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省组队选拔赛规程
( 修 订 )
竞赛环境与语言
竞赛环境规范依照兼顾Windows、Linux平台、统一编译器、提供多种集成开发环境选择的原则确定。
竞赛环境中,操作系统平台选择Windows;在固定的操作系统平台下,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集成开发环境,使用统一的编译器,消除编译器不同给选手带来的不利影响,操作系统平台等要求同每年的noip复赛。
进场、试机
1、非参赛选手和人员不得进入赛区 。
2、选手在正式竞赛前30分钟进入竞赛准备室,正式竞赛开始30分钟后不得进入竞赛机房,未经允许不得提前退场。
3、选手一律按指定机房和机位号入座,不准携带任何书籍、光盘、软盘、移动盘及通讯设备进入机房。
4、 选手试机的目的是熟悉竞赛环境及提供的编程语言环境,有与此相关的问题应及时向监考老师提出。
5、试机时间为赛前10分钟,选手在试机过程中只能在自己目录下操作,严禁在其它目录下作任何操作。
6、如有上述违规行为,一律取消其选拔资格。
竞 赛
1. 正式组队选拔竞赛定于每年的四月中旬进行,共进行二天,每天进行一试。两试均为4道题用时5小时.题型均为上机编程题。由省奥赛委科学委员会命题、测试和评分。
2. 选手进入场地,不得携带磁盘、书籍、草稿纸、计算器等任何形式的通信工具。应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对于违反考场纪律的选手,一经发现,当场取消选拔资格。
3. 选手拿到试题后应认真阅读,对试题有任何疑问应举手示意。选手可向监考老师咨询有关注意事项、试卷不清等方面问题,但不得询问试题解题思路、算法、上机调试等问题。
4. 选手所编源程序的文件名应符合试卷的规定,对于文件名不符合要求的,科学委员会不给予测评,该题记零分。
5. 选手应完全按照试题要求提交程序(包括输入、输出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程序,该题记零分。
6. 为了减轻由于突发事件(如硬件故障、断电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要求选手每20分钟存盘一次。若发生突发事件,视情况延长时间,但最多延长20分钟。选手程序的错误和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死机或文件丢失,不属于突发事件,不延长时间。
7. 竞赛时,选手应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优化算法,并注意对边界情况的考虑。
8.竞赛结束5分钟前,选手应停止编程,逐一检查已完成的程序并将其拷贝到指定的目录路径下。
测 评
1. 参赛选手对于每个完成的试题都应提交严格按规定名字命名的文件——源程序文件,选手提交的文件应存放在规定的文件夹内,同时自建一个BAK文件夹保存一个备份。
2.科学委员会采用自动评测系统对选手所完成的源程序文件进行测试,测试使用的编译器为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下的32位编译器,要求同每年的noip复赛;任何人不能在测试时修改程序(包括编译开关)或进行编译。
3. 竞赛评测采用黑盒测试,只看输出结果是否正确,不看程序。测试数据文件上标明了每个测试点的得分和时限。
4. 选手对测试有任何疑问,应在得知成绩后15分钟内向科学委员会提出申诉,填写“复测申请表”, 科学委员会受理后方可复测。
5.复测申请书应给出复测原因,经审核后,剔除不必要的复测申请,再经竞赛科学委员会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再次以自动测试的方式进行复测,没有特殊原因(比赛用机编译不正常等)不能对源程序作重新编译后测试,对获准重新编译的源程序不能作任何修改,编译时不允许加任何编译开关。每张复测申请只允许申请复测一道题。如果通过复测发现原测试结果有误,则以复测评分为准。如果复测结果与原测试结果相同,则从总分中扣除该题实际得分的10%。当领队或参赛选手对复议或复评结果仍有异议时,应提交JSOI科学委员会仲裁,并以JSOI科学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该项评测的最终结果。
选 拔
1. 选拔的安排:分为前期选拔与正式组队选拔。前期选拔共进行二轮三试。第一轮进行一试,时间安排在上一年联赛中学组复赛结束后的第二天(3小时)。第二轮进行两试竞赛,时间安排在下一年冬令营训练结束后的第二、三天(各4小时)。
2. 前期选拔人员的产生,参照苏信奥委 [2003]018号文件执行,第一轮共175名左右。参加当年的NOIP复赛获得高中组一等奖的前15名中的高二以下选手、初中组前3名以及高中组、初中组的最佳女选手,直接获得进入省冬令营的资格(但也必须参加第一轮的选拔活动)。
3. 通过第一轮的选拔,共产生前80名左右的优秀选手,连同直接进入省冬令营的选手进入下一轮的省集训队的集训,然后再参加冬令营训练及第二轮的选拔。在冬令营的后期将进行第二轮的两试(以NOI为背景的测验),再确定前80名正式选手参加最后的组队选拔。
4. 只有经第二轮选拔后产生的正式队员具有参加正式选拔的资格。参加正式组队赛的选手必须是本年度在校的中学生(不含本学期高三毕业生),年龄上限为19岁。每年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给定的名额,依据本次选拔赛的成绩采用差额的方式初步确定16名(包含当年进入国家集训队的人员,其中女选手至少2名)。然后根据其后差额训练选拔中的成绩(当年的差额训练选拔方案另行公布),于7月上旬最后确定江苏省代表队的队员, 参加当年度的全国 NOI 竞赛。
4.正式选拔的总成绩为两试考试得分相加,从高到低排序。若有两个以上选手总成绩相同时,则由省竞赛委员会通过口试等方式确定。
5. 如果NOI要求有女选手参加,省竞赛委员会视每年的情况,可调整若干女选手参加组队选拔赛,所有参赛女选手成绩单列。
6、 选拔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并遵循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所有参加选拔的选手机会均等。不得用各种借口、手段干扰选拔活动,或背后做小动作。一经发现,将取消当事人相关资格。
7、 如当年有江苏选手具有资格参加国家集训队的冬令营活动且其年龄又符合参加当年的NOI竞赛,则以参加国家集训队的冬令营活动为主,可以由其选择是否参加当年的省队冬令营选拔活动。如选择不参加省队冬令营选拔活动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学校同意后报省竞赛委员会审批。经审批同意后,可以保留其直接参加当年的省代表队正式选拔活动的资格。参加国家集训队冬令营活动的非正式队员,成绩优异的也享受同等待遇。
8、 如当年有江苏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且其年龄又符合参加当年的NOI竞赛,则以参加国家集训队的活动为主,可以由其选择是否参加当年的省队选拔活动。如选择不参加省队选拔活动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学校同意后报省竞赛委员会审批。经审批同意后,可以保留其直接入选当年的省代表队参加NOI比赛的队员资格。
9、 由入选队员所在学校各推选一名教练(经费由学校解决)与省奥赛委指定的一名资深教练共同组成当届省队教练组,负责训练与参加当年的NOI竞赛。
10、 本规程专为江苏省组队选拔赛制定,从公布之日起生效,解释权归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
注:
1) 本规程于2005年11月10日公布试行
2) 2006年10月30日修订发布
3)2007年11月3日再次修订
4)2009年9月23日第三次修订
NOI2011江苏省代表队差额选拔方案
本方案依据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关于公布《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省组队选拔赛规程》的通知(苏信奥委[2005]018号)” 的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可操作性强、对各位选手作进一步全面考察的宗旨拟定。是苏信奥委[2005]018号文件的一个补充。
本方案中的选手是指:依据NOI2011江苏代表队正式选拔赛的成绩采用差额的方式初步确定的人员。
一、本方案考察选手的成绩由四个部分组成。
A、参加APIO2011 ( 20分)
B、集中训练( 6+5+12=23分)
于6月份进行,共八天时间。训练内容(详见日程表):
1) 一次上机竞赛:由科学委员会从指定题库中抽取,组成一套试题,时间4.5小时。
2) 面试一:根据教练组指定的问题目录,随机抽取一个问题进行面试。
× 每位选手在目录中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后,有一个小时的独立封闭准备时间
× 每位选手面试时间为30分钟,其中前20分钟为选手表述,后10分钟为回答提问时间。二个时段超时30秒以上将被扣分,表述时间达不到15分钟也将被扣分。
× 表述的要点是:对问题的理解、算法要点、数据结构、程序实现的分析等
3) 解题报告交流答辩:详见交流要求
C、差额选拔:(20+30=50分)
成绩为50分,仍然按标准分折合计算。
D、综合素质:(7分)由科学委员会评分
1、思想品质 2、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3、心理素质
4、知识面与创新能力 5、文化课、身体素质与生活自理能力
二、选拔结果
按以上4项总分相加后,按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根据CCF公布的我省参加NOI的名额依次录取选手参加全国比赛(其中取女生最高分1名)或参加NOI夏令营活动。
获得参加当年全国夏令营的选手,根据自愿的原则决定是否继续随队训练。
三、其 他
经此方案选拔出的NOI2011江苏代表队,在参加NOI2011后,领队和参赛选手必须认真写出一份参赛总结,并于返回后10天内提交至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办公室。
NOI2011江苏省代表队差额选拔集中训练日程表
日程
|
上 午
|
下午
|
备注
|
第1天
|
|
报到
|
晚:全体会议
|
第2天
|
指定题库抽取试题 (6%)
|
测评、讨论
|
|
第3天
|
面试 (5%)
|
面试
|
|
第4天
|
解题报告交流答辩 (12%)
|
解题报告交流答辩
|
|
第5天
|
差额选拔一 (20%)
|
测评、讨论
|
|
第6天
|
休息
|
休息
|
|
第7天
|
差额选拔二 (30%)
|
测评、讨论
|
|
第8天
|
讨论/综合素质面试 (7%)
|
疏散
|
|
关于解题报告交流答辩的要求与说明
解题报告交流答辩是对选手创新性思维、文章总结撰写、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的考查与检验。为了使此次解题报告交流答辩活动顺利进行,提出要求如下:
1. 解题报告要努力挖掘选手个人参赛或训练中的解题亮点或精彩之处, 争取有感而发。
2. 主题要鲜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侧重思维方法、数学建模、算法设计、方法改进、程序实现等(详见函授教学网上的要求)。
3. 每位选手应于4月25日前提交你所选择的申报方向。
4. 报到时提交打印稿五份及PPT,交流答辩次序以抽签决定。
5. 每位选手报告内容限定为15分钟。回答问题交流12分钟。回答问题时其他选手都可以提出问题。
6. 规定每位选手在所有选手交流过程中最多有5次提问机会,每次提问只能问一个问题。报告人回答每个问题的时间一般限定在1-2分钟之内。选手提问的次数和所提问题的水平也将作为对选手的考查内容的组成部分(占20%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