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课程动态>>特色课程>>文章内容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记校本课程“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发布时间:2021-12-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姜佳颖

课程介绍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校本课程由省中外语组姜佳颖、郑鹏媛、徐江涛三位老师共同开发和实施。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了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印象、西方译者笔下的古典诗歌及西方学者眼中的传统习俗等内容。该课程以较高语言能力的培养、缜密思维模式的形成及文化自信的深入建立为课程目标,通过生动的片段学习,激起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兴趣;利用中外文化差异的对比,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思维,并形成正确传播中华文化的意识;采用合理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每个中华儿女都肩负着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使命,教师对中国文化的多维引导可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成长的种子,并不断发展壮大,使得学生在认知与理解中强化文化认同,在交流与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成为真正具有正能量的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者。《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将在实践中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与信心。

PMQ}LMRM~$B[}FNPIP)]`BM.png

上学期的课程以“毛姆——揭开中国的面纱”、“James Legga眼中的《诗经》”、“迪士尼的中国公主——花木兰”和“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教育”四大板块为主要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分析西方人是如何看中国以及背后的原因。下学期的主题为“让西方人看见中国”,内容包括传统节日、中国迷信、新疆棉事件等,每节课都会让学生扮演文化大使,模拟与外国人对话,用英语向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考核方式:学生就传统节日、迷信(送礼、数字、颜色等)、餐桌礼仪、饮食文化等主题进行抽签,向懵懂的“外国人”(老师假扮的)介绍中国文化。

H4$U1JNW)E5OFCKO7_TI6(1.png

精彩片段(原版为英语)

片段1

歪果仁:我要去我的中国女朋友家和她爸妈一起吃饭,有什么建议吗?

学生:不要迟到,迟到要自罚三杯;与长辈碰杯时杯沿要低一点;主人可能会自谦,但是一定要夸对方做菜好吃(求生欲很强嘛!)

 

片段2

歪果仁:有人说年味淡了,不能放鞭炮,年轻人也更喜欢上网而不是春节联欢晚会。你怎么看?

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习俗也在发生改变,例如用手机抢红包。形式可能变了,但是春节象征的团圆与温暖没有改变。(说得好!)

 

片段3

歪果仁:我要给我的中国朋友送个礼物,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学生:中国有一些送礼的禁忌,比如不要送钟,送钟等于“送终”,不吉利!

歪果仁:那要不送把伞吧,象征着我为他遮风挡雨!

学生:伞的谐音是“散”,也不合适呢!要不送本书,送支笔,或者手工制品,都是不错的选择!(可别再出幺蛾子了……)

 

片段4

歪果仁:听说耐克等大牌都在抵制新疆棉,因为新疆人被迫劳动,太可怕了!

学生:事实不是这样的,新疆人的生活和我们差不多,也没有被迫劳动,网上有很多视频和报道可以证明。

歪果仁:那为什么很多新闻报道都在说被迫劳动的事呢?

学生:中国的崛起让发达国家感觉到了威胁,加上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便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主观臆测。认为新疆人被迫劳动的人,可以亲自去新疆看一看!(一针见血!)

IMG_20210616_163520.jpg

 

学生评价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虽只是省中一个诞生未久的综合实践课,但在此我见证了中西方文化火花的激烈回荡以及交融理解的温和汇聚,我掌握了更为丰富的英语表达,更于文化差异中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我试着从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无比熟悉的文化,用新的语言去诉说、去交流,有一种新的意蕴。”

“在这一系列课程中,我欣赏了西方人所拍影视剧中国人的形象,并体会了从不同角度看中国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理性评价。体验翻译古文这一艰难但又新奇的任务,使我领略语言的魅力。也有一些贴近生活的内容,中外教育的比较、节日文化、中式迷信,在寻找外国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同时,也对一些缺点进行反思。另外,国际大新闻也囊括期中,新疆棉花和杂交水稻,引导我们为维护国家利益、提升中国形象而努力。”

“这一门课程让我收获良多,不仅仅是英语的学习,而是为我们带来一个更深入地思考、感悟、体会的机会。英文是让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的媒介。这一年来,电影、小说、诗歌、时事,我们在多元的题材中了解世界眼中的中国。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窥见西方对中国的好奇与误解,也可以从时闻热评中听到温暖的认同声。纵有政体、信仰之别,仍有人热爱、了解、传播着中国文化,仍有人抱薪赴雪,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QQ截图20211216160221.pn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