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教育>>国际课程>>课外活动>>文章内容
记2012省中科技节(二)
发布时间:2012-05-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高一(13班)张钧涵
从二月中旬得知开展科技节的消息后,作为美国班的我们,对科技节充满着兴趣与热情。邀翔天际,OM,妙趣大连环等项目中,我,孔令闻和万立鑫一起选择了最好玩的“乾坤一掷”,我们想做的是投石机,虽然我们的把握不是很大,但我们三个人都想做好。
从那一周开始,我们三人开始分工合作,孔令闻负责买胶水和弹簧,万立鑫去网上搜索关于古代投石机的图片和构想,我呢,我就负责筷子的供应。到了周末,我们三人商量决定采用杠杆的原理,利用弹簧的拉力把沙包投出去,先将结构搞定,材料是:300双筷子,木胶,502胶,拉簧,压簧。万事俱备之后的那个周末,经过多次对比实验,我们果断选择用木胶代替502胶水先把中间最厚的一根支柱粘了起来,把底座做了出来。其中最困难最难搞的是支柱旁的两根侧柱,最关键的步骤是要在上面打孔,一开始我们采用的是2×3的结构,但实际试验后说明那经不起冲击钻的冲击力,结果被打破了。当时物理实验室的杨老师安慰我们说:“没事,哪有一次就成功的!”我心想也是,所以我们重新做了一套3×3的侧柱,孔令闻,万立鑫和我大家一起经常抽着中午的时间去老师那里打孔,有时候也会吃闭门羹——因为好多老师要休息,我们不能影响到他们。所以,我们必须赶早:一吃完饭,就跑去物理实验准备室。杨老师也十分愿意帮助我们,打孔中,又碰到了一个难题:找不到合适的钻子。所以说,打完孔之后还要手工加工,我们借了磨砂纸,圆锥刀,用了砂轮,终于把筷子磨成了圆的,这样就能插进孔中了。当时,看着筷子,看着打的孔,我们三个笑了。
但是,当我们大致结构做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试着拉了一下弹簧,结果不堪设想,当万立鑫缩开手的时候,弹簧飞了出去,侧柱也飞了出来,看着亲手粘上去的筷子,如今却经不过轻轻的一拉,心中万分无奈。但杨老师不是说过吗:“哪有一次就成功的实验啊?”于是,我们重新粘起来,在侧柱上加了加固装置,我们三个一起去金桥市场买木胶,买劲度系数小一点的弹簧。因为,每一次投掷出去的距离都在变,不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也不能每次都保证落在2.8m3.0m之间,所以我看着投石机转动的角度,一下就想到了量角器,我提议可以用量角器测量角度以保证每次都在满分区域内。
比赛那天,我们三个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做了最后的实验。比赛时,试了好几次,最终我决定将角度定在4.5度。当我量好了角度,万立鑫咔嚓一刀剪断了绳子,看着沙包在空中划过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正中红心,不仅落在了2.8m3.0m之中,而且还在加分区域内呢!我们听到了周围热烈的掌声。在被宣布我们获得一等奖的那一刻,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开心。
通过制作投石机这次经历,我明白了失败有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学会正视困难,勇敢地去面对它,不要轻易地放弃,这样成功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