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11~2012下学期语文组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2-06-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欧阳林

 

2011~2012下学期语文组大事记
一、教师发展
1.互取优势,点亮成长
315下午,语文组在组长陆建生的组织下开展了2011-2012年度“元博杯”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专项考核”比赛,比赛内容为张抗抗《商品大潮与文化沙滩》的“导语设计”和“板书设计”,参赛的青年教师有张立老师、李燕老师、张衍标老师和杨凯华老师,评委有陆建生组长、欧阳林老师、王利华老师,比赛在严肃而融洽的氛围中顺利举行。
首先是导语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导语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部分。张衍标老师以自身对文化的理解和几段精辟、贴切的引文切入,深刻地诠释的文化的意义和重量;杨凯华老师则结合当下的商品大潮的现实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经济全面实施的商品化历史呈现一个客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生产机制,接着引入那个年代人们的放逐与坚持、思考与写作,从而引到张抗抗之于文学文化的独特坚守;张立老师的导语设计条理清晰、声情并茂,能够运用鲜明的对比从激发学生深思的角度进行设计,有事例、有数据,显示出其扎实的教学功底;李燕老师结合课文所在专题主题“雅俗之间”和本文之前的《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的复习采用专题导入、复习导入的方式进行了导语设计,设计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体现了良好的教学素养。此次“导语设计”竞技反映出各位老师的智慧与努力,对于老师们之间的交流与成长大有裨益。
接下来是板书设计,张衍标老师采取坐标系的方式设计板书呈现出一个三维教学体系,结构清晰、大方,颇具伸展性;杨凯华老师以菱形图形结构本文,呈现了商品大潮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内在关联,板书设计简洁、清晰、有条理;李燕老师的板书采取的标题列表式,内容翔实、丰富;张立老师由现象、内容与作者本身态度的互动之角度进行板书设计,较为清晰地反映了文化沙滩和文化沙漠的内涵以及这些内容之于人们思想的内在影响。四份板书设计显示出各位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思路也反映了各自良好的教学理念,通过此种设计对于我们今后理清教学环节的逻辑关系、把握教学重难点、呈现良好的教学风采是一大助力。
“专项考核”是教学基本功的重要一维,进行此项内容的竞技对于激发青年教师的竞争合作意识、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素质意义重大,语文组将稳固这一平台,积极创造更多青年教师学习、锻炼的机会。
2.教学设计,各显风采
6月份,开展了2011-2012年度“元博杯”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学设计”比赛,课题为《受戒》。四名青年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都写出了富有特色的教学设计,表现了对文本独到而深入的解读能力和教学流程的设计能力。
3.“牵手”专家,高端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学习的平台,我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上海市特级教师、语文教研员步根海老师为语文学科特聘专家。
515上午,我组陆建生、郭家海、程代军、刘高平、欧阳林五位老师和田家炳中学的四位老师接受了步根海老师的指导。九位老师先分别汇报了各自的特长、课题研究方向、教科研的困惑和期望得到指导的内容,然后步根海老师逐一做了详细点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全力打造师资发展平台,说明为实现“学术高中”,学校在统筹师资培养和优化教师队伍的工作进入到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下午,步老师做“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学习策略的指导”专题报告。他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却恰恰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大问题。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教学内容看似确定,其实是不定的,大多是教师(也可能是教师的小团队,如备课组)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定的,致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五花八门,在同一类型学校的同一年级教同一篇课文,教学内容竟有很大的区别。
步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要依据“语言形式”提升“语言素养”这一核心。然后关注到“学科个性和教材个性”。步老师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要考虑教材因素,要发现教材本身的教学价值。一般地说,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取知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形成价值观,而学生这个发展过程的主线是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这里所说的语言,不是静态的语言知识,而是动态的语言规律的发现与掌握。因此,教材的教学价值,首先就在于语言学习的价值,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
步老师认为,要体现语文的个性,就要发现不同文体的个性。同样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不同的文体形式来表达,因此,学习不同文体的文章,就要体会其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例如,小说的学习与散文的学习,就不尽相同,而议论文、说明文,差别就更大。要确定教学内容,教师在研读文本的时候,就要敏锐地感受到不同文体的个性特点,要知道学生学某一类文体时,当掌握哪些最基本的东西。语文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曾流行过一些片面的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就是“淡化文体”,如果文体真正淡化了,那么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什么呢?
       最后,步老师还介绍了“沉浸式”教学、“整体感知”建立教学、“质疑”教学、“读写关联”教学、“语言敏感性培养”教学集中学习指导策略。
步老师强调,要体现语文的个性,就要把学生语言素养、文化眼光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语言素养、文化眼光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一定的语言材料的积累,但是,绝不是死记硬背知识概念,不是机械地背诵一些好词佳句或名篇名段,而是要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体验、感悟语言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要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让学生学习、吸收、内化优美、典范的语言,并在表达的过程中,由不自觉到自觉地运用这些语言。
二、教研活动
426下午,语文组张衍标老师开设了一堂精彩的校本教研课——《扬州慢》,全组老师积极参与听课,张耀奇校长也莅临张老师课堂听课,张老师备课精心、组织有序,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反响热烈。
课后,语文组全体教师在语文学科中心参加了本组期中考试分析教研活动和张老师校本教研课研讨活动,办公室陈晓霞主任在座旁听。在语文组组长陆建生老师的主持下,会议和研讨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活动围绕张老师的校本课展开,流程清晰,安排有致。首先,高三组欧阳林老师从高考语文复习的角度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此课优点在于结构清晰、层层推进、重难点把握到位,不足在于对文章情感思路的梳理还需加强。由此他谈到根据高三语文学习和复习的问题需要对高一高二语文教学提出一些要求,尤其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面的拓宽方面。高一组语文备课组长周娴老师则重点梳理了高一语文组近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指出高一特别注重集体备课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对目前语文课时增加作出了合理的规划,如适度地增加阅读交流课和作文训练课等。李莉高度评价了张老师校本课的点面处理、教学组织、教学语言和点评等方面,并指出其时间安排上的不足。张耀奇校长认为这节课设计精巧,有情有味有理,教学语言简洁精当,张校长指出在课堂环节展开上再推敲推敲则更好。小组最后,陆老师对张老师的课做了精当的总结,并对本组近期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在结合近来的一些教学工作的实际的情况下,他还提出了语文组今后教学活动的一些基本方向:如顾泠沅教授所指出的“以学定教”理念、对学生评价的及时有效、对学生体验性阅读的加强等,另外,对在座的语文组青年教师,陆老师寄予了厚望,期待今后在教师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三、辅导课程
1.视频辅导
在寒假中,多位老师开设了视频辅导课,为学生的假期学习进行了重难点辅导。
程代军老师开设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欧阳林老师开设了《议论文写作指导》。
2.专题讲座
为丰富高三教学语文形式,帮助高三学生备考自主招生考试,为优秀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指导,陆建生、郭家海、王传兵、沈金梅、任小庆、程代军、欧阳林等老师为高三提优班或高三全体学生做了专题讲座。
3.专家讲座
聘请了校外专家为高三学生做专题报告。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专家薛明德老师报告的主题是《高考语文大纲解读》,常州教研员周於老师报告的主题是《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
 
四、校外影响
    1.生命教育
311下午,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邀请我校陆建生老师为全体高一学生作生命教育周主题报告。
陆老师报告的题目是"生命的担当"。他首先对一段马云视频进行解读,提出什么是有张力、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结合近30年的从教经历和当下职场精英事迹,陆老师告诉学生要有健康、有意义的人生状态,就要先学会责任与担当。担当在学校,担当在家庭,担当在社会。责任担当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事作风。最后他希望全体学生把担当意识落实在生活学习的每一个角落;落实在每一天,用行动创造生命不一样的精彩。
    2.作文讲座
  陆建生老师本学期在多校做了高考作文指导讲座。421日下午3,陆建生老师赴田家炳中学四楼报告厅举行了一场别是常州市高中语文学科名教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对高考作文有着深入的研究。近年高考作文有何新的走向,如何提高临场作文的应试水平,作文中如何选择事例及表述,带着这些问题,高三年级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引下井然有序地进入会场。陆老师从规范作文说起,提醒同学们高考作文中需要注意的方面,然后分别从议论文、记叙文两种文体的审题立意,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解。幽默的语言、翔实的材料、鲜活的事例不时引起同学们的欢笑与深思。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同学们纷纷表示:“陆老师的讲座风趣生动,指导的方法易于掌握,解决了自己在高三复习阶段的许多问题,收获很大。”
最近陆建生老师还赴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钟楼实验中学等校进行中考作文指导
 
五、学习交流
1.高三语文研讨会
32527日,苏锡常镇扬五大市在美丽的扬州召开高三语文研讨会。会议在江苏省名校扬州中学举行。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吴锦教授、高考作文阅卷专家蔡明老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曹拥军等专家做了报告,五大市教研员及各地高三教师代表数百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分为两个议程,一是课堂观摩,二是专家报告。
扬大附中戚老师上了作文讲评课,他以作文《分享》为例,讲了不同文体的作文如何结尾使文章主题更突出。扬州中学吴老师通过分析近三年高考中考查人物形象的题目,归纳出人物形象题的特点,然后提供给学生一篇文章,让学生设计有关人物形象的考题。
蔡明老师做了《底若没有,气从何来》的讲座,以苏南四市一模考试作文《底气》为例讲了如何评析、提升作文。他说,对于单概念作文题来说,是什么永远比怎么样重要,有时比为什么还重要。摆事实重要,讲道理更重要。从写作训练的角度来说,适当经历模仿,然后再创作,是写作的必经之路。蔡老师几十年来对作文教学研究深入,又以十余年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的身份指导高考阅卷工作,作文指导经验丰富,此次讲座材料详实,分析精辟,让人获益匪浅。
曹拥军老师重点讲了如何进行高考复习。他觉得高三复习许多学校复习顺序有问题,比较好的顺序是先复习现代文,再诗歌,再文言,然后基础。他强调要抓好经典题目的复习,做好归类整理工作。
最后半天,吴锦教授对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思路进行了解读,指出2011年语文分数的下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高考命题研究不够。然后他逐题分析了2011年各题失分的情况及原因,指出了各种题型的命题思路,并提出了一些复习建议。比如文言文不再取材于二十四史,要重视古今词义的区别,重视语境义;古诗词考查方向明确、具体,复习要有针对性等等。
此次研讨会进程紧凑,内容充实,对一模以后的二轮复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活动 
331上午,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苏派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主题研讨会在省靖中开幕。省内近千名骨干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交流研讨语文教学经验,我校语文组陆建生老师受邀参加此次活动并在高中组分会场做主题发言。  
苏派教学是全国教育园地的一朵奇葩,教学清简灵动、厚实精致,具有江苏独特的地域人文风格。本届论坛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和《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为期一天半。活动邀请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洪宗礼,南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王栋生等做专题报告。来自南京、苏州、扬州、徐州等地的语文特级教师、文学院教授等还将为参会语文教师带来生动精彩的名师示范课。
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的举行,为江苏语文教育界带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必将推动该江苏语文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是31日下午的名师示范课。
出场名师都是享誉语文界的大腕:曹勇军!黄厚江!唐江澎!
曹勇军老师执教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葡萄月令》。黄厚江老师执教的是初一的课文《黔之驴》。唐江澎老师执教的是“走进语言现场——问答之间”。
名师的课有如大餐,一餐足饱,三餐齐至,令人美不胜收。
41上午,主题讲座,主讲人是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研究员成尚荣老师,讲座主题是《合唱声中独唱者的旋律》,着重讲了语文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重要。讲座结束,是分论坛活动,分高中组、初中组进行,专家与我们一线教师面对面答疑解惑,真诚交流。我校语文组陆建生老师受邀在高中组分会场做主题发言,陆老师重点阐述了他对苏派语文教育论坛活动意义的积极认识,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六、活动课程
1.高一年级举行演讲比赛 
    614下午,艺术楼二楼报告厅人头攒动,演讲人才汇聚一堂,共话“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演讲比赛”盛事。
    炎热的初夏,酝酿着他们炙热的情感,在那一方讲台上,喷薄而出“视野、高度、风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没有愤青,有的只是那一份热情与理性。从社会现象出发,挖掘事实的本质,最后再以他们独特的思维,精辟的见解,让我们对“公平与正义”,对“责任”,对“求真”有了新的理解。
正如他们所说,“公平与正义是对每个人的要求,纵然我们只是个中学生,也可以为之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又像他们说的那样,“只要将责任当作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他便不再那么复杂而沉重”。他们用简练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求真的本质。十七岁的青春,因为这些而脱去了一分稚气,多了一份稳重与成熟,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相信他们的这份情感,这份热情与理性,终有一天,会如夏日的惊雷,给我们以惊叹;会像夏花般灿烂,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更会像陈酿那样,在时间的酝酿下,越发迷人而香醇。
2.高二举行辩论比赛
5月下旬开始到6月中旬,高二年级举行了三轮辩论比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