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高一(3)班团支部
时间:2023年4月3日
参与人员:主持人:彭天余
发言人:王志成、游睿轩、梅静雯
护旗手:原卓锴、孙宇函、陈安琪
团支部介绍:
高一3班团支部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在班级里的每一个人都致力于做尼采笔下的超人,不做大浪的退潮,我们都是向往彼岸的憧憬之人,我们挑灯夜战,将点点星光化作笔下繁华的浪漫,我们永颂诗篇,将经文大意化作朗诵节上的佳话,高一三班是披着荆棘的开拓者,将困难化作养料,滋养那个超越自己的未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劈波斩浪,砥砺前行,不畏艰难险阻只为前进,超越过去的自己
护旗手介绍:
原卓锴,共青团员,高一3班班长,自管会干事,对待工作较认真负责,曾获“管理标兵”等奖项,他坚信,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陈安琪,共青团员,高一3班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很少有人能把学习和体育两项兼顾,而她就是其中一个。她成绩优异,曾获学校勇于攀登奖、单项积极分子奖,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国家一等奖;而她运动能力也不错,校运动会曾获女子100米银牌,女子200米铜牌。兴趣爱好广泛的她还喜欢弹古筝、弹吉他、唱歌,她坚信"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孙宇函,高一3班班长,共青团员。坦率真挚是她的性格底色,追求卓越是她的一贯作风。学习之余,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山有顶峰,湖有彼岸,面对苦涩,她坚信一切皆有回甘。
国旗下讲话:
祭祖怀古,明思奋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光匆匆,又一个清明节转眼间就将来临。清明节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名称来源于其节气时间,即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间春色里,与亲朋相邀去踏青,是不负韶光,与家人一同祭奠先祖,自然也意味着缅怀先祖,将这人间的好时节与他们诉说。
在清明祭祀扫墓,不光是追忆祖先的荣辱浮沉,更是寄托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祭亡意在佑生,扫墓不仅仅是扫去墓碑上的尘埃,更重要的是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在生活中,不背负太多压力,重归内心世界的宁静和清明,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正确地面对得失。站在逝去的亲人墓前凭吊,追忆先祖的思德,再次体会到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
清明,也在提醒着我们要向阳而生。清明节祭拜先人同时也是去汇报自己的生活,分享当下的人间。现代人的人生太忙碌,没空深入思考,很多人浑浑噩噩活着,忘了人终要逝去。可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是么。幸好清明节提醒了我们。看到先祖存在的痕迹,我们也应当自我审视:是否珍惜时间,过好当下的时间。是否用心陪伴亲人,珍惜相聚的时间。有没有实现梦想,把握未来的时间。
不过,这个闰二月的清明节有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有营销号炒作着“今年不可上坟”的迷信之说,有墓园因承载不了疫情后爆炸增长的人流量而开始提出“云祭祖”的概念和相关服务。可对于新时代的人们来说,祭祖的意义是什么?是后人对先烈的缅怀,不忘国耻,不畏将来。是后辈对先辈的追思,不忘教诲,不畏前行。在万物更新中,用清明文化冷却浮躁的心,用先贤哲人的高风亮节比对自己的言行,带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文化冲刷灵魂。
因此,清明的含义不仅仅是追思故人,这更可以引申为不忘过去,不畏未来。不忘过去是不忘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是他们遇到困难时丝毫不退让的勇气,是他们将一件事持之以恒的毅力,是敢于坚持自己想法的执着。这样的精神不仅值得我们去追随,更值得将它应用于学习之上。拥有面对难题时的钻研精神,不断突破自己的决心,才能更上一层楼。所以说清明不仅是让我们追思故人,更是在反思自己到底是在超越前人,还是在不断被超越!
清明时节,天清地明,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在这孕育未来与梦想的季节里,我们应当追赶春风,扬马鞭策;我们要超越昨天,创造明天。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梦想,不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