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教育>>国际课程>>课外活动>>文章内容
高二年级坚韧行有感
发布时间:2012-05-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高一(14)班凌依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这番话让千万有抱负、有理想的少年们铭记在心,并为之奋斗终生,甚至付出生命。
    “读书“二字是最令人值得品味的,难道光读书就能报国吗?这个问题在今天我得到了最好的答案。今天高二坚韧行,四个月前的入学教育和九月的军训让我感受到拉练真是一项磨练意志的运动。下午五点,我们被要求去校门口迎接凯旋的高二同学。
       队伍还未到,鼓声先响起,“咚,咚,咚“令人心潮澎湃。几百双眼睛盯着校门口。手中拿的全是矿泉水瓶,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勇士们的回归。鼓声欲振欲高,终于我看到了一面面甩动的旗帜。“来了!他们来了!”顿时矿泉水瓶敲打声,口号声响彻整个校园。
       迎面而来的旗手是如此的英姿飒爽,哪怕是八十里的长途跋涉后,他依然是如此挺拔,大步向前。紧跟其后的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天笑风生,一边看着我们手中的标语,一边拿起照相机在拍。“七班!无敌!”“七班!无敌!”这声撕心裂肺的吼叫立刻引起我的注意。天啊,居然是个女生,她在尽全力嘶吼。请注意,那是嘶吼,每一声“七班”她都奋力摆动双臂,以助她完成那足以令每个心灵都为之颤动的吼叫。
        我震撼了,我折服了,冥冥之中我懂了什么,这不就是我苦苦寻找的答案吗。何为读书?熟背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就能报国于危难中吗?不,那是八股。何为读书,周总理真正想告诉青年的是:“做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五四运动,正是学生在天安门前不顾军阀阻挠、游行示威,才换来了整个民族的觉醒。包括那时的毛泽东,他也是个充满书生气的书生,却毅然从容,成为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兴衰由这个国家的青年决定,少年强则国强。大人们总说:“学生们就是太冲动,不懂得冷静。”这话固然对,但这就是青年人:有激情,有理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