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教育>>人文交流>>友好学校>>文章内容
[图文]共赏圆月 喜迎中秋
发布时间:2016-09-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国际部
--省常中AFS学生参加‘我爱常州’2016境外友人做月饼赏明月”活动
又是一年中秋节。今年中秋怎么过?还是吃月饼、赏月、看晚会?那么你就out 了。如今不亲手做几只月饼那算过中秋?这不,在大多数中国孩子对中秋的概念还停留在吃月饼的阶段,省常中的几位AFS学生却已经自己动手做起了月饼啦!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在常州有这么一群外国人,他们远离祖国和家人。他们也许还不熟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中国古语,但他们肯定不缺乏这样的情愫。为此,常州市委宣传部等8家单位于9月14日下午联合举办“‘我爱常州’2016境外友人做月饼赏明月”中秋主题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我校全体 AFS学生的热烈响应。
省常中今年接待的7名 AFS学生来自三个不同的国家,年龄从15至18岁不等,其中有四位已被美国顶尖大学录取,今年是他们的gap year(间隔年),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这群孩子走到了一起。
下午2点30分,七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赶赴活动地点--圩墩公园。因为是到历史文化遗址参加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活动,孩子们兴奋异常。公交车上有的一路唱着刚学会的“跑马溜溜的山上”;有的和邻座的乘客迅速交谈起来。50分钟后,学生们到达了活动地点。由于是第一批到达的外国人,这群AFS学生一下子成了焦点,长枪、短炮、手机对准了他们。
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大厅一侧已经排放了一些食物。月饼当然少不了,还有水果、牛奶、鸡蛋,特别的是工作人员还准备了充足的三明治!学生看到水果,立马把课堂上学的进行现场应用,互相用汉语问答“这个叫什么?”、“那个叫什么”。看到鲜桂圆,他们问“这个是荔枝吗?”“味道怎么样?” “很好吃!”。一个学生还调皮地问“多少钱?”听到工作人员说“免费的”,大家都笑起来了。虽然课堂上没学过“免费的”但他们都听懂了。又过了一会儿,有学生要找洗手间,又是一个学以致用的好机会!
活动正式开始了。主持人和领导简短介绍和发言过后,服务人员拿来了事先准备好的月饼食材,有面团,油酥和馅料。麻糕店的师傅亲自示范,主持人详细讲解,学生们瞪大了眼睛。轮到自己动手了!擀皮,铺油酥,放馅,捏皮封口,一个个做得有模有样的。不过这时的月饼像只丑小鸭,等待着点金之手。俗活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找来模具,把“丑小鸭”放进去压实,再小心地倒出,一个真正的月饼坯子诞生了,模样可爱,边缘光滑。最后是盖章。在坯子中心放一小块圆形油纸,盖上大红印章。印章可不是作者大名,而是口味名称,如“椒盐”“五仁”等。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遗憾的是,因雨天活动改在室内,且场地限制无法现场烘焙。要不然大家就能吃到自己做的月饼了!想象一下室外的情景吧:桂花的香味伴着刚出炉的月饼,那真是“味道好极了!”
活动的第二项是自制宫灯。和制作月饼不同,宫灯的制作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孩子们两人一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先搭架成形,再黏贴固定,接着蒙上有剪纸图案的贴纸,最后穿线提灯。。。。。。。这项工作似乎比月饼制作难些,小组完成的时间差异较大。有的组已经提灯留影了,有的才刚完成一半工作,未粘牢贴纸的宫灯好似一扇窗纸被捅开了一半的窗户。不过暂时落后的同学也很淡定,耐心地按步骤进行,终于大功告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主持人的招呼下大家带着作品聚集在活动的会标前,齐声说“我爱常州,中秋快乐!”一遍又一遍。室外,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街上已是灯火阑珊,孩子们却恋恋不舍。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希望孩子们远在异国他乡的家人能感受到他们深深的祝福。
明年中秋再见!




















                                                      省常中国际部
2016.9.14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