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文章内容
同课异构展风采,互学互助向前迈
记地理组“元博杯”同课异构校本教研课成功开展
发布时间:2019-10-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谢天艺

  10月15日上午,我校地理组方琦、谢天艺、于洁三位老师以“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为课题,先后开展了三节同课异构校本教研课。

  方琦老师从“你见过什么样的海”一问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引导到课堂上来,接着给出武汉、北京、南京城市内涝景象,让学生回忆常州是否有过类似场景,并播放新闻视频一起回顾常州内涝景象。根据视频内容提出一连串疑问——城市内涝的水哪里来?为什么城市里的水无法及时排出?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水的自然循环?如何利用水循环知识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等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着重强调示意图在水循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以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闭上眼睛,请大家想象一下一个区域——江南”,谢天艺老师以“江南美在江南水”导入,展示江南水乡水墨画及景观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江南水文化的美好。再展示常州“水美”景观图,进行乡土地理的培养。整节课用四个学生活动串联——说一说水圈的组成、画一画水循环的过程示意图、说一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议一议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过程中条理清晰,对于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部分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总结提升的方式,教学效果显著。整节课采取了多个乡土地理案例,将乡土地理渗透在平常地理教学之中。

  于洁老师在一曲高山流水中开始新课,采用主题式的教学方式:以小水滴的神奇之旅为主题,设计三个探究活动,活动一:了解小水滴的家族成员。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回答三个问题:1.我们把小水滴的家族成员分为哪三类?2.谁是主体?3.哪一部分与我们人类关系密切?解决三个问题后,开始和小水滴的旅行,探究活动二:设计旅行线路, A条:在洋面上,只想去海洋上空看看;B条:在洋面上,想从海洋去大陆看看;C条:在陆地上,只想感受内陆风情。学生读书本图片与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之后,请学生上黑板画出三类水循环的环节。然后利用学生画的图片结合相关资料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小水滴通过运动地理环境带来影响,那我们人类会不会对水循环也带来影响,进入探究活动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展示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环节,学生讨论连线。通过活动得出结论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研究性学习对校园中的建筑、道路系统等设施进行改造,以促进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和利用,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位老师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教学思路殊途同归。在此次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中,三位教师互相学习,积极反思。教师成长公式告诉我们: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相信在这么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地理组中,青年教师会有着卓有成效的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