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文章内容
提升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记2018年省常中地理组校庆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0-11-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11月27日,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举办“课程融合理念下的品质课堂”公开教研活动,地理组教师积极准备此次活动。来自金陵中学的刘亚楠老师和我组于洁老师就《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开展了同题异构,带来两节风格鲜明、精彩纷呈的展示课堂,来自全省兄弟学校的约30余位老师参与观摩。

  于洁老师以来自海口的小五同学的研学旅行线路为线索串联整节课的教学。整节课分为“感知差异”、“分析差异”、“遵循规律”三部分,首先运用多张精美的植被类型图片直观的讲解了各自然带植被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再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讨论,自主学习自然环境地域规律的形成和表现;最后,将规律应用于生活,以“香樟树的游记”为情境,探讨了北京引进香樟树的可行性,最终得出“因地制宜”的人地协调观。课堂中活动众多,如说一说陆地自然带的形成、贴一贴中国的陆地自然带、想一想香樟树引进的合理性,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

  刘亚楠老师以常州市市树广玉兰为线索,整节课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环节一:观市树、寻差异;环节二:读课本,觅概念;环节三:看世界,知规律。环节四:赏景观,定区域;环节五:回生活,悟意义;先以大陆东岸为例,细致的讲解了陆地自然带以及两个水平方向上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再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运用,要求学生将代表性的景观对号入座在大陆西岸的区域图中;最后以两个生活情境为案例进行讨论探究分析,既巩固了课堂所学,也体现了自然规律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课后,正高级教师、常州市中小学陈国祥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陈国祥老师就两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点评。首先,陈老师阐述了两位教师的三方面优势:注重情境的设计、善于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均在尝试探索新课标新教材下的新课堂。而后,陈老师从课程落实、教与学、评价三个角度提出了可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JPG

于洁老师上课实况

2.JPG

刘亚楠老师上课实况

3.JPG

课堂观摩教师

4.JPG

陈国祥老师评课现场

5.JPG

约20位教师参与评课活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