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11日,我校以“聚焦学科渗透,深化国际理解”为主题的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顺利举行。校长室全体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教研组长和AP班班主任参加了研讨会。
校党委史品南书记首先做了研讨会动员,指出我校一直着力培养具有民族情怀、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期望他们未来在国内、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的角色。这不仅是国际部、AP班老师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学科、每一位老师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共同努力达成这一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滕珺教授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为参会老师作了“全球胜任力在学校的几点思考”专题讲座,普及什么是全球胜任力以及当下中国如何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滕教授从要高质量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落实21世纪核心素养(即胜任力)的培养;要在现存的课程基础上进行内涵延伸与空间拓展,用本土培养的基础知识、能力、品质去解决全球问题;“全球胜任力”在中国必需建立在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基础之上;“全球胜任力”在中国必需重视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全球胜任力”是每个孩子必需的,而非少数人的奢侈品;“全球胜任力”的未来中国想象等六大方面为老师们在未来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做了高屋建瓴的指导,使老师们深受启发。
参会的教研组长代表和班主任代表就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和思考进行了分享。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力和全球胜任力。随后,老师们就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挑战进行分组讨论,为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群策群力,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国际理解教育的质量奉献智慧。
曹新跃校长在研讨会总结发言中对我校国际理解教育工作提出两点建议和期望。一是准确把握和认识国际理解的定位和目标。他指出一方面国际理解教育活动的组织、主题的确定和学科的渗透需要更宽泛的视角,以促进学生从全人类的角度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传统的知识目标转化为方法目标,让学科渗透成为可能。二是通过国际理解教育促进育人方式的变革,打破传统的二维价值判断,让学生逐步学会在复杂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研讨会在国际部李云亚主任的主持中圆满结束。相信本次研讨会将成为我校国际理解教育工作的新起点,全校教师也将继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空间,加强在文化视野下国际理解教育的学科渗透,进一步促进我校国际理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2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