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新冠疫情的反复,国际局势的变化,一些国家和平与发展遭遇“逆风”,大国关系、全球治理、地区热点等持续紧张,不少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对外关系等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但疫情的反复未能阻止我们交流的步伐,初冬的严寒未能盖过我们研讨的热情,世界的变局未能减缓省中教育的革新。2022年12月20日,我校组织的“对话、理解、共生——多元文化视野下国际理解教育展望”研讨活动如期举行。上午的活动分为开幕式和主题讲座。常州市16所省“十四五”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重点项目学校,以及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省扬州中学等省内知名学校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
开幕式上,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的阎宇军副主任对本次活动和我市及我校国际理解教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阎主任说,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意义重大,既是省常中“十四五”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外交流重点建设项目的成果展示,也是省常中国际理解教育在地国际化的一次创新举措。在常州市教育局的引领指导下,省常中创新求变,积极进取,对外交流目标明确,路径清晰,通过中心搭建的平台和项目,组织开展数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境内外友好学校跨文化交流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今年6月份,我校开始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组织推出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而Lindsey Pockl,世界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执行董事则定期亲自为我校一对一进行相关课程培训,帮助我们开设了“话题聚焦的全球胜任力培养:碳中和与气候可持续发展综合实践课。开幕式上,Lindsey Pockl女士也对我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工作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她说,看到学生们展现的成果,听到学生们表达他们希望为当地和全球社区做出贡献的热情,我们也为之震撼。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在碳中和方面的研究有着示范引领的作用。不仅有线下活动,还积极参与与境外学校的线上交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会议上向其他学校展示,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我们希望以省常中为样板,积极与苏教国际一道为学校提供江苏品牌项目,助力学校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试点学校发展到示范校,常州市教育局一直在引领我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工作,同时给予我校大力的支持。在开幕式中,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华泽峰副主任在致辞中提到,多元文化生活的时代逻辑背题下,深入研究跨文化交流,积极推动国际理解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作为省“十四五”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首批立项建设重点项目学校、常州市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省常中积极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的模式,以“国际新兴领袖论坛”项目为抓手,基于全球胜任力的核心素养培养,引进发达国家课程、开发校本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活动课程和专题课程,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通过实施国际交流项目、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为兄弟学校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下一步,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围绕预期建设目标,不断优化实施方案,完善保障机制,指导推动相关学校持续深化校际合作交流、推进国际理解教育,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在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给予了国际部充分的信任和足够空间,让我们敢于不断尝试和开拓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工作的空间,也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这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开幕式中,我校张鹤副校长作了题为《民族情怀 世界担当》的发言,张校长跟大家分享了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肯定了我校国际理解教育开展情况及成绩,也表达了对我校国际理解教育的期许。张校长强调,我校将继续以“国际新兴领袖论坛”项目为抓手深化国际理解教育,聚焦学科渗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涵养学生的中国情和中国心,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具有民族情怀的文化使者;同时接受世界不同文化的熏陶,把东方人的脸孔展现给世界,并让他们在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改变世界的一代人。
众所周知,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其实最主要的是对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而国际理解教育最主要是为了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能通晓国际规则并参与全球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我校高三AP班的黄圣仪同学在开幕式中和大家分享了她进入省中AP班后参加过的几次国际交流活动及感受。在一场场国际交流中,黄圣仪同学和其他同学一道,锻炼了英语的表达能力,开阔了眼界,更在这些跨文化互相袒露心声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尽各自所能为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美丽的色彩;清楚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并立志成为既有民族情怀,又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随后的一段视频展示了省常中学生线上对外交流活动成果,可以看到,省中国际化的定位与相关的活动让每一位走出去的学子拥有了广阔丰富的思维视角,省中学子也定会带着母校给予的能量和中国文化的瑰宝,奋进前行在世界的各处,如星辰般熠熠生辉。
我校国际理解教育一贯注重前沿思想和理论的引领,本次研讨活动在开幕式后,专门邀请了无锡教科院黄树生博士,给大家带来了题为《基于中华文化的全球胜任力研究》的专题讲座,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国际新兴领袖项目学校:
黄博士重点介绍了美国的Collegiate School。Collegiate School常年举办“国际新兴领袖会议”(International Emerging Leaders Conference)邀请其在世界范围内的10多所友好学校的青少年代表团参加会议,旨在加强青少年对全球问题的关注,并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我校作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也是国际新兴领袖项目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新兴领袖。
2.国际理解教育的新发展:
黄博士专门介绍了国际理解教育的中国内涵(2010),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开拓全球的胸怀与视野”,尤其要培养学生从三个各具独立性、又具内在联系的层面:知识视野层面、认识能力层面和思想品质层面,来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对和平、公正、开发、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的自信观点与态度;以及提升国际沟通与交往的实践能力,即外语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全球胜任力的中国理解:
黄博士主要介绍了PISA项目,以及PISA项目给中国带来的全球吸引力。黄博士着重介绍了PISA项目中的上海奇迹,以及中国基础教育对英国的影响,和PISA2018对全球胜任力的定义,主要包括探索世界、分辨视角、沟通思想、采取行动等四大行动;刷新了我们对全球胜任力的认知,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4.全球胜任力的教育实践:
黄博士主要从国家教育政策、中国本土理解、课程设计策略、课程实施路径等维度阐述了全球胜任力的教育实践,尤其在谈到中国教师在全球胜任力教育中特别强调认知、道德和美德的融合,中国教师也强调创造力、协作、沟通/自我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技能;中国的全球胜任力教育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实践,重新解释全球胜任力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过,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回望过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国际新兴领袖论坛”为抓手,创造性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和全球胜任力,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202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