。对于走投无路的人来说,“上梁山”似乎成了当时最流行的口头禅。
然而,正当梁山事业轰轰烈烈的时候,宋江错误的战略决策却使梁山一百单八将非死即伤,梁山大好形势顿时解体,宋江亲自带着自己手下的一窝鸡给黄鼠狼拜了个好年,自己也被自己所忠于的朝廷用毒酒毒死。
梁山上上下下的悲剧似乎是宋江一手导演的。因为,在宋江的心里,始终是冰火两重天的世界,他的每一种行为都是在矛盾的挣扎中作出的。
作为起义军领袖,他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起义队伍,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他既委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耿耿忠心,最终又亲手葬送了梁山的起义事业。
“义”使他不满现实,倾向革命;“忠”又使他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了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忠与义的矛盾在他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晁盖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首先被宋江知道了。宋江见到官府防范梁山晁盖贼寇公文,有一段心理描写:
“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
这段心理活动正是宋江矛盾心理的表现。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曾经朝廷中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灭九族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疏忽和闪失,心中有一种隐隐的操心。这是一对矛盾,要忠于朝廷就是不义,要讲义气就要对朝廷不忠,在忠和义之间宋江很难作出抉择,这种艰难的选择一直伴随宋江到最后一刻。
如果说前期忠义之间“义”占了上风的话,在他坐上第一把金交椅后,“忠”就慢慢占据了重要位置。
晁盖死后,宋江成了带头大哥,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并且竖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一改变代表着梁山大政方针的改变,梁山的主旨由以前的纯“义”改变为“忠”和“义”。
自此,梁山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招安逐步被提上了日程安排,‘望天王降诏,在招安,心方足”。以后,宋江每逢捉到政府军官,他必假骂部下,纳头便拜,亲解绳索,甜言蜜语诉说招安事宜。
正当起义军取得三败高俅、两赢童贯的辉煌胜利之际,这个一向标榜“替天行道”、“清君侧”的人不仅没有杀掉奸臣,反而恭恭敬敬地将其送下了山。为了实现招安大计,他甚至去找歌伎疏通与皇帝的关系。
招安后,“替天行道”的大旗也改成了‘顺天护国”,宋江也变成了朝廷的忠臣,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效力”,此后征大辽,平方腊,为大宋立下了赫赫战功。宋徽宗这个无道昏君再糊涂,有一点却表现得非常坚定,那就是从未信任过宋江!正应了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俗语。
宋江的悲剧其实在冥冥中早就注定了,只不过他并不自觉,反而以“义”为借口,让众多梁山兄弟作了他“忠”的祭品。造过朝廷的反,是为不忠;投降朝廷,任人宰割,是为不智;让众弟兄因他而死,是为不义!而他偏偏以“忠义”相标榜!
其实“忠”和“义”是极端对立的两种思想。一方面,宋江对皇帝特别“忠”,始终没起过反抗皇帝的念头,所以他把自己的一切造反行为皆归结为忠君爱国,为国除奸;另一方面,他对梁山兄弟又特别义。然而,皇帝与“贼寇”之间毕竟又是水火不相容的。在那个时代,对残民以逞的皇帝绝对“忠”,就不可能对人民群众特别“义”。招安之后的残酷现实一再证明了这一点,陈桥驿滴泪斩小卒就是一个明证。反之,对人民群众特别“义,,就不可能对那个皇帝绝对“忠”。
在宋江身上,还存在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标榜的是“义”,但却用了许多阴险虚伪的手段把大家逼上梁山。
宋江想要招降秦明,故意派人骑上秦明的马,穿上秦明的战袍,假装秦明。到他的上级慕容知府那里,杀人放火,让人以为秦明已经投降了梁山。待秦明回到城外,别人都不相信他,而且杀了他的妻儿。随后秦明无奈,只好上山。
为赚卢俊义上山,派吴用在人家墙上题一首反诗,结果害得卢俊义家破人亡,遭到血光之灾,差点儿连命都保不住。
为了成全自己的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担心李逵造反,便把李逵叫到跟前,让他喝下毒酒,说“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给自己留下一个清白名声。
“义”是宋江维持地位与权威的资本,他的“义”是通过许多不义的手段实现的。
宋江爱惜生命却又快意杀戮,在陈桥驿,一个小兵杀了官员要被处死,宋江含泪送别,让他喝醉了之后再砍头。然而等到他落难后,他反而不再大谈佛心了。面对“官军百姓被杀死有五百余人,带伤中箭者不计其数”,满口“忠义”的宋江此时却无视死伤无辜,不仅如此,还‘馆请众好汉,再做个天大的人情,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
黄文炳只是揭发宋江题反诗的人,揭穿宋江装疯卖傻以躲避逮捕的人,揭穿戴宗制造假文件的人,他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忠于自己的国家,与宋江并无私仇,全为公恨。可宋江却不顾众好汉的安危,硬要大家为他冒险追杀黄文炳以泄一己之私愤,从这里如何能看出一丝一毫的仁爱之影呢?更无法相信的是宋江居然将他“一门内外大小四十五口尽皆杀了,不留一人”之后,甚至还让手下兄弟下手,一片片活剐了黄文炳的肉来烧烤下酒。
宋江是一个生活在冰与火之间的人,他的性格矛盾重重不可调和,他讲义,但义有很大欺骗性;他讲忠,可是却把更多的人诓到跟朝廷作对的集团里来,让“不忠”的力量壮大。正是在“义”的欺骗下,梁山兄弟才甘愿随宋江征辽寇,平方腊,一百单八将损折大半,在“忠”的诱导下,最后连宋江自己也成了其忠顺思想的牺牲品。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说明,宋江的“忠”既未能赢得皇帝的信任,他的“义”也没能保全梁山兄弟的性命,甚至连反贪官污吏这一目的也没能达到。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永远求证不出结果,一种蕴涵在生命内部的矛盾也永远不可调和,在人生的道路上背起了冰和火两座大山的人永远会活得很痛苦。聪明的人会顺其自然,放下矛盾轻松上阵,顽固的人却喜欢在夹缝里寻找所谓的真理,证明出结果。
在生命最后一点上,是冰还是火并不重要,冰有冰的好处,火有火的用益,重要的是自己用冰或火带给了人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