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而有价值的深度探讨,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体验
——记语文组校庆公开课
12月16日,在我校109周年校庆之际,语文组校庆公开课如期举行,本次公开课分别由三个年级的青年老师执教,是语文组的一大特色。钱云凯老师选择卡夫卡的小说《骑桶者》,带领高三学生对现代派小说进行探索;曹韧基老师选择《天上谣》,带领学生领略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高一年级潘胜朋老师迎难而上,选择师陀的小说《说书人》,以窥见《说书人》的创作动机为主题,带给学生新的小说阅读体验。来自市内、市外的几十位老师对这三节课进行了观摩,语文组内各教师也积极参与了此次听评课活动。
潘胜朋老师《说书人》一课,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窥见小说文本创作动机这一核心问题,充分给予学生探究讨论时间,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来找出证据,形成观点,进而进行班级分享交流。潘老师充分挖掘了小说文本内容与深刻主旨,对学生的回答循循善诱,带领学生层层深入探寻小说多元主旨。教师教学感情饱满,课堂氛围热烈,师生对话和谐,课堂精彩纷呈。

曹老师首先带领学生解剖文本,让学生自由地谈读完这首诗的感受,学生侃侃而谈,气氛十分热烈。接着,曹老师又带领学生通过这首诗认识李贺的创作风格以及李贺的生平遭遇,并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整个课堂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诗歌内部背后广阔的空间,课堂十分精彩!

钱老师围绕学生的阅读问题“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骑桶”、“借煤失败的原因”展开教学。他组织学生就相关人物对话的片段进行角色朗读,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之间交流的缺失,并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剖析。之后,钱老师就“如果能进行有效交流,能否借到煤”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入挖掘文本,继而使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内心体验有了更为深入的体悟。

评课环节由任小庆老师主持。首先三位执教者分别对自己的教学构想进行阐发。潘胜朋老师将自己的备课历程与心得与大家分享,最后他站在学生角度预设了五种主题,最后推导到时代大主题上,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开,于是决定给自己一个挑战,干脆放开,让学生自由发言;钱云凯老师则有目的的打破学生对小说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学会解读现代小说;曹韧基老师则希望通过《天上谣》,旨在通过细读与朗读,品味诗歌背后的深层意味,尤其是区别同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鬼李贺的特点。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的许老师高度肯定了今天所听的课,赞扬了潘老师对文本一切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利用以及敢于迎难而上,对教材新的篇目有自己的思考与解读,;而对于钱老师的《骑桶者》的课堂,称赞了省中学子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与省中教师的引导能力;省溧中的周老师听课后只觉得后生可敬畏,省中的三位青年教师年轻而才华,对于文本都有自己很深的思考与钻研,同时工作踏实努力,课前梳理学生问题,从学生角度出发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撰写者:汪亚伟 金周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