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26、2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山东组织了高中体育课程的培训会,11月28日-12月1日江苏省教研室又再次组织了新课程培训,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此次高中课程培训,就此在这谈一下此次培训的心得。
培训心得我会以三大模块来阐述,首先第一大模块是3月26、27日的培训会。此次培训会第一场是由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原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厅长讲授,主题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价值导向,他指出发达国家是每过10年课程方案改革,中国这次是经过15年对课程改革。并且他提出我国慢慢实现教育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0年全面小康,建国100周年2049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族复兴。十八大明确告诉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接着他为这次课程改革赋予了新的理念,1)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按照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思路,“立德树人”必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作为教学目标、重组课程内容、制定学业质量、指导教学实践、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完成从“教书”向“育人”的转变。2)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人是不一样的,脑科学的研究找到了个体差异的生理学基础,因此要让每个学生朝着可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把不一样的人培养成一个样子。课程需要多样性,需要重新解构和整合教育内容。3)改变学习动力机制。现在的教育动力来自分数,老师,家长的外界压力。这次新课程标准增加了三个新的制度内容,选课指导、人生规划、走班教学。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学习的真正原动力应该是兴趣,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发现兴趣,找到潜能,学会担当,读懂自己才能悦纳自己。完成从外压向内生的转变。4)推进教学改革。此次新课程改革价值指向是完成从知识点的教学向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转变,合理利用学业质量的评价指标,最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培训会第二场是体育专题讲座,由高中体育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扬州大学的潘绍伟教授讲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他把本次讲课分为五个要点:一、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实际上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与目标的重构,核心追求是学生在自觉、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运动、享受运动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核心追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必须进行全局性、根本性的改变——建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习评价的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选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划分为必修必学与必修选学两个部分。根据我国各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了4种必修选学的集中教学组织方式,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制订。学段教学、模块教学、课时教学和教学计划的制定都要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来有计划地制定。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要围绕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来教学。并且将体育的育人功能突出,过去是要求学生发展体能、掌握技能,此次提出要强化体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五、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成败的前提和关键——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关键。
培训会第三场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教授讲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他本次讲课分为三个部分:1)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2)《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整体框架和变化。3)《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性质与理念。三个部分都围绕着新课程的最新理念诠释新课程。与之前2003的课程相比,新课改与03的课程方向一致。如: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理念没有变化(本质没变,描述变化);培养高中生运动爱好,专长、发展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没变。(内容交叉,提法不同)
第二模块是11月28日-12月1日的新课程培训,此次江苏省课程培训是以听课和讲座的形式培训。第一个听课地点是徐州铜山中学,当时上课内容很多,又是同时上课,所以我听了二节课,我听的是卢永华老师的《足球—直线斜插二过一》,他的课堂上教学简约高效,利于实用,课堂学习氛围良好。另外一节是王建老师的《排球—移动步法—正面双手垫球—移动垫球》教学较好体现了徐州铜山区当地排球特色县的底蕴,学校特色完全在课堂上体现。(因为没有教案,所以完全是听课,也没有评课,本人觉得意义在于选修课的成果展示),第二个听课地点是棠张中学,他们学校展示了他们女子排球队和田径高考队的训练课。从课上可以看出他们训练并非一日之功,重在平时。
讲座形式邀请了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和此次参与编辑2017新课程的人员。体育专家们结合他们自己对新课标的学习体会,对其各自所负责的模块教学设计——教师备课用书的编写情况,做主题发言。所有的讲课PPT内容我已经下载好,教研活动结束后拷给大家。一共有6块,《武术和游泳运动模块》《体操运动模块》《体能与健康教育模块》《田径运动模块》《大球模块的设计思路与连续学习项目的模块计划设计》《高中体育教师备课用书―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运动一册的解读》。这套书籍在网上有卖,我个人觉得组里可以购买2套相互查阅。
第三模块就是我的个人观点。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校正朝着做基础教育的领航者并且以培养杰出公民为目标去办人民满意的教学。所以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首先要在以前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新课程的一些新理念(如学科核心素养)并且融会贯通到自己的体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回归教育的本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