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10-11第一学期政治教研组十件大事
发布时间:2011-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向永知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政治教研组十件大事
政治教研组
1.承办“省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观摩研讨活动”分会场
“2010年江苏省高中思想政治骨干教师培训观摩研讨活动”于11月10日上午在我校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及我市的200多名高中政治教师与会。本次观摩研讨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观摩研讨课”,第二阶段是“专家评课及对话”。
上午7点30分,秋白厅已是济济一堂,我校向永知老师的一节以“文化”为背景的主题探究课《感受文化》,拉开了本次观摩研讨的序幕。为了引发学生对当下文化生活的关注,本节课分别从“家庭文化”、“校园文化”和“常州文化”三个不同视角来展示学生前期的探究成果,并在分享基础上展开了“文化反思”。高二(3)班学生的理性思辨和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给与会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南通二中张日华老师围绕《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这一课题与高二(2)班同学展开了精彩的对话。“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恰似智慧的火花照亮了课堂。
上午9点30分,开始了专家评课及对话研讨。会议由南通教研室教研员陈晓凤老师主持,特邀了南京市九中校长、政治特级教师王伏才老师,和丹阳市五中教科室主任、政治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丁双六老师进行点评。两位政治学科的泰斗级人物以各自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新课程的独特解读,多维度、多视角地剖析了两节示范课,并与现场老师进行了互动,气氛热烈而和谐。什么是“生本主义”、“智慧课堂”、“有效教学”?如何“动态生成”、“洗课”、“合作探究”等相关前沿理论,让与会老师有醍醐灌顶、如沐春风之感。
最后,省教研室领导表达了对我校精心细致组织的感谢,百年常中校园处处弥漫出的文化气息也让兄弟学校老师津津乐道。“不为彼岸,只为海!”政治组老师们如是说。                      
2.政治组“三年主动发展”中期评估
“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本着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提升追求和落实行动的原则,政治教研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于1211日下午8509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师发处陈晓霞主任主持,特邀了教研室政治教研员顾润生和在我校挂职锻炼的北郊中学课程处主任袁锋两位学科专家,张耀奇校长及全体政治组老师与会。
评估会议首先由教研组长向永知老师作了《与时俱进,明德正行——政治教研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工作汇报》,分别从“价值使命、目标达成、发展策略、特色建设、存在问题”五个方面,对政治教研组自20088月以来的两年工作做了梳理和反思,并重点从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师四个维度展示了政治组的目标达成及剖析了当下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本组今后工作的愿景。接着,关于《政治学科教学指南》的制定实施情况,高一备课组长黄荣平老师、高二备课组长马维俊老师、高三备课组长刘平老师分别作了汇报,阐明了各年级段的学情、教情和备课组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措施。
评估会议的第二阶段转入对话交流环节,张耀奇校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政治学科当前的学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此,张校长对政治教研组提出了要求――满足升学要求;培养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学生;打造学科特色,并希望广大教师做一个清醒的应试者,守住自己的阵地,从学科老师蜕变成学生老师。接着,与会老师结合政治学科的现状,开始了与顾润生、袁锋两位学科专家的热烈研讨。
最后,教研员顾润生作了总结性发言,肯定了省常中政治组两年来在教育科研和课程开发实施方面的突出成绩,同时,分别就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教研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3.谢晓虹班主任工作室中期展示
    “感受成长,创造幸福。”1224在省常中8号楼前的展板前有很多老师驻足细细观看,更有不少老师在展板前留影留念——原来是市谢晓虹班主任工作室中期展示活动的展板,本次中期展示谢晓虹老师收集大家二年来的成果,一口气足足做了24块展板,就这样听说还删去了一大半内容。
下午140在省常中8号楼501教工之家准时开始了本次中期展示活动。与会者有教育局基教处的殷涛处长,全体谢晓虹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和特邀嘉宾,还有戚墅堰实验中学的部分班主任和一些外校的班主任,整个交流过程非常融洽。
这次展示分为三大环节,第一环节由工作室领衔人谢晓虹老师对二年来工作室的活动进行盘点和回顾,然后由教育局代表殷涛处长对工作室的工作表示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对工作室下阶段工作的希望。
第二环节是沙龙活动,又分为三大主题,第一主题是由二十四中谈小洁老师主持,谈家长会的设计与安排——如何形成良性家校生态;第二主题是由省常中周丽老师主持,谈高中三年的主题班会整体设计思路——对打造健康理性主动发展的班集体的积极作用;第三主题是由市五中的盛红老师主持,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师徒结对——如何发挥好工作室的日常辐射作用。会议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进行,每位与会者都选择了其中的一到二个主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中不乏智慧火花的碰撞。
第三环节是主题班会观摩,由谢晓虹老师所带的高一(9)班承办,主题是“倾听——最美的姿态”,从日常生活中的倾听入手反映学生在倾听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提高倾听者的素养,表达为人处世的教养。班会有视频、有小品、有游戏,在整体设计中真实再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围绕主题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原本以为作为一个松散的组织,工作室只是给了我们可以研讨的机会和场所,但在盘点这二年的工作中,才发现大家真的很棒,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这么美好的事;才发现工作室已经慢慢变成了我们守望成长的家园;才发现自己的信念因为有大家的共同守护而变得无比坚定!
4.常州市模拟联合国联合会成立,并拟召开常州市第一届模联大会(C4)
20101211上午9:00, 常州市模拟联合国联合会成立仪式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隆重举行,来自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常州市北郊中学,常州市第二中学三所学校的60多名代表参加仪式,教育局局长丁伟明和省常中校长张耀奇以及各校模联指导老师也都出席了本次成立仪式。
2001年北京大学首次引进模拟联合国以来,模联活动迅速在中国流行起来。为了使这样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能在常州范围内得到最广泛的推广,全面提升常州市模联水平,由省常中模联协会发起,常州市北郊中学,常州市第二中学协定成立一个先进、平等、团结的模拟联合国联合会。
9点整,主持人宣布成立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省常中模联协会秘书长李穗伶向大家做了以“放眼全球,永不止步”为题的工作报告。报告中,李穗伶介绍了省常中模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却快乐的历程。紧接着,北郊和二中的学生代表张家栋、李瑞瑞也分别上台发言,表达了省常中模联协会几个月来对北郊模联的协助,以及自己对模联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
随后,签字仪式正式开始,伴着激昂的音乐,三位学校的学生代表签署了协议,主持人宣布:“即日起,常州市模拟联合国联合会正式成立!”此时,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所有的领导、老师、学生代表都起立鼓掌,为联合会的成立喝彩,也为联合会的未来祝福。
紧接着,丁伟明局长致辞。作为省常中模联的发起者,看着省常中模联一路走到今天,丁局长表示十分欣慰与欣喜。而对于本次联合会的成立,丁局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由衷的祝贺。对于模联活动,丁局长说道:“模联这个活动很小,但是意义很大。”他表示,模联这一活动在高中生之间开展意义更大,希望每一个模联人都能承担起建设更美好的世界的责任。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省常中模联协会工作的肯定,以及对常州市模拟联合国联合会的美好祝愿。
最后,所有的指导老师,学生代表纷纷在我们的题板上写下了祝福。
常州市模拟联合国联合会的成立是对省中模联活动的一次激励,更是在常州市高中生的社团活动中开创了一个新的长久的发展合作模式。联合国前任秘书长科菲·安南曾说过:“联合国依靠世界上每个人的努力而存在,尤其是像你们这样的青年。这个世纪,不久就会是你们的。”我们怀着共同的梦想相聚在一起,我们怀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用生命热爱模联,用生命享受模联。
正如省常中模联秘书长李穗伶所说:“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就是我们这些疯狂到认为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改变了世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常州的模联事业一定会不断走向成熟,迈向巅峰,愿常州的所有模联人在改变世界的道路上桴鼓相应,高歌猛进!
同时,拟定201112830日在我校召开常州市第一届模联大会,即C4――省常中、常州一中、北郊中学和常州二中,本届模联大会为期四天,将设立两个中文场,并邀请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模联主席参与到会议的组织,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5.校义工队活动正常开展,并参加“点燃冬季之爱志愿者交流会”活动
20101113,省常中义工服务队队长郭安琪与策划部部长叶天两位同学,在常州市义工联的带领下,与常州市帮困助学扶贫办、常州市义工联助老分会、助残分会、助学分会、企业家代表等一行15余人,来到了无锡市曹一社区和塘南中学,参加为期一天的“常州、江阴、无锡点燃冬季之爱志愿者交流会”活动。活动主要由三地义工团体项目介绍、观摩大型志愿者交流文艺汇演等组成。
在上午的项目交流中,各地代表先后纷纷发言。无锡市红十字会的负责人介绍了援建贵州、玉树希望小学食堂的项目,他们制作的项目介绍书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上,既有他们活动时的照片、援助对象介绍、招募志愿者要求等信息,还有细致的工程预算情况比如需要石沙:50立方X 60=3000元等。江南大学环保社团的学长在会上介绍了他们推广限塑活动的感受。常州市帮困助学扶贫办主任向大家介绍了常州“阳光助学爱心一对一”的活动。常州义工联助学分会会长在介绍常州义工开展的几次大型活动中,还重点提到了省常中义工服务队今年暑假组织参与的大别山爱心之旅活动。
项目交流结束后,各地代表还听取了专业培训师夏姐就如何做好义工组织者做的专题讲座。其中:作为组织者平时活动时要经常和新人交流,要鼓励老队员带人参观社团。及时掌握社团人员动态、分析社团人数减少原因。以及如何表彰先进、落实居家养老服务等精彩内容,对省中义工服务队未来的管理和发展非常有指导意义。
整个交流活动,既为大家展示了许多新的义工项目,同时也谈到了义工持续发展和新老更替所面临困惑的共性问题。大家一致表示今后要加强交流,坚持“公益不分家”的理念,为义工发展的更新更美明天做出应有的贡献。
1225周六,我校高一(14)班团支部的全体同学到常州市儿童福利院提供义工服务。同学们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带去了蛋糕、玩具和书本,与他们一起玩游戏、画画,给他们讲故事,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快乐、温馨的上午。同学们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关于幸福的领悟。
作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高中生,平时有着来自家庭、社会带给我们的幸福。而我们也应该将这份幸福带给他人。这次关爱行动则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将关爱与欢乐带给这些孤儿们也能让我们自身感到幸福与快乐。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们的内心同样也是快乐的。我们是付出者,同样也是受益者。我们分享着彼此的快乐。
6.“期初探索性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
“把精彩还给学生!”828上午,政治组刘平老师的一节“暑期作业过程性评价”研究课拉开了政治组期初探索性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的序幕。政治组及其他教研组的近10位老师走进了高三(3)班,以自己独特的观课视角,分享了这节颇有创意的作业讲评课。
暑期作业到底如何评价?这可谓当前教学过程性监控中的一大“漏洞”。而刘平老师的这节课就是针对学生暑期作业评价做出的一个大胆尝试。本节课分四大环节:首先,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学生代表展示两组知识体系图表的基础上,展开学生间的对话交流,从而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其次,结合暑期两次阶段性回校的作业评价,展开学生小组间交叉互评,并统计出评价结果;再次,根据时事热点来自编主观题,通过学生“命题”的方式来规范学生对主观题的审题(审材料、审设问)和答题;最后环节进入了本节课的高潮――“暑期学生个性化作业展示”,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同学间相互见证了暑期各个学习小组及个人的个性化学习,如:人文之旅、公民教育、研究性学习成果、政治小论文(涉及世博、低碳、环保等话题),等等。整节课像一场电影,再现了学生暑期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
在研讨环节,围绕“高三一轮复习课型研究”的主题,刘平老师首先阐述了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然后,政治组其他老师分别从自己的观察视角,发表了对本节研究课的独特解读;最后教研组长向永知老师作了总结,并表示以此为契机,在以后的教研组活动中都应该带着问题和思考进入到学科研究中去,在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双赢”。
7.校庆公开课“探讨学习方式转变,推进政治课教学改革”
10月22日上午,一年一度的校庆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拉开了帷幕。本次研讨活动以“基于课程统整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研究”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实现学校课程的自我更新和主动发展。政治组黄荣平老师演绎了一堂精彩生动的政治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后来自市区、宿迁和无锡等地的老师进行了积极的对话和交流。
上午8:25,高一(1)班教室后面已坐满了前来观摩的各校政治教师。黄荣平老师灵活的教学方式、清晰的教学思路、严谨的教学结构使得课堂进展有序、流畅,教学环境宽松、民主;学生思维活跃,互动性强,参与面较广,学生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其中,黄老师对教材透彻而细致的解读、充分的理论分析给在座各位政治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黄老师富有创造性地给大家展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预习基础上的教学。学生课前十分钟的预习工作既让课堂讲授具有针对性,又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另外,省中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的学习精神也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上午9:40,进入评课交流阶段。向永知老师首先阐述了本次课堂研讨活动的主旨和价值,此后黄老师介绍了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的达成和反思。宿迁的韩老师对这堂课上体现出来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并就教师如何通过积极引导、及时评价来发挥学生主体性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来自北郊中学、市三中、无锡天一中学及政治组的谢晓虹老师等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对本节课的认同和理解。最后,教研员顾润生老师做了总结性发言,在充分肯定黄老师这节课的基础上,并进一步对我市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上午11:20,本次活动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8.坚持以生为本,辅导学生成果突出
本学期政治教研组坚持以生为本,辅导学生的教学成果突出。陈玫老师指导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走进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和村官制度》在201010月市教育局举办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评比中获二等奖;刘平老师指导的研究性学生课题《常州市停车问题研究》201011月获常州市科协举办的“常州市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获省科协举办的“江苏省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向永知老师指导的研究性学生课题《社会义工服务状况调研》201011月获常州市科协举办的“常州市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常州市社会义工服务现状调研》获常州市2010年度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论文一等奖;《常州市社会义工服务现状调研》获常州市青年科技大赛一等奖。
9.高一、二备课组编写并修订《政治学科学习手册》
2010年8月上旬开始,依据学校的《学习手册》编写的最新要求,并结合政治学科特色,在教研组、各备课组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了《政治学科学习手册》编写模板,主要内容包括:一、模块学习建议(学习的主要方法、学习要求、学习评价细则);二、单元主题研究(教师提供主题、或本单元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三、单元预习指导(带有“学案”性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四、课后巩固练习;五、拓展视野;六、阶段检测。
高一、高二备课组根据《政治学科学习手册》编写模板,在备课组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细致的分工,高一备课组编写了《政治生活》四个单元的学习手册;高二备课组编写了《生活与哲学》四个单元的学习手册,并且结合每一单元学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从教学反馈的结果来看,高一、高二备课组的共8个单元《学习手册》学生满意度较高,教学效果显著。
10.坚持教育研究,教科研成果斐然
研究课:本学期刘平老师的一节研究课拉开了政治组“期初探索性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的序幕,此后,政治组每个成员都完成了一节“研究课”。其中,黄荣平老师1022开了一节校庆公开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向永知老师201011月10日开了一节“省思想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示范观摩课《感受文化》。在研究课的备课、观评课过程中,坚持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设计了各自的观察量表,并选择了不同的观察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了课堂观察研究,初步取得了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深化了对“政治课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认识。
论文:谢晓虹老师《一一风荷举——以“生态体验德育”思想建构和谐班级文化》获常州市优秀班主任论文一等奖;黄荣平老师的《人教版<政治生活>的编写创新值得期待》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10期;黄荣平老师的《生活与哲学趣味教学案例四则》发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第八期;向永知老师的《高考,让教学更和谐》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核心期刊)20107期;向永知老师参与了常州市教研室主持的《思想政治(品德)课型研究》(合作探究课型、时事热点课型)一书的编写(准备出版);向永知老师参与了《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第一章 第十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1769058/G385320107月出版等。
课题:省重点资助课题《中学政治课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结题工作将在本学期完成;2个常州市“减负增效专项课题”《高中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的研究》(陈玫主持,多学科共同研究)、《基于校园数字化平台的政治学科学习评价研究》(刘平主持,政治组共同研究)和1个校级课题《大文科背景下的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向永知主持,大文科组共同研究)正常开展研究;参与《信息技术在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央电教馆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和《网络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的资源整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顾润生主持)两个课题正筹备结题。
                             二〇一一年一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