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文章内容
融集体智慧 合四方之力 促学科发展
记化学组校庆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0-12-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2020年11月27日上午,本年度校庆公开课如期举行。寒冷的冬雨并没有阻挡老师们学习的热情和脚步。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题的两节公开课,吸引了来自各方的化学老师。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汪桐老师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性质展开探究,并作为本节课的主体框架。选取了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苏打饼干能否养胃”切入,再结合实验研究帮助学生建立了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碱性、热稳定性的理解,从而对苏打饼干能否养胃的问题,有了科学全面的认知,体现了化学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高峰老师的教学同样关注生活细节,从分析泡腾片的成分表入手,围绕泡腾片为什么能“泡腾”进行了层层剖析。针对本节课的研究对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使学生经历“从预测性质-观察现象-检索文献-原理解释”、“探究变量-设计求证-分析推理-合作建构”、“史料提炼-方案评价-融合迁移-成果应用”的高强度思维训练和提升的过程,感受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能合理评估化学对健康、发展的影响。

  对于两节课的教学,来自常州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江苏省正高级化学教师房宏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汪桐老师的教学,房院长评价是一节灵动的课堂,问题设置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过程中习得新知。而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房院长则评价是一节有深度的课堂,教学主线清晰,采用问题导学,有序展开研究,并紧扣研究物质的方法,用生动且充满幽默感的语言点燃了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同时,房院长也对两节课提出了可以进一步打磨之处,比如汪老师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挖掘知识背后的学科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增加课堂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在系列的实验探究后对学科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而高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处理,在明确实验思路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操作。房院长同时鼓励老师们应积极走出校门,聆听他人的课堂教学,集他人智慧,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种很好的方法与途径;另一方面,也要勇于尝试,加入到公开课开设的队伍中,不断锤炼自身的教学技能和学科素养,实现自我成长。

  短短半天的活动,从开课老师到到听课老师,大家都感到获益匪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