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实验中学非常重视本次比赛,把它当作青年教师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平台。在赛课前学校教师发展处就组织语文数学外语教研组长和参赛老师开会,分管教学的徐瑛副校长对本次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所有教研组和老师“思想重视、态度端正、认真准备、赛出成绩、展示自己”。
当得知上课课题后,参赛老师能积极准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挖掘教材,精心备课,全组老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协助作战,群策群力。最终,语文潘杠、数学蒋悦、英语杭婷均为第一名,三个学科第一名尽收我校囊中。此次参赛符合参赛年龄段的教师我校人数最少,但效果最好。组织得法、全体重视、团结协作、个人进取是这次取得好效果的经验和启示。
蓦然想起大雁的飞行特点,百度一下,解释如下:
1.大雁组队飞行要比单独飞行提高22%的速度,在飞行中大雁的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
2.群雁在飞行过程种,大声嘶叫以相互鼓励;通过共同煽动翅膀来形成气流,为后面的队友提供向上之“风”,而且V字队形可以增加群雁70%的飞行范围。
3.在群雁中,如果有任何一只大雁受伤或生病而不能继续飞行,群雁中会有两只自发留下的大雁来守护、照看受伤或生病的大雁,直至其恢复或者死亡,然后它们再加入新的雁阵,继续南飞直至目的地。
4.雁阵中的领头雁一直在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头雁永远保持充沛的体力在前面飞,定期或不定期地有大雁上去领飞,后面就是坚定的追随者。
三个学科的此次参赛过程进一步现象地阐明了“雁阵效应”。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生物专家们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即雁群这一飞行阵势是它们飞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因为它们在飞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管理专家们将这种有趣的雁群飞翔阵势原理运用于管理学的研究,形象地称之为“雁阵效应”。运用到人际关系处理就是个人和整体的关系。“雁阵效应”揭示了个人行为与集体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两种行为是彼此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集体行为的效能提高离不开个人行为的配合。联系到具体工作,就是要求整个集体中的每个个人行为既要服从团体要求,各个个人之间又要有协作精神,并通过追求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的和谐一致,来达到最佳效能之目的。
人还是那个人,课还是那课,结果和过程却判若云泥,原因很多,最核心的是人的主观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质变。对于一个积极进取、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团队没有办不成的事;有一个好的领头雁(组长),雁群就不会迷失方向;雁阵中每一只雁都向着同一目标不懈地努力飞翔,相互借力,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三个教研组的表现是最好的诠释,可喜可贺,可圈可点。(钟实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