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文章内容
2010~2011年第二学期物理组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1-07-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期初探索性课堂《行星的运动》展示了物理组课改的最新成果
学期初,周亚文老师执教的《行星的运动》的目标设定能够准确到位,侧重于“三维”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较好地体现了教材内容统领全章的地位和功能。从教学过程来看,本节课的课堂流程清晰自然,互动探究有佳;师生积极主动地对教材文本材料的研究,通过情景模拟,与先哲对话,与历史沟通,领略了人类宇宙观的衍变历程,激活了学生对宇宙探索的激情,释然了学生学习中的种种疑点。
在当前的新课程背景下,物理的课堂能交给学生些什么?是知识结论还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周老师的课,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更加明确,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一点,在讲到古代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时,学生普遍关注的是国外的观点,但周老师及时地补充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突出了爱国的情感,更为精妙的是,他还适时地比较了中外观点的优劣,提出西方人对待问题的理性态度和定量化的表达方式,而这也与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相吻合的。第二点,在对待地心说的困难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考虑和发现,花了有近五分钟时间,最后发现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突出了研究问题时最关键的部分,当碰到困难时,研究者自己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替代简单地告知。第三点,在讲到开普勒三定律时,强调科学家对微小误差的审慎对待,体现了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第四点,在提到发现开普勒三定律时的时间时,强调“20年的观测”、“4年的计算”、“否定了19种假设”以及在验证第三定律时,出现的繁琐的数字,这些感性的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体会研究的艰难,成功需要刻苦和坚持,其实这对于他们的物理学习一样,需要毅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第五点,在处理椭圆这个知识点时,没有一味地告知,一方面是让学生动手参与,另一方面在推导结论时,采用了特殊值的方法,用非常简洁的方法证明比较繁琐的结论,这不得不说是个高明之举,可能从应试的角度,此结论在物理上用到的比较少,但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特别是优秀学生的发展角度,这又是不可或缺的。以上归纳的五点,把知识背后的品质和精神很好地贯穿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师精妙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真正追求。或许若干年后,所学的知识会被时间所淡忘,但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遗留下来的方法和品质,才是学习的真谛。
同时,在听完课后还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即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阐述观点的简洁和清晰,教师采用了大量类比的方法,直观且清晰,在物理这样的理科教学过程中,不失为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现举例如下:第一处,对比中西方在古代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第二处,对比地心说和日心说,突出观点同时也指出存在问题;第三处,对比椭圆轨道与圆轨道,特别做到了三条定律的一一对应,体现了物理模型的重要性;第四处,列举太阳行星与地球卫星的参数,计算不同的k值,让学生直观地感知k值的影响因素,十分简洁但又非常有效;第五处,利用excel表格的介入,也从直观上感受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以上五处对比的应用,使本来纷繁复杂的信息能有条理、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也体现了物理极具逻辑性的特点,同时也是物理老师极具逻辑性的体现,而这样的处理方法,是教师深厚功力的体现。
★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DIS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
 2011年月,举行了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DIS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会议。由常州市教研室理论组组长龚国胜老师、庄春梅老师和李令文博士组成的课题鉴定组听取了物理课题组的汇报并和课题组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由师发处张小亚主任主持,戚宝华副校长全程参与并作了点评。
本次结题首先由课题主持人周亚文老师汇报了该课题自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以来的研究状况及研究报告,从本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研究结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接着,课题组冀林老师谈了参与该课题研究的经历和体会。
课题鉴定组三位专家在听取课题组汇报的基础上,对该课题三年来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予以了充分肯定:该课题的选题具有时代性,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研究过程具体实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有明确的指向性。课题成果明显,总结充分,反映了课题组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同时,三位专家也指出了该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细小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
最后,戚校长作了总结性发言,指出了该课题的推广价值,并提出中肯建议,在今后的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总结提炼,编写DIS实验报告册,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素养的提高。
★青年教师开展实验设计与制作竞赛
 根据学校教师发展处、课程处要求,2010-2011学年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月份比赛项目为“专项考核”,旨在考核青年教师实施教学必备的书写、计算、实验、预演表达,示范操作、创新设计等能力,而物理组青年教师的专项考核更是新颖而别出心裁,有两个命题:1.制作一个水(风)力发电机; 2.光电效应的验证,青年教师择其一进行考核。
 洪冠芳老师设计的光电效应演示装置技术含量高,而且干净利落的展示了光电效应的一系列验证过程。冀林老师设计的两用水(风)力发电机取材经济,设计巧妙,构思新颖,不仅很好的展现了发电过程,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设想以推广开来,受到与会老师一致好评。钱明忠设计的“因地制宜水(风)力生态住宅屋”把考核项目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除了造福山区电力不足的人们,还为希望短期远离喧嚣、寻求安逸舒适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电能自给自足的原生态环境,利用水能或风能来发电,以其实用性、科学创新性和艺术性为特点,同时设计模型取材废旧纸盒及其他废弃物品,风扇的制作更是独具匠心,得到老师们的好评。最后邹强老师以房屋模型为载体,利用废弃的风扇设计出了一款风力发电机,提供房屋周围路灯照明以及家用照明,也是体现出了邹强老师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功底!
通过活动促进了老师们主动钻研、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让物理教研组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成为省中一大亮点。
     丁岳林、李灯贵等老师在省内开设多场教学讲座
2011年3月丁岳林老师应江苏省教育学会邀请在南京为为出席全省高三复习研讨会的100多名代表作了“如何把握2011年江苏高考物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专题报告,受到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
2011年3月丁岳林老师应无锡市、常州市教研室邀请在宜兴为出席无锡市、常州市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研讨会的100多名代表作了“物理模型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报告,受到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
2011年4月丁岳林老师应中国教育学会邀请在南通为高三师生作“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专题讲座,受到听课教师的和学生高度评价。
2011年3月李灯贵老师应江苏省教育学会邀请在南京为出席江苏省2011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复习研讨会的100多名代表作了“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的讲座,受到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
★周亚文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6月29日,常州市教育系统在我校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本次会议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校党委获得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建品牌建设一等奖,吴敏和周亚文两位老师被表彰为局级优秀共产党员。
★洪冠芳老师获“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一等奖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暨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于2011年5月29日-5月31日在我校隆重举行。洪冠芳老师在本次研讨会上参加了现场优质课展示的角逐,上了一节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研究课——《超重失重现象研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参加这次比赛的老师都是全国各地应用白板教学的高手,洪冠芳老师的课采取“情景——问题——探究(理论、实验)——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实验情境的激发中,问题的引领下,通过理论分析、小组实验、应用小游戏等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现新课程中提倡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而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础上的,同时还兼顾了DIS实验,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中的力传感器将超重失重现象研究分析地极为透彻,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培养了他们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洪冠芳老师以她娴熟的白板应用技巧、流畅的表达、新颖的实验、严谨地思维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冀林老师荣获大市高中物理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2010年常州市高中物理教师基本功比赛已于日前在常州市第一中学比赛全部结束。经过笔试、说课和课堂教学考核三个环节,评委们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了2010年常州市高中物理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名单,我校冀林老师荣获大市高中物理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我校团队参加第七届泛珠三角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2011年2月9日至12日“第七届泛珠三角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暨中华名校邀请赛”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举行。
我校高一、高二竞赛学生在主教练李灯贵老师、虞俊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该项赛事。高二(7)周衔获得综合试 一等奖,高二(5)王民琪、高二(8)宋亦轩、高二(9)钱锴一、高二(11)丁 骁、高二(11)万凌霄、时 雨、获得综合试 二等奖。高一(7)刘泽斌、高一(11)王俊鑫获得基础试 二等奖。高一(13)班高 彦等6名同学获得基础试 三等奖。
学校取得了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李灯贵老师、虞俊老师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