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万物生长,三年的疫情不仅没有冲淡我们的学习热情,反而让我们在“三新”背景的教学探索中,更加渴求外出交流与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4月10日,政治组一行5人,在黄老师的带领下赴天津市南开中学开展了短暂但充实的学习交流活动,受到了南开中学领导和政治组老师的热情接待和全力支持。
首先,南开中学政治组天津市特级教师正高级老师朱爱武老师给我们带来一堂精彩展示课,课题是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九课第二框《把握适度原则》,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南开中学政治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力和严谨治学精神。朱老师把课本研究的非常透彻,首先做到了“心中有本”,有时候教学不在于旁征博引太多的素材,能用好教材自带的素材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教学之“基”是知识,教材有的要教,教材没有的,但也在素养培养范围内、考试要求范围内,我们也要教,所以尤其“什么叫‘适度’?”这样的问题,课本内容并未谈及,朱老师是让学生自己下定义的,而且很耐心让同学分成四组进行讨论,他们的定义在循序提炼的基础上也是越来越精准,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们由衷佩服,这才是“真活动、真任务、真学习”,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从知识的角度研究知识,可能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吧;同时朱老师的课还做到了“心中有世界”,政治的课堂必须具备鲜明的时政性、社会性,尤其是案例的引用,还要保证素材的亲切感,也要保证一定的思维性,朱老师在本堂课很“适度”地引用了学生的公益活动、美国的银行倒闭、我国的货币政策、毛主席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等素材,保证了学生的思维在“适度”的范围内达到“最佳状态”,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质变”悄悄铺垫。
随后,我们在南开和我校两位政治学科组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开始了两校教研组的集中交流活动。两校老师对对方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影响力都表达了由衷的赞叹;两校教研组的老师也交流了各自的师资配备和课时安排、教学进度情况;我们还着重交流了在“三新”背景下的高考趋势、试题特点、教学变革以及社团的指导经验;南开中学政治组朱老师还着重介绍了该校模拟政协社团的活动点滴,尤其是社团同学的务实提案助力学校食堂工作的提升和发展的精彩过程。
然后,我们在南开中学校办徐主任、政治学科主管杨晓坤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南开中学大气美丽的校园。首先我们来到了南开的办公大楼翔宇楼的一楼,看到一幅巨幅画像,上面展现近120年来从南开中学走出来的一百多名杰出校友,无一不是国家和民族的精英和栋梁巨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的震撼。接着参观南开中学校史馆伯苓楼。校史馆外观保留了历史原貌,让人强烈感受到了南开中学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每一层楼的每一间展室也都被精心维护,一尘不染,每一间展室都是南开校史上一枚枚光辉的勋章。尤其是二楼还专门复原了周恩来总理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教室场景,总理的座位在第二组第一张(右侧)位置,位置上陈列的是学生周恩来的蜡像,虽是蜡像,但依然能够直观的彰显总理读书时期的风采,看得出总理在学生时代的风华正茂和家国担当,徐主任说“当时学习成绩越好,座位越靠前”,在场的所有人都想到了周总理读书时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留在南开人心目中的还有另一句深情的话:“我是爱南开的”。在校史馆内,我们还充分感受到了南开中学的红色血脉,不仅走出了周恩来总理这样的伟人,还有几十名为革命、为救国牺牲的民族英烈;我们还领略到了南开中学体育教育史上的辉煌;南开中学的发展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南开中学走出来的第二位共和国总理温家宝在任内也莅临南开中学作报告,为南开中学题字“南开中学永远年轻”;胡锦涛同志也曾两次与南开中学的师生互动,为南开中学的发展带来莫大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深情地说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周恩来总理和温家宝总理学生时代的宿舍(复原版),他们在读书时期的生活画面、学习画面,仿佛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虽不曾亲身经历,但我们满怀敬意。
最后,在合影中、在话别中、在相约中,省常中政治教研组在天津南开中学的学习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执笔 唐涛 黄荣平
摄影 徐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