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常中为了开阔教师工作视野,深入工厂、大学,积极学习交流探讨,汲取优秀教育理念,学习团队管理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为此学校行政、工会组织教职员工13.14日分别到常州四药制药厂和上海复旦大学参观学习和交流,受到了相关单位的热情接待,同时也受到了强烈的思想震撼和观念冲击。
在四药厂,大家聆听了屠永锐总经理的专题报告,在四药厂的发展历程中,“创新”、“质量”、“责任”成了极其鲜明的关键词。“用心制好药”成了该厂的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底线,尤其是质量意识渗透在了厂区的每一个角落,“在利润和质量产生冲突时,我们宁愿不要利润;在市场需求和质量产生冲突时,我们依然宁愿不要市场!”,在食堂,在车间,在技术中心……质量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文化在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位员工。作为一家企业,他们时刻考虑的是如何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争取多缴税,让政府能够用我们的税收去做更多的造福百姓的事,……在5.12地震后,我们厂将价值550万的药捐赠灾区,这些药都是当时灾区最需要的药,我们的员工人均捐款3000元……”朴实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一位教工再一次思索教育的责任和价值。
在复旦大学物理系,几位高校老师的发言让大家领略了质朴、率真和厚实的风采,还有干练、敬业和爱生的风范。已经75岁高龄的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中科院院士王迅精心手写了讲稿,“教师第一是教学,第二是科研,第三是服务”,“教书育人是天大的事!”“我今年75岁,但我依然给本科生带课,也让他们有机会与院士面对面,让他们感到院士也是普通人。”“学生邀请我做事情,我基本有求必应!”他的讲话并不长,却激起了现场老师无数次由衷敬佩的掌声。接下来两位老师的讲话同样简洁,没有客套、没有世故,方老师直陈教育的弊端“不够活,不够宽”,“复旦不缺少优秀人才,但缺少拔尖人才”,作为复旦江苏招生组成员的马世红教授更是快人快语,“常州中学录取复旦大学人数最近几年都是江苏省第一,希望明年依然如此!”
在几位学生导游的带领下,大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梧桐遍植、水杉葳蕤、红墙掩映、绿草如茵、古老厚重而又充满生机的复旦老校区和开阔大气而又别致的江湾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