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北大语文教师职业发展高端研修总结(黄洋洋)
发布时间:2014-08-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黄洋洋

北大语文教师职业发展高端研修总结

黄洋洋

今年815-818日,我参加了由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主办的语文教师职业发展高端研修课程,这次培训分为两个部分:集体培训(8.15-8.18)和网络跟踪指导(2014.8-2015.8)。集体培训的三天半的课程紧凑而又丰富,这三天半的课程又分为两个部分:专家讲座和工作坊交流。专家讲座分别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学文言文教学、鲁迅作品解读等不同角度,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勾勒出了宏伟的教学视野。工作坊交流形式主要是以相邻近地区同级别的语文教师共同反思自己的职业现状,制定三年内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且确定共同的研究课题。

在这次高端研修班的培训中,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新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

在我20129月刚刚开始高中语文教师的生涯之时,省中的领导就十分关心我们的成长,学发处的冯主任,让每位新入职的老师交一份职业发展规划,要求每位新老师规划自己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当时我们很诧异也很苦恼,三十年的职业规划看上去似乎有点可笑,但是听了温儒敏教授关于“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后,得到很大的启发。每位教师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会产生职业倦怠,特别是工作到10-15年的教师,所以对于产生职业倦怠的老师来说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十分重要。而对于像我们这样工作了两三年的新老师来说,为期三年的职业规划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年轻老师来说工作的前三年是关键的三年,决定了新教师的成长方向和深度。广东省语文教研员在“如何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讲座中提到一点新老师的前三年很多都是不受自己把握和规划,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只需要规划我们可以规划的,把握住能把握的。这一点我觉得说得很好,因为年轻新老师往往在面对工作的时候有一种无力迷惘之感,感觉到很多事情都不由自己控制,如果能够规划自己能规划的工作学习生活,往往能给繁重的日常生活抹上一道亮丽的色彩。比如我们可以规划自己的读书进程,按照个人的条件每天挤出时间读书,这是很关键的,也是很重要的,对于青年教师的发展有指导性的作用。

二、 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和课题研究

北大语文所邀请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主编张蕾为我们做了“教师如何做进行课题研究”的讲座,她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告诉我们,教师的研究能力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自我追求。中学老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业务之余,很少能够抽空来写一篇论文,特别从内心深处来说也不愿意动笔。就我自己的实际而言,虽然是研究生毕业,曾经也写过一些研究性的论文,但是工作以后特别害怕写一些这样的文字,甚至于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张主编提出“如何确定选题”这个篇章中建议刚刚撰写论文的老师可以从日常教学生活中的小研究切入,这个倒提醒我可以从小的问题开始研究,,比如说文言文教学中翻译经常出现两种情况,那么这就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的课题,从这样的小切口切入,言之有物,又不乏味。

同时张主编向我们展示了许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标题表意比较含糊、观点模糊、间架结构不够匀称、缺乏逻辑、流于感性浅薄等等。对照着她所展示的案例,我觉得这些问题是我经常会犯的,而且是明知故犯的,经常为了赶时间等等,随便拼凑文字完成一篇,胡乱交差,其实往往破坏了原来的论文视野和水平。

三、语文高考改革的方向

温儒敏教授和张彬福教授针对语文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向在座的各位教师重新解读了语文高考改革的趋势。两位教授的讲座基本都是基于北京语文高考的改革方向而言的,在这一点上,他们提到了这样几个方面:命题将更加注重运用教育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作文的改革,估计分值不会大增;题型和各类题搭配的改革;文言文命题的改革。

听了他们的讲座,我还是为生在江苏省而自豪的,因为我觉得我们江苏的语文高考走在了北京的前面,而且他们的改革方向都是慢了我们一步。但是我们江苏省的高考语文还是要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的:比如教育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如何在语文课程中实现,我曾经研究过一些二语习得的命题研究,语文考试的题型大多数是主观题,这在语文考试中如何实现,如何保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我觉得这是很难实现的。此外江苏省的高考语文中有一项名著阅读,对于名著阅读的教学和考察,我一直深有疑惑和不解,并且我个人认为在各个学校的操作上,名著阅读成为了标准化测试的考试试验田,失去了名著阅读最根本目的。

 

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会根据身体情况,制定一个相应的读书计划,不能听完先生的教诲后就草草交差,还是要写一点,做一点,读一点,让自己每天都有进步,就像在草原上练习蒙古拳的郭靖一样,虽然有些笨,但是还是调整呼吸,慢慢升级,才能应对接下来的“洪水猛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