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我校教研组长在陈开和校长和徐瑛副校长的带领下,赴翠竹中学参加“教育教学诊断分析会”。翠竹中学各教研组长(10人)汇报,分别是组内情况,教师优势,取得成绩,面临困难等。翠竹中学邀请上海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的副所长王洁博士坐阵诊断。活动后,我们的感受如下:
一、各学校教研组的教科研的现状基本相似,都具有以下几个共性特点: 1.大部分教师“只顾埋头拉车,少于抬头看路”; 2.有很多老师都在搞教科研,也有很多成果,但是可以说绝大多数教师是处于“被教科研”状态,是基于评职称等功利主义因素在做教科研工作的; 3.在做教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着眼于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即使课题名称中有促进学生内涵发展的字样,但从研究的动机和结果上看,还是迎合教师功利目的。学生是不是真有发展、如何发展等都是依附在教师主体之上的。
二、感受到了翠竹中学各教研组长的资料整理风格,比如:“咱这个组、咱这群人、咱这些事、咱这么想、咱的困惑”等。可以为我们自己将来整理资料作借鉴参考。
三、上海教科院王博士的几个观点,引人深思。
1.“以学定教”的“学”与“教”到底指什么内涵?从字面上理解似乎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事实上这个“学”的内涵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而“教”也相应地涉及到教师教的内容、教的动机、教的心理、教的态度、教的情感、教的能力、教的方法、教的观念、教的设计、教的策略选择、动态资源调配、教的评价内涵与实质等诸多因素。所以王博士说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者说见仁见智。
2.“不要期待奇迹,也不要拒绝改变”这个观点可能是个比较务实的教科研的观点。某种层度上我们现在的教学科研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有很多流派,也有很多经验模式,比如杜浪口模式、洋思模式等等。我们学习了很多,其实学完了也就忘记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是别人总结出来的,别人亲身践行的东西,而我们是被动参与学习的,所以记不住。由此使我想起我们自己的教科研工作的发展。有一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把它改一改“耳朵听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要说的是,我们钟楼实验中学要想办法创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教科研系统,要有符合我们学校特点的一些教科研行动策略与做法,成就学生,成就老师。我们不要把科研当做另外一件事,而是工作本身的必须;研究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工作的过程也就是研究的过程,为什么要分开?怎么能分开?动不动就把科研独立于日常教育教学之外,出发点就错了。只有立足于日常工作的科研,才是本真的科研,是真正的科研,而不是"伪科研"。
3.“我教你会,与你自己学会,效果差不多,但状态不一样”。“学习者的外部动机没有了,内部动机也没有了,我们还剩下什么?”王博士的这些观点引人深思。我这儿想加一句“作为身处前沿阵地的我们一线教师,我们怎么办?我们能怎么办?”我这个问题现在也是没有答案的,但是将来我们可以有这样的课题《有效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去研究。(张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