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近日,来自英国顶尖级贵族名校——伊顿公学的23位师生抵达我校进行交流访问。 我校副校长张焕平主持了欢迎仪式,张校长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赠送了我校的纪念册、校徽等礼物。
随后,我校高一美国课程班的同学们与伊顿公学的师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精心的准备加上同学们流利的英文使得双方沟通顺畅,交流结果远远超过预期。一直以来,我校都在努力探索美国课程班教育教学模式,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学年即将过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否已具备?他们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协作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通过此次活动的检验,新高一课程班的学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这次活动中:学校寻找、创造了学生与名校师生交流的机会,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请看他们的交流感言:
交流感言
高一(12)班 周继焜
上周,我们班迎来了一群来自远方的客人----伊顿公学的学生们,当他们从车上下来的一刹那,已吸引了许多同学好奇的目光.
我们先进行了以击鼓传花为形式的破冰行动,接到灯笼的中国同学要为大家唱一首中国民歌或跳一支民族舞,伊顿公学的学生则要表演他们国家有特色的歌舞。活动过程中,伊顿公学的学生们落落大方,在我们的要求下,表演起了小合唱,唱起了他们的校歌,还积极向大家介绍起了英国的美食。而我们班的潘苏心也以一曲琵琶曲《金蛇狂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伊顿公学的学生们对中国文化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不时向我们提问,他们演唱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发音之纯正也令大家惊叹。破冰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对对方的特长都有了一些了解。
接下来是短暂的自由交流时间,伊顿公学的学生们反客为主,不断地与我们聊中西文化差异,大家的讨论也就越发热烈起来。接着,我们教伊顿公学的学生们制作中国结手链,一时间,大家三五成群,互帮互助,终于都学会了制作吉祥结。我们也给他们的手腕上都扣上了象征平安幸福的吉祥结手链。短短的一个小时很快结束,最后大家一起合影留留下永久的纪念。
交流感想
高一(13)班 周婧
得知将有机会与伊顿公学的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我们班的同学都既兴奋又激动。伊顿公学是享誉世界的名校,与他们交流的机会难得而宝贵。我们班的同学都积极地献计献策,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让彼此都能充分了解。活动准备之初,我们首先明确了主题:接受不同文化,宣扬中国传统,在游戏中增进双方的理解和友谊。我们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自我介绍、现场互问、击鼓传中国结、踩报纸、赠送礼物。
当天的互动进行得很顺利,最重要的是我们对于伊顿公学的学习生活有了一定认识。在与外国学生的交流中能看到他们优秀、风趣的一面。不管是他们在表演泰坦尼克号还是在表演女性举止的时候,都能看到他们表现能力和想象力。在踩报纸环节中与之前的计划有些出入,报纸的大小小了一倍,但事实上中英双方的同学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完成了要求,而且相信在游戏中大家都拓展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及未来面对各种问题、困难时的态度和解决方式。
走进中国 感受英伦
高一(14)班 杨洋
高一(14)班的同学在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在3月31日迎来了英国伊顿公学的师生来我校。我们认为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将是他们对中国的一个印象,所以作为交流班级,需要认真准备一系列的活动,让他们感受中国文化,感受省常中同学的热情。
上午第四节课,在简单的问候后,我们正式开始了活动。首先,是由徐乙江同学表达了对于伊顿公学朋友们的欢迎词。然后,再由凌依轲同学对于中国民俗小吃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我们便进入了重要环节,与英国的朋友们一起学习做汤圆。王圣禹的特别指导还有凌依轲的耐心讲解,第一个展示的成果完成了。随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手中的活。和面粉,放豆沙,揉合,一步步我们的特制汤圆也成型了。形形色色的汤圆被放入煮沸的开水中,在等待品尝劳动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又进入了第二环节。第二部分是学习写书法,由袁嘉汝同学进行现场演示,由简单的文字为切入点,她从甲骨文演示到了现代汉字。而底下的同学们,还有伊顿公学的朋友们,可谓墨随着笔尖在宣纸上留下墨印,一组内的中国学生也微笑着指导伊顿公学的朋友们如何握笔,如何书写,现场的气氛亦是高涨。在抑扬顿挫的古调中,我们欣赏了来自张文萱同学弹奏的《高山流水》,伊顿公学的朋友们也为之陶醉。
阵阵桂花香飘来,我们与伊顿公学的朋友们品尝了这些特别的汤圆,感受着特有的成就感。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换来的,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文化的交流。这种自然而融洽的交流,不仅使文化的传递更为有趣,同时也使两校的师生在互动中彼此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