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教育>>国际课程>>课外活动>>文章内容
常州最美的风景
发布时间:2012-05-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高一(14)班凌依柯
我要讲我的家乡,我要讲常州,讲我心中的常州,那个不加任何修饰的常州。我虽然不是地道的常州人,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那么多年,对这儿的感情早已不言而喻,就好比常州是我的父亲,而我就是他的儿子,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可到最后却只是默默的望着他的背影,心中为他祝福。
讲常州,我只想讲青果巷,这个具有江南特色的小巷子,在我印象里,那时的青果巷,还有很多人居住在那,每天清晨,巷口卖鸡蛋饼,卖豆浆油条的师傅已然忙碌起来,巷里巷外三三两两的人路过,经常停在他们的摊前。“做个鸡蛋饼”。“好嘞!”见那师傅娴熟的手,他好似在表演,有好似在享受这一过程,翻面将饼抛起,然后饼毫发无损地翻落在锅中。“先生,您的饼!拿好!”
这儿曾是我儿时玩乐的天地,我和伙伴们在那巷子里追逐嬉戏,不亦乐乎!来到玩伴家前的空地上,那有口井,我们走上前去,伸长脖子,掂高脚尖,向下观望着。“昏头了!”大人们见我这样,二话不说,将我拉到一边:“掉下去怎么办,你太调皮了!”儿时的我热爱这里,也许是幼稚,也许是受电视剧影响,让我对这些富于蕴味的古建筑充满期待:“要是能住进去,哪怕只有一天,该有多好啊!
十年后的常州,物是人非,人们闲暇时口中的谈天,或许只会说常州发展的有多迅速,作为一个常州人有多骄傲。十年后的青果巷,有些住宅早已人去楼空,除了被冠以“文化遗产”的称号外,有谁会去真正体会它,它的价值在现代人眼中,可能早已被漠视。远看它,外表看似的确破败不堪,我故地重游清晨的青果巷,与十年前差不多,依旧是三三两两的人,依旧有那做饼的师傅,“要一个饼”我对那师傅说。“他不就是十年前的那个师傅吗?”我自言自语道,却不想让他听见:“是啊,我就住在这巷子里。”“哦”我笑着回答道。“师傅,你的蛋可比别家的大多了,香肠也加的多啊,这样会亏的。”“嗨,如今常州是文明城市,我们做生意讲究诚信,盈亏早已习惯了,我不过就卖个诚信,好让你们多光顾我的摊子。”“会的”我回答道。
拿着饼,踏进巷子,那一刻,我感到全身像是被一股强烈的磁场所吸引,我一边走一边摸着那灰白的墙,心中变得很自然,很轻松,很安静,有种恍如隔世的感受。我的灵魂找到了寄托,就是这儿,这个巷子,它能洗净我灵魂上的杂尘,让我不去在乎所谓的名利,只要清清白白,勤勤恳恳地做人,这不正是真正的江南人吗?他们的朴实,他们的淡泊名利,他们对恬静安详生活的向往。
青果巷,它是现代常州最美的地方,他被寄予了灵魂,不管经历多少年,哪怕是人去楼空,只留个空巷,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会洗去他的魂,常州的魂,江南人的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