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博杯”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课堂考核环节日前落下帷幕。外语组参赛的四名青年教师依据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思考,以同题异构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不尽相同的教学思路和活动安排。赛课,既是一场比赛,又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赛后,四位教师认真倾听了听课专家的点评,交流了各自的设计思路,分享了彼此的教案、课件、讲义等资料。在这样的相互切磋中碰撞出了许多思维火花,拓展了彼此的认知边界,为各自的教学实践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本次赛课的教学内容为《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TASK板块。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TASK板块即是该教学法的具体化。它有着比较固定的教学流程,即:任务前(任务布置)à任务中(活动计划、技能训练、信息处理、形成报告)à任务后(作品评估、语言学习)。如何在固定的流程中寻求变化,以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是这次同题异构活动的探究主题。钱冬梅老师聚焦了写作技能的训练,强调让学生在尝试中觉察自身技能、知识的缺失,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语言训练和拓展。王翠芬老师强调文本解读,通过创设交际情境、调动交际需求激发学生信息处理的动力。张梦婷老师的教学思路凸显了学生生活体验的介入,拉近了课堂活动和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潘正凯老师的设计聚焦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他通过素材改编,引导学生从对方立场出发考察观点背后的依据和假设,凸显了“了解之同情”这一生活态度的培养。总的来说,四位教师均能较好地完成各自拟订的教学目标。不过,正如听课专家所指出的那样,他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形式创新,创设认知冲突和信息差距,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参与度,培养高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新性。这也为外语组青年教师未来教学研究活动指明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