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至7日,沪苏皖浙第十六届“新语文圆桌论坛”在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柯桥校区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唐诗之路——地域文化探究”。论坛发起人袁湛江、黄玉峰等出席开幕式。来自论坛会员学校教师代表及绍兴市部分学校教师共约300名高中语文教师参加了本届论坛活动。我校程代军、钱云凯、黄洋洋、李文谦、孙玉婷等5名老师参加了这一语文教育的盛会。
开幕式上,绍兴市柯桥区教育文体局副局长徐民江先生向专家学者、省内外语文教师介绍了柯桥区教育发展、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鲁迅中学老校长许吉安先生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辞,论坛发起人之一、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校长袁湛江阐述了论坛的宗旨理念,鲁迅中学柯桥校区副校长宋健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题内涵,《语文学习》杂志编辑张少杰女士表达了参与论坛活动的感受,并交代有关投稿注意事项。
在课堂展示环节,五位以“唐诗之路”为主题,带来五节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研究课。来自铜陵一中的单凌老师执教的是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鲁迅中学的金伟方老师执教的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张家港高级中学的宋淑芳老师执教的是明代才子徐渭的《豁然堂记》,鲁迅中学彭玉华老师执教的是最难读懂的鲁迅作品《野草》中的《好的故事》,复旦附中的王召强老师执教的是现代作家柯灵的散文《野渡》。五则文本以时间为序,将自古城绍兴出发,自镜湖向南经曹娥江,入浙东名溪,经新昌的沃江、天姥,最后至天台山的全长约200公里的唐诗之路勾勒出来,并以其文化精神的洪音启迪来人。五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有千秋,诵读主线之明确,文本解析之严密,教学设计之灵巧,问题探究之开放,导读点拨之随性,给与会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在说课评课环节,五位老师介绍了教学设计的目标与依据,并对教学进程与效果进行了小结和反思。在评课中,来自各校的代表争先恐后发表听课感想。我校钱云凯老师肯定了各执教者的才华与能力,也就课堂容量、文本中的信息关联以及主题探究的可能性提出自己的看法,获得与会老师的响应。袁湛江校长用霸气、勇气、灵气、大气、文气来概括这五节课,虽未过多阐释,优点与不足亦可由此显见。
在专家报告环节,来自复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作了题为《自爱名山入剡中——唐诗之路寻梦之旅》。讲座以“冲破思想的牢笼”为内核,结合经历唐诗之路的342位唐代诗人的文本,探究他们东游吴越的思想动因,并回归教学实际,倡导“从游”的语文教育生态理念,在山水中感知文化,树骨育心,赢得与会教师代表的广泛赞誉。我校程代军老师担任这一环节的主持人。
闭幕式上,袁湛江校长对本次论坛作了全面总结。他首先代表组委会向承办本次论坛的东道主鲁迅中学表示真诚感谢,并对本次活动中上课、评课和专家报告作出高度评价。他还就论坛的后续工作作出布置,并期待明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相聚。
据悉,“新语文圆桌论坛”是由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高万祥、黄玉峰、袁湛江、曹勇军等组织发起的一个语文民间论坛,目前有会员学校14个。论坛始终秉承“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理念,坚持“纯民间、纯学术、有个性”特色,其问题意识、学术精神和民主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语文精英参与其中,在高中语文界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