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活动
1.省常中辩论队获“中国少年说”全国总决赛季军
2018年8月16日—19日,省常中辩论队参加了“中国少年说”中学生主题辩论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季军,刘佳玥同学获最佳辩手称号。
“中国少年说”中学生主题辩论活动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办。2018年3月份启动,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无锡、常州、杭州、成都、长沙、昆明、厦门等12个城市进行了城市赛和网络赛,最终13支辩论队参加了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我校辩论队代表常州市参加了北京决赛。辩论队四位队员分别是王英杰、余越、傅晓悦、刘佳玥。
2.作文比赛
2018年9月29日晚,我校举行了第十三届“秋白杯”作文大赛。本次比赛共有165名同学参加。最终评出十大写作高手(特等奖)和一、二等奖获得者。其中16名同学代表我校参加市作文比赛,8位同学获一等奖,3位同学获二等奖。
3.第十二届“向青春举杯”诗歌朗诵会
2018年10月19日下午四点,“向青春举杯”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第十二届诗歌朗诵会于千人会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高一(2)班承办。来自贵州省高中校长高级研究班的领导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到场观摩。
Glee歌舞社为我们带来的歌曲《风吹麦浪》与舞蹈《LATATA》。
同学们以不同的形式,演绎着对青春不同的理解;以古典诗,现代诗等不同的方式,从队形,服饰,表演等不同角度来诠释别样的青春。
4.高二话剧节
2018年10月28日,我校第十一届“半农杯”话剧节在千人会场举行。高二学子欢聚一堂,演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演技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从动荡的清朝末年到美国的上流社会,从勇敢追梦的堂吉诃德到智勇双全的蔺相如,一个个故事在呈现在我们眼前。各班表演各有千秋,精彩绝伦。
5.高一演讲比赛
2019年5月31日,我校千人会场举办了年度高一年级演讲大赛。本次比赛由高一(10)班承办,主题是“选择”。在比赛中,各班选手侃侃而谈,自信大方,展现出省中人的独特风采。
“选择”,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话题。大至国际关系,小至选科择业,选择贯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围绕这个主题,选手们从政治、生活、历史等多个角度切入,独辟蹊径,内容翔实,分享了他们关于“选择”的独到见解和精彩感悟。
6.高二年级辩论赛
2019年6月2日,下午第五节课,高二辩论赛决赛在千人会场拉开了序幕。本次正方十二班与反方二班就“合作与竞争对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之孰强孰弱”展开了辩论。
在这短短几场辩论中,锻炼思维,竞争拼搏;汲取知识,合作共赢。辩论的意义究竟于何,在本次辩论中或许每个人都能找到些答案。辩论以竞争的方式进行思想交织碰撞。合作与竞争本无对错之分,于我们的文明的促进与否亦需以实际情况加以辨别。而于生活中,一味的合作或竞争皆不可取,愿每个人于竞争中发展自我,于合作中充实自我。
二、教研活动
1.期初探索性课堂
8月30日上午,语文组针对议论文写作开展了期初探索性课堂研讨。孔小波老师立足于“理性”的层面,讲解了开展论证的逻辑和思路。汪老师用照片的选择和美化类比作文素材的选择与优化,从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出发,逐个击破,总结写作的策略。
课后,语文教研组开展了评课活动。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但两堂课都使学生受益。老师们对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共同进步。
最后,组长欧阳林老师对新学期的常规工作进行了安排与布置。
2.“元博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
9月19日,语文组第九届“元博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在高一年级举行。
语文组孙玉婷、李文谦、孔小波、李妍、金周婕、金蕾六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比赛。本次课堂教学比赛的课题为《水缸里的文学》。组内老师及参加教育实习的南师大实习老师也参加了课堂观摩和研讨活动。
9月20日下午,语文组针对本次“元博杯”课堂教学比赛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3.我校承办常州市高中语文新课标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019年2月28日,常州市高中语文新课标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常州市两百多名高一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金蕾老师和北郊中学的郁薇薇老师在秋白厅开设了两堂课。金蕾老师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出发,选择《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这一关键情节进行教学,并结合朱光潜《谈美》中的理论进行分析。金老师从黛玉的眼泪入手,让学生讨论黛玉的哪一次流泪打动了自己,进而深入探究黛玉落泪究竟美在何处。
课后,教研员周於老师与两位授课教师进行了交流,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
下午,北郊中学的王俊老师、省常中的郭家海老师以及教研员周於老师在省常中太雷厅开展了三场专题报告。本次活动对大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践行新课标理念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4.新教师转正汇报课
6月12日,刘卓一老师开设了新教师转正汇报课,课题是《长亭送别》。听课老师有任小庆、陈国红、欧阳林等,并聘请了校外评委评课。盐城田家炳中学跟岗老师也参与了听评课。
刘老师从《红楼梦》中宝钗、黛玉读《西厢记》开头,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再讲到元杂剧的体例,然后是内容的梳理。她的亮点是将戏剧体裁与送别诗(词)进行比较,调动了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较深入地理解了《长亭送别》的表现手法与情感内涵。
评委老师认为她基本功扎实,课堂驾驭能力较好,教学设计有新意。
三、教师发展与获奖
1.孔小波老师获常州市评优课一等奖,代表常州市参加省评优课比赛获二等奖。受天一中学邀请,开设公开课《今生今世的证据》。
2.曹韧基老师获常州市教育系统业余组“十佳歌手”称号。
5月16日,常州市第四届教育系统“辉煌——为共和国喝彩”歌手大赛(业余组)在市五中举行。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最终,代表学校参赛的曹韧基老师从4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选常州市教育系统业余组“十佳歌手”。
3.教师论文发表
论文题目 | 作者 | 文字量 | 刊物名称 |
小学生习作关键条件调查与教学建议 | 郭家海 | 5000 | 《语文教学通讯》 |
向思维更深处漫溯 | 郭家海 | 2500 | 中学语文教学 |
指向审美素养培育的整本书阅读初探 ——以《黛玉之泪》阅读为例 | 金蕾 | 5500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
汪曾祺小说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 孔小波 | 6800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培育批判性思维 | 孔小波 | 5600 | 语文教学通讯 |
批判性思维与高中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研究 | 欧阳林 | 4200 | 课程与教学 |
议论文教学内容辨析 | 欧阳林 | 5200 | 语文教学通讯 |
小舞台,大课程 | 欧阳林 | 3500 | 江苏教育 |
在个性中寻找散文教学的应然途径 | 王丽芬 | 3200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