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来我家
——接待美国学生有感
在女儿的积极要求下,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全家迎来了一位美国交换生新月(英文名OLIVIA ),在为期两周的共同生活中,我们颇有感受,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
初次见面的新月给我的感觉是娇弱的,沉默的。长达二十小时的飞机旅途让她累得不愿多说一句话,简单的招呼之后接她回家住宿,我从车窗的后视镜里看到的是一张茫然的面容。正如她之前邮件里提到的她是有点内向的,加上可能累时不愿多说话。怀着这样的理解你就会就觉得她是那么的楚楚可怜,毕竟还小啊,远离亲人,真正的漂洋过海呢。心里在想:若是我们的小孩有朝一日只身一人踏上陌生的土地,第一天也是这样的表情吧。
本以为她不能在第二天正常睡醒,但结果发现她能在必要的时间醒来,并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洗漱、整理行李箱、整理床铺等,这一点在后面的每天都依然能够做到。美国学生的上学时间是早晨8点,她说每天自己做早餐,并且做好午餐后带到学校去,而来到中国是被要求7点到校。我想我们的孩子有好多事情全是由父母包办掉了,比如做早餐,洗碗,整理床铺等。她对时间的处理和严格的自律让我对娇小的她有点刮目相看了。
首先碰撞的是饮食文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因为信仰和习惯的问题,新月是个素食主义者,不吃所有的鱼虾和肉类,能吃鸡蛋、牛奶、面包、水果、蔬菜、豆浆、油条、炒饭等。在尊重她习惯的基础上我们强力给她推荐中国菜,所以在家里的晚餐我们会多烧几个素菜,再加个炒饭,她就会吃得很香了。新月也非常愿意尝试中国菜,我们分别安排了教她炒饭和包水饺,吃着自己所包的饺子她笑得非常的开心。这周恰逢端午节之际,女儿趁机给她介绍了有关端午节的传说,她听得津津有味,吃起棕子来也毫不犹豫了。
新月非常好学,这次来中国交流的目的也是为了语言交流和国际文化的体验,所以每天学校安排了有关汉语的学习等。我看到每天晚餐后她就会取出当天在学校上课的内容和女儿再研究一次,我们给她唱在学校所教的中国流行歌曲:茉莉花和朋友,她的脸上笑开了花。这时女儿趁机也取出外教的作业向她讨教询问,她的回答总是那么慢条斯理,有耐心。在餐桌上我会放慢语速和他说中文,甚至餐馆里的菜单也教她读了一遍,在原有中文的基础上她学得很快,有许多汉字的意思非常明白,但表达出来时会用英语描述。这和我们的孩子学习英语的习惯是一样的。
为了让新月充分体验中国的文化和生活,在周末时我们和另外一个交换生家庭商量好后决定去浙江杭州参观旅游。我们来回乘坐了火车,新月说在美国没有这样的客运火车,因为相对人口少和城市间的距离原因,城市间交通不是汽车就是飞机,能体验到如此方便快捷、设施完备的交通设施感觉非常的好。到达杭州后我们首先去了宋城,宋城是一个以古代宋朝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公园,园内人员穿着古代的服装,唱着古代的戏曲,这边戏台玩起飞刀,那边王员外家女儿抛绣球选亲,走在人群中都会遇上古代阁楼小姐。街边的小吃应有尽有,店小二也复原了南宋时期的模样,我们穿梭在现真图画:清明上河图边,仿佛穿越到了1000年前的古代。最精彩的莫过于晚间大型的千古风情演出,此演出拥有五百多名演员的强大阵容,分四个部分分别描述了古代宋朝的宫庭生活、抗金英雄岳飞的英勇事迹、杭州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繁荣的生活。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与第二天在杭州西湖边观光游玩轻松泛舟的休闲心情相比,他们更能体会现实生活的来之不易和可贵。
新月说她所在的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是个省会城市,她去年去过的上海和美国大部分城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差不多,我和女儿提议是否要去中国的乡下看一看,她表示非常的感兴趣。这天正好是端午节,早上她品尝了棕子,一路饶有兴致地观赏着沿途风景。在歪斜的农村田埂上走着看着,她告诉我们,她的爷爷奶奶也在农村,但那里的农村和中国的不一样。有句话说得好:“开阔一个人的眼界,等于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禁不住在想:要是我们的孩子有机会也能去看一下美国甚至更多的国家、不止农村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最后的几天我们轮流安排了吃火锅,打乒乓,逛恐龙园,看电影等。这些活动让我们更看到了新月的勇敢自信,她能玩公园里最刺激的娱乐项目,能打中国人最擅长的乒乓,能很好地用筷子……,从她的身上我能看到我们的孩子所缺失的东西:比如独立、勇敢、坚强,但也另外看到我们的孩子身上所具有的东西:比如诚意、善良、替人着想。新月和女儿相处得非常好,她们饶有兴趣地中英互换地交流着。我想她们通过相处,更能看到彼此所需要改进的地方,积极地展示自己。
两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分离的那一刻我意识到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接待了一个客人那么简单,它让我看到了未来我们的孩子在异国他乡、看到了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人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过程。
高一(12)班谭柯艺家长 张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