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科建设>>课堂观察>>文章内容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物理组期初探索性课堂小记
发布时间:2012-02-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冀林

 

我国古代绘画论有句名言:"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也就是说在疏密的布局上走点极端,以强化观众的某种感受,创造自己的风格。在今天物理教研组的研究课上,教研组长、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丁岳林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向所有听课老师从教学角度诠释了这八个字的含义。
本次研究课的主题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强调要通过设问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和整体的关系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丁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精心设计。如:在解决“拱形桥”模型时,他首先从一辆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模型引入,让学生从简单的二力平衡的分析,逐渐过渡到合力提供向心力,然后又提升到人造卫星发射最小速度问题,层次分明、梯度明显。整节课结构严谨、重视基础,前后知识、方法联系紧密,显示出了资深教师的深厚教学功底,给人的感受简概括来说就是“密不透风”。如果说丁老师的课更有示范性和学习的价值,通过他的设问仍可找到答案。不管是对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临界情况的点拨,还是启发学生对非特殊位置受力的分析,虽然这些是还未教过的内容或是超过高考难度要求的问题,反映了丁老师对当前物理学科教学的理解。物理组正是在丁老师等的资深教师的带领下,研究高考、自主招生考试、竞赛等,探索教学起点与终点,在课堂上既关注了学生群体的发展同时也通过抛出一定对思维层次要求较高的问题促进高端学生的成长,正如“疏可走马”那样,给高端学生留下了发展空间。这才有了物理学科在历次大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通过研讨,各个老师对物理学科的定位、教学目标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纷纷表示,将把这次研讨取得的成果落实到平时教育教学中,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个人专业的成长,努力前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