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高二(7)班团支部
时间:2020年6月22日
参与人员:主持人:吴佳铃
发言人:潘姿微 任喆程 黄子贤
升旗:徐芃恺 陈俊博 杨笑然
团支部介绍:
水的本性是透明清澈的,天空的本性是开放且无边无际的。
而高二(7)班的我们,就像是融入广阔无瑕天空的薄雾。
澄澈、宁静、坚守,似是星辉清朗。
我们聚集在一起,因为共同的目标和心性。
我们的血是热的,总是热肠挂住不能忘情。
我们也是冷静的,知晓是非,看破尘世喧嚣浮躁。
我们保持在当下,立足于大地。
负春晖而不耀,并夏阳而不灼,感秋伤而不叹,拥冬月而不悲,满身诗华懒觉察。
行色简单,看云飞风起。
自谱成诗,识浊醪妙理。
人生如逆旅,我们亦是行人。
国旗下讲话:
照亮中国,需理性之光
依稀记得疫情之后的首次升旗仪式,,随着全体向右转的口令声想起,全体师生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激昂的国歌响彻整个操场,我们的脸上现出一份凝重,心中生起一份肃穆,正是这一份油然而生的敬意,这一种深埋于心的爱国之情,使得我们在大难之下,始终坚守在同一阵地,齐心协力,携手并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确有少数人进入了对爱国、对爱国行为理解的误区。放眼全网,一煽动就起火似乎已成为了许多“爱国青年”的标志,在他们眼里,“出征”海外社交平台便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前段时间,几位“爱国青年”发现一位泰国女艺人曾转发一条关于新冠肺炎的阴谋论谣言,在网上发帖抨击,并要求这位艺人向中国道歉。中国网友的肆意指责引起了泰国网友的强烈不满,纷纷站出来反击。一场原本针对艺人言论的网战,逐渐升级成了披露对方国家痛点的“中泰大战”。“爱国青年”们频繁使用的不文明语言,甚至一度成为了推特上热度第一的关键词。打着“爱国”的旗号,却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给祖国带来了负面影响。难道这种出征能算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吗?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全了解真相,我们不必打着爱国的名义,以如此具有攻击性的方式去对待每一个流言蜚语。包容、自信、开放,才是使一个民族变强大的不竭动力。作为中学生,我们更要积极倡导这些优秀的品质,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俗语有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爱国不仅仅在于你的所言所想,更在于你的实际行动。网络上有一类颇为张扬的“键盘侠”,凡是看到与国家相关的新闻、政策和消息,甚至还未理出一知半解,便纷纷聚集到评论区歌功颂德。而面对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们,倘若他们有一丝偏向外国的言论和行为,就会被质疑“卖国”。暂且不论各行各业本身的发展需要,仅从对国家的贡献来看,是“键盘侠”们的言论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还是行业骨干们做出了更多的成绩呢?流于口头形式不难,但做出实际行动并坚持不懈却实属不易,能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更是难上加难。这些国家的中坚力量,在默默地支撑着国家的行业发展,到头来却要受到好事者的指指点点,甚至最后在名声上还不比歌功颂德之人,这又是否公平呢?真正对这个国家充满感情的人,是不会仅仅将“爱国”流于表面的,因为他们知道,唯有行动才是对“爱国主义”的最好诠释。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作为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有可能影响到祖国的形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然无需多言,个人素养的提升仍需坚持不懈,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更是任重道远。也许,献出每个个体的绵薄之力便是我们对爱国的最好实践。
热情与冷静并不矛盾,感性与理性并不冲突,深爱伟大祖国的同时,我们更要做到理性爱国,用切实的行动让理性之光照亮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