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学期忙而有序的氛围中,钟楼实验中学迎来了区学科教学的一次大活动——第三批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三组教学诊断活动。区人事科陈凌云科长,上海教研室步根海老师亲临现场,指导活动。组内7位成员全员参与,认真听课、评课,悉心听取专家意见。
蒋健老师和路靖老师分别借班执教了《我的叔叔于勒》和《画山绣水》。课堂上,蒋老师巧妙地利用于勒写给菲利普写的一封信这一资源,由此导入,由此引发主题探究,由此结束,蒋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用“送一束鲜花”、“握一次手”、“扔个臭鸡蛋”三种方式之一送给于勒和菲利普,来分析人物性格。路老师充分利用了图片、音响资源,引导学生体验了桂林山水的美,利用赏析的方法体验语言的美,用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作者的行文构思,并巧妙地使导入时的诗句与尾声时的对联构成呼应。
课后步老师充分肯定了两节课构思的巧妙,把新课程理念融入了课堂,(即课堂是学生的,不是老师的。)并把课题研究的意识带进了课堂,鼓励我们这一方向要坚持。然后,步老师重点与我们探讨了三个问题:1、小说的教学与散文教学有什么区别。小说教学的核心是读出作者的理想,不需要给人物简单概括,贴标签;散文教学的核心是领悟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出的对人、事、物的感情。2、九年级的阅读与七、八年级是不同的。要树立课程意识,必须有年段意识。3、课文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步老师希望我们不要在文章内容上花功夫,而应在支撑内容的语言形式上多琢磨。
听了专家的评点,组内老师感慨很多,自知一“文”障目,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努力形成高远的眼光,践行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自我的努力下,迈出坚实的成长步伐。(钟楼实验中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