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亚 2011.12.7
常常可以在国内的报纸、电视、网络、或者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信任”这两个字,但大都是关于因为信任的缺失而导致的一些负面事件的讨论。然而,在英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却从另一个角度很自然地关注到了这个词汇。
记得刚到英国时我住在导师家,尽管只是暂住那里,但导师还是耐心教会我使用家里所有的电器,然后给了我一把钥匙就把我当成一名家庭成员了。当她有事出门时,我常常是一个人在家,她告诉我,我可以使用家里的任何东西,所有的房门都不上锁,这些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她非常信任我!同样在我现在的房东家情况也是如此,你时刻都能感受到她们对你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也更加注意自己在她们家的言行举止,因为我不想辜负别人对我的信任。
另一个关于信任的事件是发生在我们培训期间。有一位老师不小心把所住房间的杯子给打碎了。考虑到类似的情况在中国肯定是要被罚钱的,于是他主动跟总台的服务员解释了一下。然而,令他感到意外和感动的是总台服务员并不关心杯子被打碎的问题,而是非常关注这位老师的手是否因此而受伤。在她们眼里,你能及时告知她们这件事就行了,因为她们相信你不是故意去打破杯子的,因此也不会让你罚钱。在英国,无论你住高档的宾馆,还是最便宜的青年旅社,当你退房时你只需要把钥匙交总台就行了,根本没有退房间前所谓的检查房间是否丢失物品或者是有物品被损坏的这道程序。这种在异乡却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感觉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之而感到温暖。
还有,在每天上下班的途中,我常常会看到路边停着几辆要转手的汽车,上面标明了价格,本车购买的时间,主人的联系方式等等信息。一开始我并没有太关注这些,因为类似的情况在国内也非常普遍。但有一次我发现这些车的主人居然把钥匙就放在车里,然后有意向购买这些车的人可以自由地试驾。到傍晚的时候,主人再过来把车开回家。连续几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后我不由地感慨,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
其实,在平时与房东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谈到“信任与被信任”这个话题。在英国人眼中,你承诺了就必须去兑现;你信任别人那就完全放手让别人自己去安排;而一旦某人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那他就没有第二次机会去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应该说在中国我们也一向积极倡导这些,但说实话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其他国家人民身上的优点。我想,在以后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学生时,我也会多举一些类似的例子让他们有深刻的体会,希望也能从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