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2)谭柯艺
2012年6月8日,我们一批同学去参观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清晨的路上风光无限美好,车子一到目的地,打开车门扑面而来的却是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复杂的、让人干呕的臭味。这时有人捏鼻子,有人用餐巾纸甚至是照相机壳捂住鼻孔,我观察着每个人下车的动作,不禁发笑。原来我们正在这黑布覆盖的垃圾山上,而我们又很“幸运”碰上了顺风,让我们淹没在这无限苦痛中。“刘星辰,这下你每次去倒垃圾的时候不会觉得臭了吧。” “是啊是啊,和这比起来,天上地下。” 这里可是整个常州市的垃圾呢。
我们往生活垃圾区域走去,走了没多少路,就看到一块工地,工人在用大的卡车、拖拉机搬运着各式各样惨不忍睹的垃圾,一边也在忍受着各种恶心的小虫的侵入。工人在这里是怎么生活啊,我们不禁感叹,他们好象已经习惯了呢,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过着每一天真不容易。想想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平时会漫无边际地铺张浪费,从来不知给他人造成了多少痛苦,人类如果少制造些垃圾该多好啊。怀着这样的心情一路走着。
接着,更让人心生好奇的是一湖黑水,黑得那么彻底,原来那是污水。它旁边的山还有坠石的危险,我们不禁想到来的路上“坠石危险,请勿靠近”这个大大的警示牌。这里环境如此恶劣啊。解说人员介绍说这个垃圾处理中心是全国的一个典范,但目前还有很大改善的空间。最主要的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要给力,减少垃圾的排放,减少工人们的工作压力。
接下来参观的是餐厨垃圾处理区域,这里有常州市刚刚引进的有关全市的餐厨垃圾处理的大型设备,全市的餐厨垃圾每天由垃圾收运车运来这里处理,从根本上阻止了地沟油原材料的外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黄色的固液混合体,通过机器搅拌在一起,其中双轴螺旋起到破碎和挤压作用。长轴双螺旋,正向是往前推熟料,反向是挤压,下到下面的水池,于是我们看到了“新鲜出炉的”地沟油的原料。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国垃圾成分比较复杂,我们要学习外国处理垃圾方法,他们将垃圾分类分离,中国在这方面做得不好,目前我们只是简单进行分解。所以垃圾分类处理的科技还需要后代研究创造,我们要增强垃圾的分类排放,利用垃圾处理焚烧发电,提炼生物柴油,生产沼气资源利用,充分地变废为宝,要做到保护环境从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人做起。
听着他的话,我忽然感觉到肩上的重任。
最后参观的是污水处理区域,我们听到的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渗滤液处理扩能BOT项目。是采用目前先进成熟的“水质均衡+外置式MBR+两级纳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剩下的是污泥。控制后出水达到控制标准,常州的垃圾场是使用最严格的表3标准。超滤、纳滤、隔离、氮、生化冷却系统、冷却场……那么多陌生的名词和业务用语,好专业啊。
工作人员介绍得特认真,我们听得也特专注。大家都在默默体会着什么……
10点半,我们离开了垃圾处理中心,我的心里突然觉得这是很神奇的一次旅行。
环保一直都是受关注的话题,但又有多少人将这付诸行动呢?午餐晚餐的浪费,塑料袋随意使用丢弃,“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视而不见……在科技还不是很发达的中国,现在我们是否要从自身小事做起,哪怕学不了环境工程,创造一番伟大的事业,也依然可以付出十四亿分之一的力量,因为地球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